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得到-企管-領導梯隊模型:從小白到總經理

文章出處:領導梯隊模型:從小白到總經理


這條音頻來說說,領導力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什麼問題,又該怎麼解決。

有本再版的書叫《領導梯隊》,作者是世界著名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和另外兩位管理者。
書中提出了一套“領導梯隊模型”,
把一個員工從職場小白到首席執行官的發展路徑,劃分成了六個階段。
對於每個階段來說,核心都是要轉變工作理念。我們選了有代表性的三個階段,給你說說。

第一個階段,從普通員工到經理,這是做管理的第一步
對於一線經理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從具體業務到管理的轉變。
很多人雖然當上了經理,但思維還是業務員,凡事都親力親為。
但是這會讓下屬失去一次進步的機會,還跟下屬形成了隱形的競爭關係

這個階段的關鍵,必須要學會怎樣讓別人來完成任務。
一方面,要幫助下屬提升能力,給他們機會;
另一方面,要學會跟客戶、業務夥伴或者其他部門有效溝通,
清楚地知道客戶想要什麼產品和服務,然後給下屬佈置工作,這樣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個階段,從初級管理人員升級成高級管理人員,比如部門總監。
這是一份純粹的管理工作。這個階段容易犯什麼錯誤呢?
有些升職時間不長的高管,往往更重視專業能力出色的員工,忽視培養下屬的管理能力。
也沒法區分哪些人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哪些人能有效地領導團隊。

那麼,怎樣避免這種錯誤呢?
書裡提供了一個提問的技巧,可以幫助部門總監正確地指導下屬經理。
比如,如果你是部門總監,要去問下屬經理項目的進展和質量情況,該怎麼問?
如果問,你什麼時候能夠完成這個項目?
一線經理可能會覺得,他得自己去完成這項工作。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問,你手下的員工對質量標準理解多少?
這時候,一線經理就會明白自己是一個管理人員,
應該詢問下屬的工作,而不是替下屬工作。

第三個階段,從高管到首席執行官。
很多人都認為首席執行官是公司最大的領導,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首席執行官也有難處。因為他制定的戰略、提出的要求,傳遞到下屬那兒,
關鍵信息可能就被忽略了。
因為每個層級的員工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公司的戰略,
員工素質不一樣,理解程度和執行程度也不一樣。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書裡說,
首先,必須團結一些有領導才能的人,建立公司的領導梯隊。
其次,首席執行官要懂得優先決策,
優先考慮那些能決定公司年度業績的業務,並且把它們作為工作中心。
再次,就是要“抓大放小”,關注全局性事物。
比如,研究什麼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而不是過度關注具體的產品開發細節

最後,書裡說,找對自己的位置,做該做的事兒,這才是領導梯隊模型的精髓。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領導梯隊:全面打造領導力驅動型公司》
稿:冉公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第一個階段,從普通員工到經理,這是做管理的第一步
 很多人雖然當上了經理,但思維還是業務員,凡事都親力親為。
 但是這會讓下屬失去一次進步的機會,還跟下屬形成了隱形的競爭關係。
 這個階段的關鍵,必須要學會怎樣讓別人來完成任務。
 一方面,要幫助下屬提升能力,給他們機會;
 另一方面,要學會跟客戶、業務夥伴或者其他部門有效溝通,
 清楚地知道客戶想要什麼產品和服務,然後給下屬佈置工作,這樣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個階段,從初級管理人員升級成高級管理人員,比如部門總監。
 這個階段容易犯什麼錯誤呢?
 有些升職時間不長的高管,
 往往更重視專業能力出色的員工,忽視培養下屬的管理能力。

 也沒法區分哪些人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哪些人能有效地領導團隊。
 怎樣避免這種錯誤呢?
 有個提問的技巧,可以幫助部門總監正確地指導下屬經理。
 比如,如果你是部門總監,要去問下屬經理項目的進展和質量情況,該怎麼問?
 該問他:你手下的員工對質量標準理解多少?
 這時候,一線經理就會明白自己是一個管理人員,
 應該詢問下屬的工作,而不是替下屬工作。
第三個階段,從高管到首席執行官
 很多人都認為首席執行官是公司最大的領導,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首席執行官也有難處。因為他制定的戰略、提出的要求,傳遞到下屬那兒,
 關鍵信息可能就被忽略了。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1)必須團結一些有領導才能的人,建立公司的領導梯隊。
 (2)首席執行官要懂得優先決策
 優先考慮那些能決定公司年度業績的業務,並且把它們作為工作中心。
 (3)就是要“抓大放小”,關注全局性事物
 比如,研究什麼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而不是過度關注具體的產品開發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