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得到-商業-脫不花:羅輯思維屬於服務業

文章出處:脫不花:羅輯思維屬於服務業


這條音頻說的是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脫不花,對2016年內容創業的看法和總結。
這是她為我們得到知識新聞的獨家供稿,下面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羅輯思維和得到整整摸索了一年的、內容創業的經驗和心法。

所有關心內容創業的人其實只關心一件事,就是什麼樣的內容值得付費?
這一年裡我們發現,可以付費的內容、值得付費的內容是滄海一粟。
只有這麼三種:
第一種是,誰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更高水準的、更稀缺的談資。
第二個是你能夠為用戶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
比如商學院,老師為你提供商學院級別的特殊概念,幫你建立商學概念。
第三個是營造陪伴,比如音樂會,很多時候大家是把它當作進度條來使用的,
它也許不解決具體問題,但它對用戶成長是漫長的陪伴。

這三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你能夠達到頭部水準,它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收益頭部內容。
很多人覺得,不付費的內容,和付費的內容商業模式不一樣,這只是傳統傳媒業的思路。
我之前也說過,“內容付費”這個概念並不新鮮,
因為傳統的教育、買書買雜誌都是要花錢的,只不過現在的媒體模式都被廣告養壞了。


而羅輯思維和得到不是在做內容,是在做服務。
做內容不能收費,因為他們都只做了內容,不做服務。什麼是服務呢?
很多人對服務有誤解,覺得服務別人姿態就得低。
但我覺得,我為你服務,給你提供價值的時候,是能滿足你特定的痛點的。
比如有個做奢侈品護理的品牌,叫包拯,他會讓你把鞋包提供給他,
然後拍照片給你,請你確認。最後給你附上對比圖,讓你看到變化。
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種狀態,我為你提供專業的服務,得到你的認可和尊重,
這樣就建立了一個平等的客戶觀。

所以,服務的內涵是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卑微的姿態。
得到APP也是這樣,我們就是一個內容的消費交易,
買完了你走了,我接著生產更好的內容。
我們是在開闢一個行業,是服務業名下的知識服務。


我們用什麼樣的形式交付給用戶,反向定義我們生產什麼樣的內容。
借鑒了這種出版的模式,有人就說你們“得到”不像是電子書,
知識不系統,讓學習變得很碎片化。我覺得,書這個形式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大量的內容是沒有必要出書的。
摸著良心說,沒有多少書值得體系化,因為書這種形式決定了你必須寫夠20萬字才能出版。

還有一個問題是,傳統的出版週期太長,從你決定要寫一本書開始,
到這本書送到讀者手裡,這個鏈條太長,也就是說,作者不能實時地給讀者傳播思想。
但在這個時代,知識的變化非常非常快,昨天講的東西今天可能就有變化。
我們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把知識同步給你,
可能它幾個星期後就被證偽了,那我們再更新新的給你就好了。


至於做好一個產品有什麼心法,我的心法就四個字:只看用戶。
只有用戶真實的反饋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要為用戶付出的時間負責。
從2014年開始,羅輯思維進入公司化階段,一個自己有收入的公司,
心裡的感受和自己沒收入、或者完全靠廣告收入的公司是不一樣的。
因為如果你沒有從用戶那裡來的收入,你就會去盯著你的競爭對手;
如果要靠廣告賺錢,你當然就得是同類產品裡最好的那個,
那你也會不自覺地被競爭對手牽著鼻子走。
但是,我們在競爭過程裡根本不會去想對手,用戶的時間還沒有被填滿,你看著對手幹嘛?
對於賣車的人來說,的確應該多考慮對手,
但是對於內容創業來說,你不需要假想敵,只需要關注用戶。

總之,這些心法總結起來就一個詞,就是“知識服務”。
我們不是內容創業,我們是在做知識服務商。
關於這一點,羅胖的節目和跨年演講都有,今天我就不展開講了。

最後說說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其實我最擔心的不是誰進來,而是誰都不進來。
如果在這個跑道上跑的公司非常少,那就說明這不是條跑道,這是最可怕的。
所以,現在看到分答、知乎和喜馬拉雅都在做這些收費內容,我特別高興。
在全新的跑道上,跑的人越多越好,
麼多聰明人都在往這條路上走,就說明這可能是條賽道了。

以上就是脫不花對2016年內容創業的看法和總結,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脫不花
轉載:得到

--------------
主旨:
這一年裡我們發現,可以付費的內容、值得付費的內容是滄海一粟。
只有這麼三種:
1. 誰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更高水準的、更稀缺的談資
2. 能夠為用戶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
 比如商學院,老師為你提供商學院級別的特殊概念,幫你建立商學概念。
3. 營造陪伴

 比如音樂會,很多時候大家是把它當作進度條來使用的,
 它也許不解決具體問題,但它對用戶成長是漫長的陪伴。
這三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你能夠達到頭部水準,它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收益頭部內容。

而羅輯思維和"得到"不是在做內容,是在做服務。
做內容不能收費,因為他們都只做了內容,不做服務。什麼是服務呢?
很多人對服務有誤解,覺得服務別人姿態就得低。
但我覺得,我為你服務,給你提供價值的時候,是能滿足你特定的痛點的。
服務的內涵是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卑微的姿態

我們用什麼樣的形式交付給用戶,反向定義我們生產什麼樣的內容。
借鑒了這種出版的模式,有人就說你們“得到”不像是電子書,
知識不系統,讓學習變得很碎片化。我覺得,書這個形式有兩個問題。
1. 大量的內容是沒有必要出書的

 摸著良心說,沒有多少書值得體系化,
 因為書這種形式決定了你必須寫夠20萬字才能出版。
2. 傳統的出版週期太長
 從你決定要寫一本書開始,到這本書送到讀者手裡,這個鏈條太長,
 也就是說,作者不能實時地給讀者傳播思想。
 但在這個時代,知識的變化非常非常快,昨天講的東西今天可能就有變化。
 我們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把知識同步給你,
 可能它幾個星期後就被證偽了,那我們再更新新的給你就好了。
至於做好一個產品有什麼心法,我的心法就四個字:只看用戶。
只有用戶真實的反饋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要為用戶付出的時間負責。

最後說說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麼。
其實我最擔心的不是誰進來,而是誰都不進來。

如果在這個跑道上跑的公司非常少,那就說明這不是條跑道,這是最可怕的。
所以,現在看到分答、知乎和喜馬拉雅都在做這些收費內容,我特別高興。
在全新的跑道上,跑的人越多越好,
這麼多聰明人都在往這條路上走,就說明這可能是條賽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