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得到-醫建-云無心:健康飲料的迷思

文章出處:云無心:健康飲料的迷思


這條音頻說的是云無心對2016年出現的所謂健康飲料的看法。

云無心是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家,《吃的真相》系列文集的作者,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
他為我們獨家提供了《健康飲料的迷思》這篇文章。下面我們就把他的這篇文章跟你分享。

2016年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飲料行業出現了一個大新聞:
澎泉思藍寶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了一個叫做BAI的飲料品牌。
澎泉思藍寶集團雖然不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那麼有名,但在飲料行業也是舉足輕重。
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他們排到四百多位,對於一個飲料企業,也是非常難得了。

被收購的這個BAI,成立只有數年,產品是一系列叫做“抗氧化浸出物”的飲料。
它的賣點是“100%純天然”、“每瓶5大卡熱量”。
低熱量和純天然,是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對於飲料最大的期望。 
BAI只是抓住了這個趨勢,在短短的幾年間,年銷售額就達到了4億美元左右。
澎泉思藍寶集團出價17億美元收購,被許多人認為是超過了BAI的實際價值。
但對於澎泉思藍寶集團來說,BAI的品牌在他們的經營體系下能夠進一步擴張,
這是他們願意以大溢價收購的根本原因。


這個被如此看好的產品,到底裡面是什麼東西呢?
在成分表中,水之外最多的成分是這個品牌特有的複合甜味劑,
其實就是赤蘚醇和甜菊糖的混合。在它之後,有濃縮果汁、天然香精、
幾種有機酸以及咖啡和茶的提取物。
因為這些成分排在甜味劑之後,可以推測出含量都很低。
這種飲料,其實就是加了甜味劑和一些香精的水。
只不過,所用的甜味劑是天然提取物,香精也是消費者熟知的提取物,
於是整個產品就可以宣稱“100%純天然”。

實際上,它的味道並不怎麼樣,兩種甜味劑的組合甜味依然也不純正。
它的每瓶容量是10盎司,約530毫升,零售價格每瓶2美元左右,不算很貴,但也不便宜。
但是,“抗氧化劑”、“100%純天然”和“每瓶5大卡”,還是為它贏得了許多追隨者。


另一個例子是蘇亞果汁。這個產品的賣點是冷榨蔬果汁,
宣稱一瓶蘇亞來源於多少棵蔬菜、多少個水果,而且採取冷榨工藝,
保留了蔬果的營養成分。 “蔬菜”、“水果”、“冷榨”,也是迎合了消費者對健康的期望,
獲得了高端消費者的追捧。出現四五年,銷售額就近億美元。

實際上,“多少棵蔬菜”、“多少個水果”這只是原料,
而榨汁只是獲取了其中一小部分營養成分,尤其是蔬菜,其實大部分都留在渣中被丟棄了。
經過榨汁,很大一部分抗氧化劑被氧化,營養又進一步損失。
而榨出來的汁味道並不好,又需要加入大量的糖來補救。
當然,為了避免“添加糖”的標註,他們採用的是濃縮蘋果汁。
這樣的一個產品,其實就是從一大堆營養優越的蔬菜水果中,丟棄大部分營養成分,
獲取一小部分,再通過蘋果汁中的糖來改善風味。
一方面並非消費者想像的那麼健康,另一方面又造成了食物的巨大浪費。


這大概反應了食品行業的運作方式。
消費者期望什麼,生產者就迎合什麼,
但是生產者提供的只是字面上符合消費者期望的產品,
而實質內容可能與消費者的期望相去甚遠。
但是,大多數消費者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實質內容,再加上生產者刻意引導,
讓許多人相信:他們提供的,就是目前人們所說的“健康食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食品、健康飲料是順理成章的需求。
不過,什麼是“健康食品”,消費者的期望往往是盲目的,或者說不求甚解的人云亦云。


在中國,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比如說,靠營銷文案打造的各種水,從早些年的磁化水、小分子團水,
到近些年的富氧水、苦味礦泉水,以及2016年的水素水、睡眠水。
基本上就是:只要有人敢忽悠,就總有許多追求健康的人掏錢。

回到飲料上來。美國市場上,BAI和蘇亞的熱銷,
表明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為了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妥協口味。
在中國,作為快消品的飲料,基本上還踐行著食品工業公開的潛規則:
風味不好怎麼辦?加糖。熱銷的飲料,不管是涼茶、冰茶、奶茶,
還是乳飲料、果汁飲料、酸奶飲料、乳酸菌飲料,都是在10%左右糖水的基礎上,
加一點點“健康成分”作為名頭。這個10%的糖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世衛組織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的添加糖應該不超過10%的總熱量,
大約相當於50克糖,最好是控製到5%以下比較健康。
而這些飲料,不管以什麼名頭宣稱“健康”,一瓶500毫升飲料中的含糖量就大約是50克了。

以上就是云無心對健康飲料的觀點,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云無心
轉載:得到

-----------
主旨:
BAI,成立只有數年,產品是一系列叫做“抗氧化浸出物”的飲料。
它的賣點是“100%純天然”、“每瓶5大卡熱量”。
低熱量和純天然,是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對於飲料最大的期望。
BAI只是抓住了這個趨勢,在短短的幾年間,年銷售額就達到了4億美元左右。

這個被如此看好的產品,到底裡面是什麼東西呢?
在成分表中,水之外最多的成分是這個品牌特有的複合甜味劑,
其實就是赤蘚醇和甜菊糖的混合。在它之後,有濃縮果汁、天然香精、
幾種有機酸以及咖啡和茶的提取物。
因為這些成分排在甜味劑之後,可以推測出含量都很低。
這種飲料,其實就是加了甜味劑和一些香精的水。
只不過,所用的甜味劑是天然提取物,香精也是消費者熟知的提取物,
於是整個產品就可以宣稱“100%純天然”。
實際上,它的味道並不怎麼樣,兩種甜味劑的組合甜味依然也不純正。
它的每瓶容量是10盎司,約530毫升,零售價格每瓶2美元左右,不算很貴,但也不便宜。
但是,“抗氧化劑”、“100%純天然”和“每瓶5大卡”,還是為它贏得了許多追隨者。

這大概反應了食品行業的運作方式。消費者期望什麼,生產者就迎合什麼,
但是生產者提供的只是字面上符合消費者期望的產品,
而實質內容可能與消費者的期望相去甚遠。
但是,大多數消費者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實質內容,再加上生產者刻意引導,
讓許多人相信:他們提供的,就是目前人們所說的“健康食品”。


在中國,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比如說,靠營銷文案打造的各種水,從早些年的磁化水、小分子團水,
到近些年的富氧水、苦味礦泉水,以及2016年的水素水、睡眠水。
基本上就是:只要有人敢忽悠,就總有許多追求健康的人掏錢。
在中國,作為快消品的飲料,基本上還踐行著食品工業公開的潛規則:
風味不好怎麼辦?加糖。熱銷的飲料,不管是涼茶、冰茶、奶茶,
還是乳飲料、果汁飲料、酸奶飲料、乳酸菌飲料,都是在10%左右糖水的基礎上,
加一點點“健康成分”作為名頭。這個10%的糖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世衛組織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的添加糖應該不超過10%的總熱量,
大約相當於50克糖,最好是控製到5%以下比較健康。
而這些飲料,不管以什麼名頭宣稱“健康”,一瓶500毫升飲料中的含糖量就大約是50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