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內參-藝術-惡意影評正在傷害電影

藝術:惡意影評正在傷害電影


很多人都會在進入影院前,關心電影的評分,而評分高低會對觀影決策產生影響。
爛番茄是美國一家影評網站,網站上多是影評人對電影的評價。
美國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擔心爛番茄等網站的惡評會給電影產業造成傷害。
他在《好萊塢報導》(Hollywood Repoter)的專欄中發表了他的觀點,
《好奇心日報》編譯了這篇文章。斯科塞斯說,
在過去,影評人如果對他的電影有意見,他們會以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方式作出回應,
並會提出站得住腳的論點,然而近20年來電影產業和電影評論發生了劇變,
其中一點是對票房的痴迷。


斯科塞斯擔心,票房如今已經變成了電影的一切,
“殘酷粗暴的評判主義(Judgementalism)不但讓首周末票房變成了廝殺的競技,
也讓影評方式更加殘酷。” 在他看來,
爛番茄和評分網站Cinemascore,與真正的電影批評毫不相干,
他們給電影打分的方式就像在賽馬場上評價一匹馬、
在網上評一家餐館或者評一個家用電器,“儘管和電影產業息息相關,
但是與電影的創作過程和智性觀摩毫不沾邊。
結果是電影人淪為內容工匠,觀眾淪為不想冒險的消費者。

斯科塞斯認為這些網站為嚴肅的電影人製造了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
越來越多的影評人在單純地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並享受著導演們被批評聲撕碎的場景。
他舉了一個例子,《黑天鵝》的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新作《母親! 》,
被評分網站 Cinemascore給出了最差的F評級,
很多人給出差評,只是因為它無法被具體地定義和解讀,
無法被濃縮成兩個字,也無法被清晰歸類。
斯科塞斯反問,“這部電影真的需要被強行解釋嗎?那麼從體驗的角度呢?”
他認為這部電影不需要解釋,它的全部元素都融合在體驗裡,“
真正的電影人,不是拍出好電影讓你即刻解碼的。
它們被拍出來,甚至不是為了收穫即刻的讚美。


------------------------------------
摘要:
在過去,影評人如果對他的電影有意見,他們會以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方式作出回應,
並會提出站得住腳的論點,
然而近20年來電影產業和電影評論發生了劇變,票房如今已經變成了電影的一切,
殘酷粗暴的評判主義(Judgementalism)不但讓首周末票房變成了廝殺的競技,
也讓影評方式更加殘酷。
爛番茄和評分網站Cinemascore,與真正的電影批評毫不相干,
他們給電影打分的方式就像在賽馬場上評價一匹馬、
在網上評一家餐館或者評一個家用電器,“儘管和電影產業息息相關,
但是與電影的創作過程和智性觀摩毫不沾邊。
結果是電影人淪為內容工匠,觀眾淪為不想冒險的消費者。

例如《黑天鵝》的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新作《母親! 》,
被評分網站 Cinemascore給出了最差的F評級,
很多人給出差評,只是因為它無法被具體地定義和解讀,
無法被濃縮成兩個字,也無法被清晰歸類。
這部電影真的需要被強行解釋嗎?那麼從體驗的角度呢?”
真正的電影人,不是拍出好電影讓你即刻解碼的。
它們被拍出來,甚至不是為了收穫即刻的讚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