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得到-科技-世界正在進入混亂時代?

文章出處:世界正在進入混亂時代?


這條音頻我們來聊聊世界會進入混亂時代嗎?

這是英國Infield Systems公司併購交易服務部總監劉葦在他最近的文章中提出的問題。
咱們來看看劉葦是怎麼判斷的。


劉葦這篇文章立論的整體根據,是經濟學上的康波週期。什麼叫康波週期呢?
就是在現實世界裡,存在一個長約五十年到六十年的大周期,
在這個大周期裡,會有這麼幾個階段
首先是約為15年的衰退期;然後是近20年對新技術及工程的大量投資,
其間經濟快速發展而進入繁榮期;之後10多年是過度建設而造成的混亂期;
最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和地緣及經濟格局的從新洗牌。

根據這個理論,劉葦認為自1771年的一個長周期以來,
人類社會經歷了四個長波,
分別是蒸汽及鐵路時代、鋼鐵電力及重工業時代、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
以及信息與通信時代。劉葦判斷,人類社會現在可能正處在一個康波週期末端的混亂時代。


他的根據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建設及全球化浪潮已經見頂,
新的智能技術革命才剛開始冒頭,人類社會處在兩個時代交替的關口,
所以在將來出現一次大蕭條也許是大概率事件。對此,他列舉了兩個具體的論據:

第一是從歷史考察,在從二戰到現在的這個長周期裡,中間雖然有波折,
全球化的趨勢在美國的主導下卻一直非常明顯。
但是川普的當選以及之前的英國退歐公投,標誌著全球化的式微。

第二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社會正在分裂成互不相關的大斷層
首先是地域斷層,尤其是超大城市與偏遠區域之間的裂變。
其次是學歷及代際之間的斷層,主要是高學歷年輕人與低學歷中老年人之間的裂變。

地域間贏家通吃的局面在新的產業結構下正在加劇,
大城市在人才、資源、經濟及政策上的積聚效應讓強者愈強。
比如十年前在北京或上海買了房、落了戶的年輕人,
現在的資產和就業機會已經和小城鎮的同齡人就有了天壤之別。
在美國,地域斷層裡的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城市自成一個世界,
和小城鎮及農村也基本沒有交集。

學歷和代際的斷層主要源自於新的產業革命,
以前傳統行業能一直保證就業,可現在正在被科技帶來的新業態——
比如網購、網約車和網絡銀行所顛覆,導致經濟格局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這也是大周期轉折時代的獨有特徵:
守著舊有業態的中老年中產階級江河日下,看不到未來;
而搭上新浪潮的高學歷大城市年輕人卻在高歌猛進。

老周期裡的既得利益者要維護現有格局,而新周期下的革新者要做破壞性創新。
這種矛盾現在隨處可見,比如出租車司機與優步之間,還有實體店與網店之間。
前段時間國內出租車對網約車的勝利,就和馬車產業當年在汽車時代初期的掙扎非常相似


那麼,未來會變得怎樣呢?劉葦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第一是全球經濟會長期波折。
這是因為,在新舊週期的交替時期,新舊產業格局的衝突會產生巨大的內耗。
以租車為例,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約7億,以平均千分之三的比例計算,
出租車就是210萬輛,每輛出租車按兩個全職司機來算,就是420萬,
網約車的出現,顛覆了舊有的行業格局,也波及到這420萬司機的家庭,
直接和間接影響到的人大概在1000萬左右。
現在的網約車新政,是通過立法限製網約車來保護這1000萬人的利益。
這種情況,和一百年前汽車剛出現時,
英美國家立法規定汽車不能快過馬車的情況,非常相似。

第二是全球地緣衝突會更加加劇。這一點很好理解,全球化退潮了,
美國也不願意再做世界警察,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之間甚至一個國家的內部之間的衝突必然會加劇。

劉葦的判斷讓人聽起來覺得很悲觀,其實也不必,
想想看,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就是這麼一波一波的過來的,
而且,就是在這樣的時期裡,也不是沒有樂觀的未來。

按照劉葦的說法,在這樣的時代裡,
精英聚集的城市型國家和超大城市轉型會比較容易,會有較好的發展。
比如新加坡,就給無人駕駛試驗開了綠燈,而且國家基金也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
而且,從長遠來看,舊有行業的壁壘最終還是會被新技術美好的明天打破。

本文源自:公眾號“阿爾法工場”(社會斷層,寒冬將至,我們將進入一個混亂時代)
稿:李佳蓉
轉載:得到

----------------
主旨:
康波週期:
就是在現實世界裡,存在一個長約五十年到六十年的大周期,
在這個大周期裡,會有這麼幾個階段:
首先是約為15年的衰退期;然後是近20年對新技術及工程的大量投資,
其間經濟快速發展而進入繁榮期;之後10多年是過度建設而造成的混亂期;
最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和地緣及經濟格局的從新洗牌。

根據這個理論,自1771年的一個長周期以來,人類社會經歷了四個長波,
分別是蒸汽及鐵路時代、鋼鐵電力及重工業時代、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
以及信息與通信時代。劉葦判斷,人類社會現在可能正處在一個康波週期末端的混亂時代。
這有兩個具體的論據:
1. 從歷史考察
 川普的當選以及之前的英國退歐公投,標誌著全球化的式微。
2. 全世界範圍內,社會正在分裂成互不相關的大斷層:
 首先是地域斷層,尤其是超大城市與偏遠區域之間的裂變。
 其次是學歷及代際之間的斷層,主要是高學歷年輕人與低學歷中老年人之間的裂變。
 老周期裡的既得利益者要維護現有格局,而新周期下的革新者要做破壞性創新。
 這種矛盾現在隨處可見,比如出租車司機與優步之間,還有實體店與網店之間。
 前段時間國內出租車對網約車的勝利,

 就和馬車產業當年在汽車時代初期的掙扎非常相似。

那麼,未來會變得怎樣呢?
1. 全球經濟會長期波折
 在新舊週期的交替時期,新舊產業格局的衝突會產生巨大的內耗。
 例如現在的網約車新政,是通過立法限製網約車來保護這1000萬人的利益。
 這種情況,和一百年前汽車剛出現時,
 英美國家立法規定汽車不能快過馬車的情況,非常相似。
2. 全球地緣衝突會更加加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