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得到-讀書-樊登:讀書給我帶來的認知突破

文章出處:樊登:讀書給我帶來的認知突破


這條音頻給你盤點一下樊登2016年讀過的書。

樊登是“得到”訂閱專欄《樊登速讀》的作者,“樊登讀書會”的發起人,前央視節目主持人。
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
他給我們獨家盤點了他在2016年讀過的書,下面跟你分享一下。

以前在媒體工作的時候每到年底都要搞個盤點,
和過去的一年依依惜別,奔赴新的更火熱的一年。
我的2016年幾乎就是在讀書裡度過的,所以今天就來個2016讀書之最的大盤點吧。

我讀過最具啟發意義的一本書是《指數型組織》。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都是死於線性思維,而蘋果和谷歌都勝在指數型思維。

當年,摩托羅拉非要發射77顆衛星籠罩全球,
因為他們算過一筆賬,一個機站的建設成本要十萬美元,想要覆蓋全球太貴了!
還不如狠狠心花個100億美元發射77顆衛星。這就叫銥星計劃。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之後的幾年裡,地面機站的成本在以指數級下降,
就跟當時所有與計算能力有關的科技產品一樣。
摩托羅拉用線性思維的預測花光了投資人的錢,倒下了。

可諾基亞還在繼續著線性思維的錯誤。
他們花了82億美金,
買了一個靠在地裡埋傳感器收集地理信息的公司,以為可以在地圖時代高枕無憂。
結果谷歌花了11億美金買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一個沒有什麼重資產,
只有5000萬智能手機用戶的公司。
他們收集的地理信息是來自每個用戶的手機。高下立判,指數型想法再次完胜。


接下來登場的uber,airbnb,特斯拉,小米,
無一不是利用大量外部的槓桿資產撬動整個行業的指數型組織。
書中把指數型組織的特徵歸結了11條,在我看來四條就夠了:
一是要有一個偉大的願景;
二是要用精益創業的方法做實驗;
三是運營邊際成本為零的數據和信息;
四是使用外部人力和資產。
悟性高的看到這裡就去創業了,還沒明白的找本書來看看,或者等著聽我講。


我2016年看過最開腦洞的書是《未來簡史》
儘管看《人類簡史》的時候已經感嘆了一次了,但那次是為了作者的總結歸納能力。
這次則完全不同,這次的感嘆是為了作者強大的前瞻性和基於邏輯的想像力。
整個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一部算法進化史。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長,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東西比人的大腦算的還快。
但當阿爾法狗能夠打敗李世石,當科學家可以準確的預測你頭腦中的下一個念頭的時候,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腦,只是一個算法。
我們的情感、意義、自由意志這些人文主義的概念都只是可以被替代的算法。

於是你把開車的決策權交給無人駕駛,
把健康的決策權交給沃森博士,最終把投票權交給谷歌。
因為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也更了解環境。
就像沒有靈魂的汽車無情地替代有靈魂的馬一樣,我們也會全面被機器替代。
人類在20年內將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越來越多的無用人口的問題。
趕緊打算一下吧,據說考古工作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因為沒有公司有動力研發這麼小眾的機器人。
而且,在五十年之內,人還有可能實現永生。兄弟們,再堅持一下!


當然,重要的書少不了個人修養的方面。
最讓我有收穫的突破是《春秋》顧頡剛先生的國史講話。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搞明白中國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選擇了華夏文明。
這一段民族的童年就在春秋。鄭伯克段於鄢,管鮑之交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
宋襄之仁短期稱霸,晉文公承諾退避三舍,秦穆公與晉文公爭霸,楚莊王問鼎中原,
三家分晉與陳氏代齊,最終吳越相爭,越王勾踐稱霸。
自此,春秋時代結束,開啟戰國時代。這樣一梳理,是不是清晰多了?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了孔子和老子,形成了華夏文明。

每一次給我帶來認知突破的感受,我都想分享給你。
希望你可以和我一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以上就是樊登的2016年讀書大盤點,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樊登
轉載:得到

-------------
主旨:
2016年,我讀過最具啟發意義的一本書是《指數型組織》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都是死於線性思維,而蘋果和谷歌都勝在指數型思維。
當年,摩托羅拉非要發射77顆衛星籠罩全球,
因為他們算過一筆賬,一個機站的建設成本要十萬美元,想要覆蓋全球太貴了!
還不如狠狠心花個100億美元發射77顆衛星。這就叫銥星計劃。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之後的幾年裡,地面機站的成本在以指數級下降,
就跟當時所有與計算能力有關的科技產品一樣。
摩托羅拉用線性思維的預測花光了投資人的錢,倒下了。
可諾基亞還在繼續著線性思維的錯誤。
他們花了82億美金,
買了一個靠在地裡埋傳感器收集地理信息的公司,以為可以在地圖時代高枕無憂。
結果谷歌花了11億美金買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一個沒有什麼重資產,
只有5000萬智能手機用戶的公司。
他們收集的地理信息是來自每個用戶的手機。高下立判,指數型想法再次完胜。

我2016年看過最開腦洞的書是《未來簡史》
儘管看《人類簡史》的時候已經感嘆了一次了,但那次是為了作者的總結歸納能力。
這次則完全不同,這次的感嘆是為了作者強大的前瞻性和基於邏輯的想像力。
整個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一部算法進化史。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長,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東西比人的大腦算的還快。
但當阿爾法狗能夠打敗李世石,當科學家可以準確的預測你頭腦中的下一個念頭的時候,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腦,只是一個算法。
我們的情感、意義、自由意志這些人文主義的概念都只是可以被替代的算法。
於是你把開車的決策權交給無人駕駛,
把健康的決策權交給沃森博士,最終把投票權交給谷歌。
因為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也更了解環境。
就像沒有靈魂的汽車無情地替代有靈魂的馬一樣,我們也會全面被機器替代。
人類在20年內將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越來越多的無用人口的問題。
趕緊打算一下吧,據說考古工作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因為沒有公司有動力研發這麼小眾的機器人。
而且,在五十年之內,人還有可能實現永生。兄弟們,再堅持一下!

當然,重要的書少不了個人修養的方面。
最讓我有收穫的突破是《春秋》,顧頡剛先生的國史講話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搞明白中國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選擇了華夏文明。
這一段民族的童年就在春秋。鄭伯克段於鄢,管鮑之交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
宋襄之仁短期稱霸,晉文公承諾退避三舍,秦穆公與晉文公爭霸,楚莊王問鼎中原,
三家分晉與陳氏代齊,最終吳越相爭,越王勾踐稱霸。
自此,春秋時代結束,開啟戰國時代。這樣一梳理,是不是清晰多了?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了孔子和老子,形成了華夏文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