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得到-經濟-汪丁丁:霧霾持續的經濟學後果

文章出處:汪丁丁:霧霾持續的經濟學後果


這條音頻咱們來說說如果霧霾長期持續下去,會給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這個問題是經濟學家汪丁丁最近在北大國發院的演講中提出來的。
一個經濟學家會用什麼樣的視角看到霧霾問題呢?
下面就來給大家說說汪丁丁教授是怎麼說的。

關於霧霾,在基於國內發表的各種科學研究報告的基礎上,
汪丁丁有一個整體的理解框架,那就是霧霾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
我們用通俗的語言來說說汪丁丁的學術表達,
如果我們建立一個二維的坐標系,
在這個坐標系內,當各類污染的總量低於某一臨界值的時候,任何一種污染的排放,
比如汽車、麥秸、煤炭、空調等等,都不會引發持續霧霾,
不過,一旦污染總量超過了這一臨界值,任何一種污染的微弱增加,就可引發持續霧霾。
然後,出現持續霧霾之後,降低任何一種污染都很難導致霧霾的消失,
除非污染總量低於另一個臨界值,而這個臨界值通常遠低於上述的那個臨界值。

這裡的關鍵,就是上面說到的兩個臨界值的差距,
可使霧霾再度消失的臨界值,很可能對應於工業化之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從而社會幾乎不可能容忍工業污染低於這一臨界值,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人均收入下降至每年1000美元以下。


通過這個分析框架,我們很容易得出,北京等大都市的霧霾,
很可能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狀況,因為人們很難接受人均收入的急劇下降。
那麼,霧霾長期持續會給大都市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首先,霧霾持續給大都市帶來的第一個後果是,
人口將從大都市向霧霾還可以忍受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山區遷徙。
作為經濟學家,汪丁丁在演講中非常謹慎,
他強調,這個後果的前提是霧霾被醫學確認為是導致肺癌和抑鬱症的長期主因,
這極不利於兒童健康成長;
同時還要確認霧霾是心腦系統疾病的短期主因,這極不利於中老年人養生,
在目前,這些後果還有待醫學上的進一步確認。
同時,汪丁丁教授認為,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
有利於人口從密集到疏朗的遷徙。


其次,如果國內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
勢必誘使中高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但年輕的群體移民海外。
這一效應和持續戰爭誘致的移民潮非常相似。
因為在馬斯洛需求層級當中,基本的安全感,是最低需求,
如果一個社會不能滿足這一最低需求,這一社會就不再是適合人類生活的。
與戰爭難民的年齡結構類似,在成本制約下,
霧霾移民更多由兒童和年輕人組成,因為這些人把他們家族延續下去的概率更高。


對此,汪丁丁教授借用了關於人口遷徙的學說來說明這個問題,
他認為,
人口遷徙學說中適用於霧霾移民的是“pushing-pulling”與“移民成本”的聯合作用模型。
所謂“pushing”,就是被本國的惡劣條件“推出去”的那些人。
所謂“pulling”,就是被他國的優厚條件“拉出去”的那些人。
如果移民成本足夠高,不難想像,最適合移民海外的,
就是那些敏感的、不喜歡本國生活條件,
並且具有高學歷從而很容易被他國“拉出去”的那些人,流失的恰恰是高端人才。
根據報導,北京地區因為霧霾導致的經濟損失大概在每年700億人民幣的水平,
但是高端人才流失的損失,卻一直沒有被考慮進來。
同時,目前也缺乏長期霧霾導致的各類健康損失的數據。
這個估算也沒有把霧霾的長期影響考慮在內,
而且這些估算僅僅是經濟方面的,並未考慮政治的和社會的影響。


第三,在汪丁丁教授看來,霧霾在北京地區似乎有一種類似“收益遞增”的趨勢,
當然,這裡的“收益遞增”是帶引號的,也就是說,嚴重霧霾導致更嚴重的霧霾。
到那時,可以想像,北京的大街小巷能見度不過五米,晝夜燈火通明,
防毒面具和氧氣筒成為與iPad同等重要的日常可穿戴設備。
由於終年不見陽光,“霧霾抑鬱症”成為北京地區最常見且最高發的心理障礙。
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後果就是北京地區工作人群的必要勞保條件之一,
就是每年要有更多時間在外地度假,每年這樣的假期可能長達半年。
而且,由於“高端人才”的流失,北京地區將只有科技含量很低的產業。
第一流的教師和學校將最早遷徙到污染更少的外地。
接送孩子的校車,將從市內大巴改為跨市包機。

最後,汪丁丁教授根據歷史的經驗,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京津冀一體化,將大部分污染企業外遷。
當然,也不排除身處霧霾中的人們集體覺醒,
下決心在行動中把各種造成霧霾的行為減到最低,那當然是人們所願意看到的情況。

以上就是汪丁丁在北大國發院演講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北大國發院(如果霧霾長期存在,北京將會發生什麼)
稿:李佳蓉
轉載:得到

---------------
主旨:
如果我們建立一個二維的坐標系,
在這個坐標系內,當各類污染的總量低於某一臨界值的時候,任何一種污染的排放,
比如汽車、麥秸、煤炭、空調等等,都不會引發持續霧霾,
不過,一旦污染總量超過了這一臨界值,任何一種污染的微弱增加,就可引發持續霧霾。
然後,出現持續霧霾之後,降低任何一種污染都很難導致霧霾的消失,
除非污染總量低於另一個臨界值,而這個臨界值通常遠低於上述的那個臨界值。

這裡的關鍵,就是上面說到的兩個臨界值的差距,
可使霧霾再度消失的臨界值,很可能對應於工業化之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從而社會幾乎不可能容忍工業污染低於這一臨界值,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人均收入下降至每年1000美元以下。
通過這個分析框架,我們很容易得出,北京等大都市的霧霾,
很可能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狀況,因為人們很難接受人均收入的急劇下降。
那麼,霧霾長期持續會給大都市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1. 人口將從大都市向霧霾還可以忍受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山區,遷徙。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有利於人口從密集到疏朗的遷徙。
2. 如果國內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
 勢必誘使中高收入群體,以及低收入但年輕的群體移民海外。
 那些敏感的、不喜歡本國生活條件,
 並且具有高學歷從而很容易被他國“拉出去”的那些人,流失的恰恰是高端人才。
3. 霧霾在北京地區似乎有一種類似“收益遞增”的趨勢,
 當然,這裡的“收益遞增”是帶引號的,也就是說,嚴重霧霾導致更嚴重的霧霾。
 後果就是北京地區工作人群的必要勞保條件之一,
 就是每年要有更多時間在外地度假,每年這樣的假期可能長達半年。
 而且,由於“高端人才”的流失,北京地區將只有科技含量很低的產業。
 第一流的教師和學校將最早遷徙到污染更少的外地。
 接送孩子的校車,將從市內大巴改為跨市包機。
歷史的經驗,有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京津冀一體化,將大部分污染企業外遷。
當然,也不排除身處霧霾中的人們集體覺醒,
下決心在行動中把各種造成霧霾的行為減到最低,那當然是人們所願意看到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