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內參-行銷-為什麼更好的產品不一定會贏

出處:為什麼更好的產品不一定會贏


在商業世界裡面經常會存在一種悖論,那就是,
你可能會認為有一種新產品,比市場上原有的主流產品更好,也更有創新,
但是,對這款更好的產品,用戶就是不買賬。
而且,這種更好,還不是那種產品生產者自以為的更好,是真的要更好一些。


有一個經常被提到的例子是:鍵盤。就是我們電腦上的鍵盤。

我們現在用的鍵盤是QWERTY鍵盤,以鍵盤左上角的六個字母命名。
你可以看一下自己的電腦鍵盤,第一排左上角排列的就是QWERTY。

這種鍵盤是在19世紀70年代問世的,最初是應用在老式打字機上。 
QWERTY鍵盤的一個特徵是,常用字符被隔得很開。
學者用這樣的鍵盤打字,打字的速度當然會很慢。
當初這麼設計,設計者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為什麼呢?
因為最初打字機的打字桿是放在類似籃子一樣的容器裡,
打字時它要旋轉著上去,印在紙面上,然後再回歸原位。
如果相鄰的兩個字母敲擊速度過快,打字桿就會卡在一起。
而且,英語中的確有很多字母是高頻被使用的。

所以,一個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的美國人,發明了QWERTY鍵盤,
用反向操作的方法來解決打字機卡住的問題,也就是把最常使用的字母分得最遠。
這種鍵盤很快就被鍵盤生產商採用了。

後來,華盛頓大學有一位教授叫德沃夏克,
他在1932年發明了一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鍵盤“德沃夏克鍵盤”。
德沃夏克教授為了研製這款鍵盤,下了很大功夫。
他首先把打字員打字的過程拍攝下來,
然後,用了整整10年時間去研究,如何提高打字的速度。
在《創新的擴散》這本研究創新的經典作品裡,
作者羅傑斯就說,德沃夏克鍵盤相比QWERTY鍵盤而言,效率確實是得到了很大提升。
相比之下,初學打字者需要用兩倍的時間來學習如何用QWERTY鍵盤,
而且要花20倍的精力來工作。

但即使這樣也一點兒用都沒有,市場完全被QWERTY鍵盤壟斷著。
到今天,擔心打字桿卡住的問題早根本不成立了,
QWERTY鍵盤仍然用在了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
後來手機上有了鍵盤,智能手機開始有了虛擬鍵盤,這些鍵盤也都是QWERTY鍵盤。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個人學打字時用的都是QWERTY鍵盤。
我們對這種鍵盤已經熟悉到不看鍵盤就可以熟練打出字的程度。
它已經變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不斷在一代人一代人中延續了下去。
要改變用戶的習慣,讓用戶接受新鍵盤,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這種例子在互聯網時代也有很多。
比如微軟推出了一個搜索引擎必應,試圖挑戰谷歌在搜索領域的統治地位。
但是,儘管微軟做了很多努力,必應的市場份額始終也不能對谷歌形成威脅。
阿里巴巴曾推出過一個社交軟件來往,
試圖挑戰微信在社交領域的統治地位,結果甚至更加糟糕。
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
比如谷歌的算法要更好,微信已經形成了網絡效應,
但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戶已經形成了使用習慣。
對於用戶而言,谷歌就是搜索的代名詞,
微信就是移動社交的代名詞,轉而使用新的替代產品,只會增加認知負擔。


所以, 哈佛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約翰·古維爾說:
“許多創新都以失敗告終,因為用戶總是過分地倚重原有產品,而商家卻總是高估新產品。
因此,新產品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要有絕對優勢,而不僅是略勝一籌。” 
雷軍所講的極致也是這個意思。
只有產品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替代其他同類產品,在市場上立足。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能看出,用戶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壁壘。
如果用戶已經習慣了使用某個產品,這個產品就很難被替代。
在互聯網產品領域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上癮》。
得到有這本書的電子書,每天聽本書也介紹過它。
《上癮》這本書,講的就是為什麼讓用戶對某件產品形成使用習慣這麼重要,
以及如何才能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甚至上癮。

認知心理學家們對習慣的定義是:
一種在情景暗示下產生的無意識行為,使我們不假思索就做出某個舉動。 
《上癮》這本書裡說,
人類將近一半的日常活動受制於習慣,習慣是大腦藉以掌握複雜舉動的途徑之一。

習慣的神經科學原理是:
人的大腦中存在一個負責無意識行為的基底神經節[基底核],
人在無意中產生的條件反射,會被存儲在基底神經節中,形成習慣。
這樣,人就可以騰出精力來關注其他事了。習慣是一種大腦的捷徑。
當大腦不再主動思考接下來該做什麼,直接做出反應時,習慣就養成了。


對應到人的行為上,我們在生活中會傾向於選擇那些曾被證明有效的做法。
大腦的推導過程是:如果這個辦法在過去有效,現在仍然很保險。
這樣,就形成了固定的行為模式。
習慣為什麼對產品這麼重要呢?一個原因是,習慣會形成競爭優勢,
一旦某個產品能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其他產品就很難再去替代它。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公司能從習慣中賺到更多錢。
有一個詞語叫用戶終身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是指一個用戶在有生之年為某個產品和公司付出的總價值。
如果用戶對某一個產品產生了使用習慣,
那麼,他使用產品的總時長會變長,使用頻率會增加,用戶終身價值也會變得更高,
公司也能從中獲得更高的收益。

如何判斷一個人對某個產品已經形成了習慣?
標準是,你會因為無法實施某種行為,
感到一種渴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不適感,這時你就形成習慣了。

以上就是為什麼更好的產品不一定能贏得市場的原因,
以及你的使用習慣如何為商家創造出更多利潤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 ,
作者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中信出版集團出版;《創新的擴散》,
作者EM羅傑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
摘要:
我們現在用的鍵盤是QWERTY鍵盤,以鍵盤左上角的六個字母命名。
你可以看一下自己的電腦鍵盤,第一排左上角排列的就是QWERTY。
這種鍵盤是在19世紀70年代問世的,最初是應用在老式打字機上。
QWERTY鍵盤的一個特徵是,常用字符被隔得很開。
初學者用這樣的鍵盤打字,打字的速度當然會很慢。
當初這麼設計,設計者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為什麼呢?
因為最初打字機的打字桿是放在類似籃子一樣的容器裡,
打字時它要旋轉著上去,印在紙面上,然後再回歸原位。
如果相鄰的兩個字母敲擊速度過快,打字桿就會卡在一起。
而且,英語中的確有很多字母是高頻被使用的。
所以,一個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的美國人,發明了QWERTY鍵盤,
用反向操作的方法來解決打字機卡住的問題,也就是把最常使用的字母分得最遠。
這種鍵盤很快就被鍵盤生產商採用了。

後來,華盛頓大學有一位教授叫德沃夏克,
他在1932年發明了一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鍵盤“德沃夏克鍵盤”。
德沃夏克教授為了研製這款鍵盤,下了很大功夫。
他首先把打字員打字的過程拍攝下來,
然後,用了整整10年時間去研究,如何提高打字的速度。
在《創新的擴散》這本研究創新的經典作品裡,
作者羅傑斯就說,德沃夏克鍵盤相比QWERTY鍵盤而言,效率確實是得到了很大提升。
相比之下,初學打字者需要用兩倍的時間來學習如何用QWERTY鍵盤,
而且要花20倍的精力來工作。
但即使這樣也一點兒用都沒有,市場完全被QWERTY鍵盤壟斷著。
直到今天,擔心打字桿卡住的問題早根本不成立了,
QWERTY鍵盤仍然用在了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
後來手機上有了鍵盤,智能手機開始有了虛擬鍵盤,這些鍵盤也都是QWERTY鍵盤。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個人學打字時用的都是QWERTY鍵盤。
我們對這種鍵盤已經熟悉到不看鍵盤就可以熟練打出字的程度。
它已經變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習慣,不斷在一代人一代人中延續了下去。
要改變用戶的習慣,讓用戶接受新鍵盤,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這種例子在互聯網時代也有很多。
比如微軟推出了一個搜索引擎必應,試圖挑戰谷歌在搜索領域的統治地位。
但是,儘管微軟做了很多努力,必應的市場份額始終也不能對谷歌形成威脅。
阿里巴巴曾推出過一個社交軟件來往,
試圖挑戰微信在社交領域的統治地位,結果甚至更加糟糕。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戶已經形成了使用習慣。
對於用戶而言,谷歌就是搜索的代名詞,
微信就是移動社交的代名詞,轉而使用新的替代產品,只會增加認知負擔。
因此,新產品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要有絕對優勢,而不僅是略勝一籌。”
只有產品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替代其他同類產品,在市場上立足。


《上癮》這本書,講的就是為什麼讓用戶對某件產品形成使用習慣這麼重要,
以及如何才能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甚至上癮。
認知心理學家們對習慣的定義是:
一種在情景暗示下產生的無意識行為,使我們不假思索就做出某個舉動。
《上癮》這本書裡說,
人類將近一半的日常活動受制於習慣,習慣是大腦藉以掌握複雜舉動的途徑之一。

習慣的神經科學原理是:
人的大腦中存在一個負責無意識行為的基底神經節[基底核],
人在無意中產生的條件反射,會被存儲在基底神經節中,形成習慣。
這樣,人就可以騰出精力來關注其他事了。習慣是一種大腦的捷徑。
當大腦不再主動思考接下來該做什麼,直接做出反應時,習慣就養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