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得到-企管-小團隊:企業的一種組織創新

文章出處:小團隊:企業的一種組織創新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企業該怎麼進行組織創新。

最近,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在混沌研習社主辦的mini創業營做了一次演講,
分享了他對組織創新的一些經驗和心法。
韓都衣舍是互聯網品牌生態運營集團,也是知名的互聯網服裝企業,
現在提到組織創新,都會說到韓都衣舍。它是怎麼做到的呢?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先來說說,傳統服裝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模式。
一方面,在傳統的服裝企業,設計、運營、銷售這些環節都是按部門操作,
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要是有一個款式賣得不好,就會出現庫存積壓,影響企業現金流。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的管理結構是金字塔式的。
最上層是總經理或者董事會,負責做戰略決策;
下邊有各個部門總監,做戰術決策;
再往下是各個具體部門,負責執行。
這種管理結構的問題是權責不清,業績好了大家都有功勞,業績不好又分不清是誰的責任。
而且決策者和基層員工之間會形成斷層,員工就是一個螺絲釘,沒有決策權,積極性不高。


那韓都衣舍是怎麼進行組織創新的呢?
總結一下,就是
公司提供平台,組建小團隊,而且把權力下放給小團隊,激發每個員工的活力
韓都衣舍的組織創新,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組建產品小組
韓都衣舍把原來的產品研發、銷售和採購這三大獨立的部門打破,重新組成產品小組。
每個小組由三個人組成,一個負責產品研發,一個負責銷售,一個負責採購。
這個小組同時具備了公司三個核心部門的職能,
而且有很大的權力,比如決定做什麼款式、留多少庫存、定多少價錢等等。
公司會跟小組談判,制定銷售目標,公司提供平台支持,小組獨立決策,
最後小組和公司進行利益分成。

光成立小組還不夠,
還要根據每天的銷售額給小組排名,隨時可以看到競爭對手和自己的排名。
這樣每個小組總有可以追趕的目標,也總要提防被別人趕上,
員工就會一直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

另外,小組的獎金分配由組長來決定。
如果員工對分配不滿意,可以自己從小組裡出來,重新組建團隊,自己當組長。
能力不強的組長如果經常被員工拋棄,也沒關係,
還可以不斷帶新人,相當於培訓新員工。這樣,每一個員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種模式能有效解決庫存積壓問題,提高運營效率。
因為產品小組很靈活,可以同時推出多個款式,每個款式先少量生產,
根據銷量再決定是不是要繼續生產。
韓都衣舍的產品當季售罄率能達到95%,基本沒有庫存積壓。


第二個階段呢,是在責任小組的基礎上孵化子品牌和子公司
公司在內部培育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小組後,就可以繼續鼓勵做得好的小團隊做成獨立品牌。
當這個品牌達到一定的銷售額和利潤後,公司還會為他們舉行“成人禮”。
“成人”之後,他們除了拿到原有的提成,還有另外的分紅,
而且還可以再孵化自己的子品牌。這樣,公司就可以不斷裂變出新的品牌,
新品牌獨立後,也會變成一個孵化新品牌的平台。
韓都衣舍從2012年開始用這套方法,現在已經裂變出70多個子品牌。


不過,趙迎光提示,在這個創新過程裡,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大平台上的業務單元應該盡可能地小。
單元越小,相對於同行的競爭力就越強。但是這個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像在韓都衣舍裡,業務單元可以是三個人,但有些行業可能1000人才叫小。
但只要業務單元比同行業競爭對手小,效率就會相對高。

第二,對於平台上的公共資源,
比如供應鏈、倉儲、物流等公共部門,怎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
只要讓業務小組充分競爭,競爭壓力會自動回傳到公共部門。
比如說,很多公司都會設立意見箱,但是裡邊基本沒意見。
在韓都衣舍裡,只要公共部門效率出了問題,
比如司機拉貨本來應該一個小時,
結果花了兩個小時,影響到小組的業績和收入,組長就會投訴。
因為投訴有明確的好處,越投訴,組長在公司裡的名聲會越好,
公共部門就越不敢得罪他,越得好好給他服務。
趙迎光總結說,小組間的激烈競爭,會讓每個業務組長追求公共部門的最大資源支持,
最終形成對公共部門的變相監督和激勵。

總結一下,趙迎光講的組織創新,核心思路是要解放基層員工的活力。
具體措施,就是改變由上層管理者做決策的做法,公司提供平台,
成立小團隊並給他們權力,從而激發每個員工的活力。

以上就是趙迎光最新演講的主要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趙迎光在混沌研習社mini創業營的演講
稿:嚴森康馳
轉載:得到

---------------------
主旨:
傳統服裝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模式。
一方面,在傳統的服裝企業,設計、運營、銷售這些環節都是按部門操作,
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要是有一個款式賣得不好,就會出現庫存積壓,影響企業現金流。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的管理結構是金字塔式的。
最上層是總經理或者董事會,負責做戰略決策;
下邊有各個部門總監,做戰術決策;
再往下是各個具體部門,負責執行。
這種管理結構的問題是權責不清,業績好了大家都有功勞,業績不好又分不清是誰的責任。
而且決策者和基層員工之間會形成斷層,員工就是一個螺絲釘,沒有決策權,積極性不高。

那韓都衣舍是怎麼進行組織創新的呢?
公司提供平台,組建小團隊,而且把權力下放給小團隊,激發每個員工的活力。
1. 組建產品小組
 每個小組由三個人組成,一個負責產品研發,一個負責銷售,一個負責採購。
 這個小組同時具備了公司三個核心部門的職能,
 而且有很大的權力,比如決定做什麼款式、留多少庫存、定多少價錢等等。
 公司會跟小組談判,制定銷售目標,公司提供平台支持,小組獨立決策,
 最後小組和公司進行利益分成。
 光成立小組還不夠,
 還要根據每天的銷售額給小組排名,隨時可以看到競爭對手和自己的排名。
 另外,小組的獎金分配由組長來決定。
 如果員工對分配不滿意,可以自己從小組裡出來,重新組建團隊,自己當組長。
 這樣的結果,韓都衣舍的產品當季售罄率能達到95%,基本沒有庫存積壓。
2. 責任小組的基礎上孵化子品牌和子公司
 
在這個創新過程裡,有兩點需要注意:
1. 大平台上的業務單元應該盡可能地小
 這個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像在韓都衣舍裡,業務單元可以是三個人,但有些行業可能1000人才叫小。
2. 供應鏈、倉儲、物流等公共部門,怎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
 讓業務小組充分競爭,競爭壓力會自動回傳到公共部門。
 在韓都衣舍裡,只要公共部門效率出了問題,
 比如司機拉貨本來應該一個小時,
 結果花了兩個小時,影響到小組的業績和收入,組長就會投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