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內參-文學-劉震云:寫書是替書裡的人說話

出處:劉震云:寫書是替書裡的人說話


作家劉震云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活動上分享了他對作家寫作的心得。
他也是本屆圖書博覽會的閱讀推廣形像大使,他的多部作品《一地雞毛》
《一句頂一萬句》《溫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曾經被改編成電影。

劉震云說,曾經有英國讀者通過看《我不是潘金蓮》,對中國的認識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原來中國人對世界的思考並不是像英國人想的,好像都板著臉,都不說話。
他可能表面不說話,但內心對世界的思考那麼的痛切、那麼的深入、那麼的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原來他們還那麼幽默。”
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李雪蓮就想說一句話:我不是壞女人,我不是潘金蓮。
但是所有人都不聽。當所有人都不聽的時候,她開始對一頭牛說話。


而那位讀者就說作者劉震云是聽“潘金蓮”說話的第二個人,是第二頭牛。
劉震云覺得通過交流,收穫特別大。
他突然知道作者是什麼:
作者是第二頭牛,不斷地聽作品裡那些人說話。
他說,“因為我作品裡寫的都是被世界忽略的人,
包括《一地雞毛》裡的小林、《溫故一九四二》裡被餓死的300萬災民、
《一句頂一萬句》裡的楊百順、《我不是潘金蓮》裡的李雪蓮,
當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說話,確實沒有面積、也沒有體積的時候,
我只是一個作者,寫書的根本意義是我替他們把話說出來了。
我聽他們怎麼說,我和他們交流。
過去有個詞叫'對牛彈琴',就是作品裡的人物對著我說他們的心裡話:子非牛,安知牛不樂。”

而什麼叫寫作,劉震云認為,生活停止的地方,寫作開始了。
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那麼深入的、情感的表達,特別是對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人。
一個婦女就想說一句話:我不是潘金蓮。沒有一個人聽,他們重視的是誰呢?
比如講,是特朗普,是默克爾,是普京。這三個人說一句話,全世界的人馬上都知道了。
但是李雪蓮想說一句話,全世界有誰知道呢?
劉震云說,“當全世界的人不聽她說話時,
我是一頭牛,是李雪蓮在牛棚裡說話的第二頭牛,我來聽她說話。”


-------------------------
摘要:
作家劉震云覺得通過跟讀者交流,收穫特別大。
他突然知道作者是什麼:
作者是第二頭牛,不斷地聽作品裡那些人說話。
他說,“因為我作品裡寫的都是被世界忽略的人,
包括《一地雞毛》裡的小林、《溫故一九四二》裡被餓死的300萬災民、
《一句頂一萬句》裡的楊百順、《我不是潘金蓮》裡的李雪蓮,
當他們在這個世界上說話,確實沒有面積、也沒有體積的時候,
我只是一個作者,寫書的根本意義是我替他們把話說出來了。
我聽他們怎麼說,我和他們交流。
過去有個詞叫'對牛彈琴',就是作品裡的人物對著我說他們的心裡話:子非牛,安知牛不樂。”

而什麼叫寫作,生活停止的地方,寫作開始了。
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那麼深入的、情感的表達,特別是對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