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得到-心理-所有的喜歡都是“熟悉+意外”

文章出處:所有的喜歡都是“熟悉+意外”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怎麼讓別人能喜歡你的東西。

不管你是做什麼工作,都希望別人能喜歡你的東西,
但是想要讓別人喜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最近,萬維鋼在得到專欄精英日課裡,介紹了一篇來自“大西洋月刊“的文章,
名字叫”什麼能讓東西顯得酷?“這個文章說了一個心理學結論,
那就是你之所以覺得某個東西美,是因為你比較熟悉這個東西。
這裡說的美,簡單說就是你喜歡,你覺得好看。
心理學家做了無數個實驗,讓參加實驗的人選他喜歡的東西,
最後大家選出來的都是熟悉的東西。
所以這個效應叫做“多看效應” ,意思就是“看得次數多了就喜歡了。”

但熟悉和重複還不一樣,重複會讓人審美疲勞。
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一個意外的場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會特別喜歡它。
反過來也成立,如果你整天面對一個熟悉的事物,
哪天它突然給你來點意外小驚喜,你也會覺得它特別美。

舉個例子,有一個音樂應用軟件,最開始設計算法的時候,是只推薦用戶沒聽過的音樂。
但是在內部測試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錯誤程序,在給用戶推薦新的音樂之外,
還錯誤地推薦了一些用戶已經聽過的,甚至很熟悉的音樂。
這樣測試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後來程序員發現了錯誤,立刻改正了,
讓程序只推薦新的音樂。結果發現,改正後的算法反而沒有原來的算法受歡迎。
所以其實人們並不喜歡完全陌生的東西,並且總是希望能從新東西中發現點熟悉的元素。
你要做的,是在新奇和熟悉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工業設計大師雷蒙德·洛威也有一個類似的設計哲學,就是“陌生又熟悉。”
洛威發現,人的確喜歡新東西,但如果東西太新了,又會讓人覺得害怕。
所以他的原則是“盡可能地前衛,只要能被人接受。”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設計特別大膽,而且觀眾能立刻理解。


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科學家,
要寫個課題計劃去申請研究經費,你就應該先考慮一下這個原則。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找人寫了各種課題計劃,
有的是很新奇的,有的是比較熟悉的,隨機交給專家評審。
結果發現,專家打分最低的計劃,恰恰是那些想法全新的計劃。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創新沒問題,但不能太新。當然那些毫無新意的計劃的得分也很低。
實驗證明,最容易獲得經費的課題,是那些在已有成熟概念之上的改良式創新。
這大概就是革命性的創新一開始大家都不支持的原因。


就連風險投資界也是一樣。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創業公司的想法太新穎了,
投資人根本看不懂,就肯定不會投錢。
如果你的概念太舊了,也沒辦法獲得投資。
最容易獲得投資的創業思想,是把那些已經被市場證明可行的想法,用在一個全新的領域。
就好像製作的Airbnb成功了之後,有人想出一個商業模式叫尤伯杯。
怎麼向投資人解釋尤伯杯呢?你可以說,尤伯杯是出租車界的“製作的Airbnb”。

總之,面對這個世界,你不能一味迎合,
而是要敢於任性地加入一點新東西,但也不要太新。
那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東西,往往是在熟悉和新奇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喜歡熟悉+意外)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你之所以覺得某個東西美,是因為你比較熟悉這個東西。
這裡說的美,簡單說就是你喜歡,你覺得好看。
心理學家做了無數個實驗,讓參加實驗的人選他喜歡的東西,
最後大家選出來的都是熟悉的東西。
所以這個效應叫做“多看效應” ,意思就是“看得次數多了就喜歡了。”
但熟悉和重複還不一樣,重複會讓人審美疲勞。
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一個意外的場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會特別喜歡它。
反過來也成立,如果你整天面對一個熟悉的事物,
哪天它突然給你來點意外小驚喜,你也會覺得它特別美。

舉個例子,有一個音樂應用軟件,最開始設計算法的時候,是只推薦用戶沒聽過的音樂。
但是在內部測試的時候,出現了一個錯誤程序,在給用戶推薦新的音樂之外,
還錯誤地推薦了一些用戶已經聽過的,甚至很熟悉的音樂。
這樣測試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後來程序員發現了錯誤,立刻改正了,
讓程序只推薦新的音樂。結果發現,改正後的算法反而沒有原來的算法受歡迎。
所以其實人們並不喜歡完全陌生的東西,並且總是希望能從新東西中發現點熟悉的元素。
你要做的,是在新奇和熟悉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人的確喜歡新東西,但如果東西太新了,又會讓人覺得害怕。
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設計特別大膽,而且觀眾能立刻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