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得到-心理-張佳瑋:情緒控制的三點心得

文章出處:張佳瑋:情緒控制的三點心得

這條音頻是著名專欄作家張佳瑋談自己在過去一年,關於情緒的一點心得。

張佳瑋是知乎達人,同時也是知名的專欄作家,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
他為我們獨家撰稿,談了過去一年,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體會和所得,
話題關於“情緒控制”,很有啟發,下面是文章的內容。

當自由職業者久了,又常在國外待著,有足夠多的時間琢磨自己。
聖人說“吾日三省吾身”,我沒到那境界,只是自由職業者的身體彷彿機器,得不時自我檢修;
情緒則是動力,得時時觀察自己的動力之源。
畢竟人類雖然要靠物質維持生命,
但所飲所食,所閱所聽,最後都會轉化為情緒——人也就是圖個樂嘛。

所以關於情緒控制,我才會有一些心得
雖然自己無法將身體當機器使喚,但多少可以控制情緒的起伏。下面是三點經驗,跟你分享。


第一,語速會透露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也能控制對方的情緒。
自己做過公開演講的人,都明白這點:因為緊張,人在演講時,會比平時說話快一點。
通常,說得快,是沒把握沒底氣的緊張體現。
反過來,說得慢,能顯出底氣十足,沉穩——這是他人看自己的角度。

反過來,有人也懂得用語速來控制聽者的情緒。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美國人討論過領袖論辯術,有個論點是這樣的:
首先,當你試圖說服別人時,最好用略微加快的語速。加快語速,給人匆迫感,使人緊張。
聽你講話的人也會來不及判斷細節,會更多認同你的大觀點,而不去抓細節。

其次,當你已經不需要說服別人,只是傳遞信息,那麼慢一點、字斟句酌,
可以體現你的權力,尤其是暗示對方你男性化的權力——因為女性語速普遍比男性快。

這給普通人提供的啟示就是:
日常說話演講,如果想表現出信心和沈穩,請講慢一點;如果想說服對方,快一點。


第二,許多時候,美好單純的世界,可能只是因為無知。
人類說及歷史,總覺得上古時期田園牧歌,現在則是彼此攻擊。
但如果將尺度放大,把歷史的眼光放長一點,
你會發現,人類越接近現代,彼此攻殺的情況還越少些。
20世紀上半葉還有絞肉機般的兩次世界大戰;19世紀,擴張殖民主義還不受道德譴責;
18世紀之前,全世界範圍都談不到男女平等;
17世紀之前連階級平等都談不上。
現在,至少還有社會保障、政治正確,可以保證婦女以及兒童的利益。

同理,許多人覺得少年時好,
一是父母保護得好,沒讓他們直接接觸這世界。
二是世界給面子,不為難小孩。
三是,說直白一點,懵懂天真。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裡一句話說:
世上沒有哪一種幸福,不是靠天真無知而來的——這話殘忍了點,但是事實。

誰要是覺得,小時候比成年後更幸福,那恐怕是因為:
小時候雖然少些煩惱,但也還天真無知,還不太懂什麼是快樂和幸福。
所以許多人覺得小時候更幸福,是長大後回頭看才覺出來的——
其實小時候只是更恬靜,但並不更幸福。


第三是,人的情緒,決定感官時間的長短。
心理認知學家丹·扎凱有個看法:
人精神緊張、注意力集中、吸取新信息多時,會覺得時間變慢
反之,人休閒無聊時,時間會變快。

所以面試前,人緊張得很,會關注周圍的細節,覺得煎熬;
無憂無慮、無所用心過著日日規律的生活時,會覺得時間一閃即過。
當每天接觸新東西時,會覺得時光悠長。反之,在規律、無驚喜的時光裡過久了,一切都過得快。

所以要延長自己的快樂時光,縮短自己的哀苦歲月,可以考慮這樣:
快樂時,多在意周遭;哀苦時,閉眼不聞不問。

而從宏觀上,想讓自己覺得時間過慢、壽命變長,就去嘗試更多不同的生活吧。

以上就是張佳瑋就“情緒控制”所談的三點體會,希望對你也有所啟發。



特約撰稿:張佳瑋
轉載:得到
------------
主旨:
情緒則是動力,得時時觀察自己的動力之源。
畢竟人類雖然要靠物質維持生命,
但所飲所食,所閱所聽,最後都會轉化為情緒——人也就是圖個樂嘛。
所以關於情緒控制,我才會有一些心得。
雖然自己無法將身體當機器使喚,但多少可以控制情緒的起伏。

下面是三點經驗,跟你分享。
1. 語速會透露自己的情緒,也能控制對方的情緒
 自己做過公開演講的人,都明白這點:因為緊張,人在演講時,會比平時說話快一點。
 通常,說得快,是沒把握沒底氣的緊張體現。
 反過來,說得慢,能顯出底氣十足,沉穩——這是他人看自己的角度。

 有人也懂得用語速來控制聽者的情緒。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美國人討論過領袖論辯術,有個論點是這樣的:
 首先,當你試圖說服別人時,最好用略微加快的語速。
 加快語速,給人匆迫感,使人緊張。
 聽你講話的人也會來不及判斷細節,會更多認同你的大觀點,而不去抓細節。
 其次,當你已經不需要說服別人,只是傳遞信息,那麼慢一點、字斟句酌,
 可以體現你的權力,尤其是暗示對方你男性化的權力——因為女性語速普遍比男性快。
 這給普通人提供的啟示就是:
 日常說話演講,如果想表現出信心和沈穩,請講慢一點;如果想說服對方,快一點。
2. 許多時候,美好單純的世界,可能只是因為無知
 許多人覺得少年時好,
 一是父母保護得好,沒讓他們直接接觸這世界。
 二是世界給面子,不為難小孩。
 三是,說直白一點,懵懂天真。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裡一句話說:
 世上沒有哪一種幸福,不是靠天真無知而來的——這話殘忍了點,但是事實。
 誰要是覺得,小時候比成年後更幸福,那恐怕是因為:
 小時候雖然少些煩惱,但也還天真無知,還不太懂什麼是快樂和幸福。
 所以許多人覺得小時候更幸福,是長大後回頭看才覺出來的——
 其實小時候只是更恬靜,但並不更幸福。
3. 人的情緒,決定感官時間的長短
 心理認知學家丹·扎凱有個看法:
 人精神緊張、注意力集中、吸取新信息多時,會覺得時間變慢。
 反之,人休閒無聊時,時間會變快。
 所以面試前,人緊張得很,會關注周圍的細節,覺得煎熬;
 無憂無慮、無所用心過著日日規律的生活時,會覺得時間一閃即過。
 當每天接觸新東西時,會覺得時光悠長。
 反之,在規律、無驚喜的時光裡過久了,一切都過得快。
 所以要延長自己的快樂時光,縮短自己的哀苦歲月,可以考慮這樣:
 快樂時,多在意周遭;哀苦時,閉眼不聞不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