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內參-創新-如何培養靈感

出處:如何培養靈感


靈感,不僅僅是從事創意工作的人士才需要,它會影響每個人。
心理學家托德·思拉什(Todd Thrash)和安德魯·伊萊特(Andrew Elliot)
數十年來都在研究靈感,他們發現,當人們獲得靈感時,會發生三種變化:
能看見新的可能性;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變得更有精力、更有動力。
靈感並非曇花一現,可以在有利的環境中培養出來。
領導力教練克里絲蒂·海吉斯(Kristi Hedges)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
援引了作家傑克·倫敦的一句話“不要通過偷懶來追求靈感;
你要拿著一條木棒,立刻出發去追捕它,就算找不到靈感,
你還是會獲得一些與靈感極為相似的東西” ,她還分享了一些培養靈感的方法:


第一,不要等到心情好時才行動。
靈感不會在你坐在辦公桌回復電子郵件時突然降臨,不要等到靈光乍現時才進行改變。
根據認知行為理論,我們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做不同的事情,就會使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情緒。一味等待行動時機,只會讓情況維持不變。


第二,養成找靈感的習慣。有研究發現,
一旦人們把自己認定為專家,思維就會變得更狹窄,
這種現象就是“獲得性思想僵化”(earned dogmatism)。
只有接觸新的體驗和信息,才能觸發新的見解,
這樣才最有可能獲得靈感,並且保持啟發狀態。
上課、看書、參加專業聚會、旅行,都能幫助你收集靈感,
最好的做法,就是選一個適合你的活動,
然後對你的日常工作進行調整,把這些活動融入在其中。


第三,找一些與你從事不同工作的人,把他們當作思想上的伙伴和導師。
你不需要正式地與榜樣建立關係,因為你可以從遠距離觀察他們、向他們學習,
而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自己就是你的榜樣。


第四,縮小選擇範圍。
選擇太多有時會讓人甚麼都做不到,把選擇範圍縮小,
行動就會變得更容易,也會更有動力。海吉斯建議可以先把所有選擇寫下來,
再依次選出三個最讓你感到興奮的選擇;選完之後,你就要安排時間,為首選目標努力。

海吉斯在文章最後說:“這些活動不是只在你陷入低潮的時候才適用的。
就算你靈感滿滿,也要繼續進行這樣的活動,這樣你才能保持靈感不斷。”


------------------------------
摘要:
當人們獲得靈感時,會發生三種變化:
能看見新的可能性;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變得更有精力、更有動力。

培養靈感的方法:
1. 不要等到心情好時才行動
 根據認知行為理論,我們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做不同的事情,就會使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情緒。
 一味等待行動時機,只會讓情況維持不變。
2. 養成找靈感的習慣
 一旦人們把自己認定為專家,思維就會變得更狹窄,
 這種現象就是“獲得性思想僵化”(earned dogmatism)。
 只有接觸新的體驗和信息,才能觸發新的見解,
 這樣才最有可能獲得靈感,並且保持啟發狀態。
 上課、看書、參加專業聚會、旅行,都能幫助你收集靈感,
 最好的做法,就是選一個適合你的活動,
 然後對你的日常工作進行調整,把這些活動融入在其中。
3. 找一些與你從事不同工作的人,把他們當作思想上的伙伴和導師
 你不需要正式地與榜樣建立關係,因為你可以從遠距離觀察他們、向他們學習,
 而他們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自己就是你的榜樣。
4. 縮小選擇範圍
 先把所有選擇寫下來,再依次選出三個最讓你感到興奮的選擇;
 選完之後,你就要安排時間,為首選目標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