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得到-兩性-當你老了,婚姻能讓你更幸福嗎

文章出處:當你老了,婚姻能讓你更幸福嗎


這條音頻給你介紹一項心理學的新研究,那就是當你老了,婚姻會不會讓你感到更幸福。

咱們可能都聽過這種說法,叫“千金難買老來伴”,
也就是說,等你老了,身邊有個相互扶持的伴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但2016年9月發表在美國老牌雜誌《婚姻與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上的一篇研究就指出,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當你老了,婚姻並不會使你感到更幸福。

進入正題之前,咱們現在介紹一下《婚姻與家庭》這本雜誌。
這本創刊於1939年的雜誌,是美國家庭關係協會旗下的一本嚴肅的學術刊物,
主要討論的是關於婚姻、兩性關係、家庭這樣的議題。

今天要介紹的發表在《婚姻與家庭》上的文章,討論了這麼一個話題,那就是:
當你老了,婚姻會不會讓你感到更幸福?
我們通常認為,婚姻是我們走向幸福的必經道路,
而這也是心理學家在開始進行調查之前所預想的。


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兩位教授帶著這樣的預想,著手進行了調查。
們先找了一千多名上了年紀的人,
他們的年齡在57歲到85歲之間,根據人們的婚戀狀態,把調查對象分為四種:
已婚者、同居者、約會者和單身者。
研究人員預測,已婚者應該是幸福水平最高的,
其次是同居者,排第三的是約會者,最後,最不幸福的是單身的人。


在這兒咱們先來說說,心理學家是如何定義幸福的。
幸福在心理學上可以被表述為“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包含著一系列的指標,研究者們依據心理幸福感的指標,設計了問卷。
他們問了一些問題來測量被試者的壓力感,
比如“生活中有好多困難,我覺得我根本沒辦法戰勝它們”;
然後又問了一些問題測量被試者的孤獨感;還問了一些問題來測量被試者的抑鬱感。
就這樣,從壓力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三個方向,對測試者的心理幸福感進行了衡量。
最終的結果出人意料。已婚者並不是心理幸福水平最高的。


先來說明這麼一件事兒,那就是四類人群在三項指標上的表現,各有高低,
所以研究沒能給出一個綜合評價,給四種人群的幸福感排個一二三四,
但觀察研究結果你會發現一些規律。

首先是對老齡女性而言,婚戀狀態對幸福感並沒有什麼顯著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在婚姻關係中,一直在扮演著奉獻者的角色,
所以結不結婚對幸福影響沒那麼大。
男性是婚姻裡的接受者,伴侶對男性而言很重要,不過並不是結了婚的老年男性就最幸福。
在這四類人群裡,同居的老年男性,壓力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三項指標都是最低的,
也就是說同居者的幸福感最高,這就和人們之前的設想——結了婚的更幸福——很不一樣。

但是為什麼同居者的男性幸福感卻是最高的呢?
研究人員解釋說,可能是因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想要的只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陪伴,
同居正好能滿足這樣的需要,他們已經不像年輕人那樣滿眼都是愛情。

我們都以為,婚姻會帶來社會依戀,會帶來承諾、責任,可以提高我們的心理幸福水平。
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


文章在這裡引用了另外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這項研究提出,婚姻之所以不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是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社會關係一樣重要,它也影響著我們的幸福感。
不過這個社會關係並不特指婚姻關係,
而是指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關係,婚姻關係只是一小塊。
研究發現,不論對男性還是女性,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
抑鬱感、壓力感和孤獨感就會越少,但婚姻就好像把我們帶到了一座孤島上,
我們本來可以從很多人那裡得到的社會支持,現在全落到了配偶身上。
與已婚的人相比,未婚的人就跟他們的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保持著更密切的聯繫,
而這或許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這條結論也提示我們,婚姻或許不是獲得幸福感的關鍵,
擁有穩固且親密的社會關係,同樣重要。
親密社會關係的重要性,其實在研究結果裡也有體現,
雖然四種人群在各個單項指標上的分數,有高有低,
但單身的老年男性,各項壓力指標都是最高的,也就是說獨身的老年男性最不幸福,
這一點,也提供給你作為藉鑑。

以上就是心理學家對婚姻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所做的研究,供參考。



本文源自:Psychology Today(No Partner, No Worries: New Stud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稿:桃夭夭
轉載:得到

---------------
主旨:
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兩位教授帶著這樣的預想,著手進行了調查。他
們先找了一千多名上了年紀的人,
他們的年齡在57歲到85歲之間,根據人們的婚戀狀態,把調查對象分為四種:
已婚者、同居者、約會者和單身者。

先說說心理學家是如何定義幸福的。
幸福在心理學上可以被表述為“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包含著一系列的指標,研究者們依據心理幸福感的指標,設計了問卷。
他們問了一些問題來測量被試者的壓力感,
比如“生活中有好多困難,我覺得我根本沒辦法戰勝它們”;
然後又問了一些問題測量被試者的孤獨感;還問了一些問題來測量被試者的抑鬱感。
就這樣,從壓力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三個方向,對測試者的心理幸福感進行了衡量。
最終的結果出人意料。已婚者並不是心理幸福水平最高的。
這四類人群裡,同居的老年男性,壓力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三項指標都是最低的,
也就是說同居者的幸福感最高
,這就和人們之前的設想——結了婚的更幸福——很不一樣。

為什麼同居者的男性幸福感卻是最高的呢?

研究人員解釋說,可能是因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想要的只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陪伴,
同居正好能滿足這樣的需要,他們已經不像年輕人那樣滿眼都是愛情。
我們都以為,婚姻會帶來社會依戀,會帶來承諾、責任,可以提高我們的心理幸福水平。
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

婚姻之所以不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是因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社會關係一樣重要,它也影響著我們的幸福感。
不過這個社會關係並不特指婚姻關係,
而是指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關係,婚姻關係只是一小塊。
研究發現,不論對男性還是女性,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
抑鬱感、壓力感和孤獨感就會越少,
但婚姻就好像把我們帶到了一座孤島上,
我們本來可以從很多人那裡得到的社會支持,現在全落到了配偶身上。
與已婚的人相比,未婚的人就跟他們的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保持著更密切的聯繫,
而這或許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這條結論也提示我們,婚姻或許不是獲得幸福感的關鍵,
擁有穩固且親密的社會關係,同樣重要。
在剛剛實驗中,單身的老年男性,各項壓力指標都是最高的
也就是說獨身的老年男性最不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