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得到-心理-直覺PK系統,誰能準確讀情緒

文章出處:直覺PK系統,誰能準確讀情緒


這條音頻給大家說說什麼樣的人更善於察言觀色。

生活中,“察言觀色”、準確讀懂別人的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這種能力跟什麼有關係呢?

最近,兩位心理學專家,哈佛大學的勒納教授和加州大學的克里斯汀博士在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
他們在文章中指出,擁有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更容易準確讀出別人的情緒。

那什麼叫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呢?這種思維方式正好是與直覺性的思維方式相對的。
就是說,面對一個問題,判斷者他不會靠直覺去做決定,
而是會蒐集各方面的信息,然後整理分析,最後才綜合各種因素拿定主意。
其實在心理學研究領域,這兩種思維哪種更有利於感受別人的情緒,
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論,
一則是說“想太多”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判斷,因此直覺性思維更有利於同感的準確性;
而另一種聲音認為,能積極蒐集信息,勤於整理和思考,
擁有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有道理,也似乎都有瑕疵,於是就有了上述兩位專家的這項實證研究。


他們設計了實驗來檢驗到底哪種思維方式更好。
首先是情景實驗,隨機選擇志願者,然後給定一個情景讓他們作出判斷,
結果是大部分人都選擇用直覺性思維來判斷別人的情緒,也就是說他們都認為直覺更可靠。那情況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為了得出更有說服力的結論,研究者又做了第二次實驗,
這一次他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高級知識分子——哈佛大學的學生為實驗對象。
首先把實驗對象均分成兩大組,一組作為面試官,一組作為求職者來展開模擬面試。
雙方除了問答常規的面試問題以外,還需要完成兩項任務,
其一,他們雙方都需要完成兩份情感量表,
一份用來評估自己在模擬面試中的情緒情感,另一份用來評估對方的情緒情感;
其二,各自完成一份認知反映測試,
用來衡量自己是“在短暫的思考後迅速解決問題”
還是“通過一段長反射弧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
就是說,通過這個認知反映測試表來看他們用的是直覺性思維還是系統性思維。

在每個組都完成面試後,研究者開始分析結果。
他們發現,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對另一方的情緒評估更接近另一方自己填寫的情緒量表,
也就是說使用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更善於察言觀色。
與此同時,他們的面試結果也要更好一些,
面試官往往更願意錄取運用系統性思維方式的求職者。


根據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在感受別人的情緒這個問題上,直覺並不准確。
如果想真正察覺、感受到對方此時此刻的情緒,我們要多運用系統性思維,不要嫌麻煩。
只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對方面對的大環境,
才能深刻的體會到別人需要想什麼問題,此時此刻的他是什麼情緒。
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能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是有利於我們社會關係的維持和發展的,這種能力對個人事業發展也是意義非凡。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察言觀色能力並不強、並不准確,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一下系統性思維。


本文源自:《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稿:藺小英
轉載:得到

--------------------
主旨:
擁有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更容易準確讀出別人的情緒。
那什麼叫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呢?這種思維方式正好是與直覺性的思維方式相對的。
就是說,面對一個問題,判斷者他不會靠直覺去做決定,而是會蒐集各方面的信息,
然後整理分析,最後才綜合各種因素拿定主意。

其實在心理學研究領域,這兩種思維哪種更有利於感受別人的情緒,
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論,
一則是說“想太多”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判斷,因此直覺性思維更有利於同感的準確性;
而另一種聲音認為,能積極蒐集信息,勤於整理和思考,
擁有系統性思維方式的人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有道理,也似乎都有瑕疵。

然而,根據實驗結果:在感受別人的情緒這個問題上,直覺並不准確。
如果想真正察覺、感受到對方此時此刻的情緒,我們要多運用系統性思維,不要嫌麻煩。
只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對方面對的大環境,
才能深刻的體會到別人需要想什麼問題,此時此刻的他是什麼情緒。
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能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是有利於我們社會關係的維持和發展的,這種能力對個人事業發展也是意義非凡。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察言觀色能力並不強、並不准確,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一下系統性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