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得到-社會-照顧孫輩老人更長壽?

照顧孫輩老人更長壽?

這條音頻說的是:如果老年人主動幫助照顧子孫,他們更可能長壽。

一般來講,老年人幫忙照顧子孫是出於對子女的照顧,給子女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可幫忙這件事對老人自己來說有沒有好處呢?
最近,《進化與人類行為》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瑞士、澳大利亞和德國三個國家
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結論是:
不只是為子女照顧自己的孫輩,為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甚至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提供幫助,都能讓老人死亡率更低,平均壽命更長。


這項研究分析的數據來源於居住在西柏林的516名70歲以上的老人,
研究人員在1990年到2009年間對這些老人進行了持續的調查。
最初這516名老人在智商、健康狀況以及社會方面的特徵差別不大,
因此從統計上來看,這些老人作為研究對像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然後,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老年人在上面提到的三種利他行為上的差異,
並將這些行為與他們的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進行了比較。

首先,研究發現,相對於那些沒有照顧過孫輩或沒有子孫的老年人,
幫助照顧過孫輩的老年人死亡風險要低33%。
再有,那些主動照顧子孫的老年人群體,從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時間裡,
有一半左右的人都還健在,而相反,沒有照顧過子孫或者沒有子孫的老年人,
僅僅五年時間就有一半左右的人去世了。

其次,不只是幫忙照顧孫輩,
如果老年人幫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修理東西等等,
對老人自己的壽命也有提升。
研究發現,同樣,在為子女提供過類似幫助的老年人中,
有一半在1990年以後活了10年左右,而從來沒給子女提供過任何幫助的老年人還是5年左右。
即使是沒有機會為自己的子孫提供幫助,比如說那些沒有子孫的老年人,
研究發現,如果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幫助他人的話,平均壽命也會延長。


根據這一系列結果,研究人員指出,
任何形式的利他行為對於延長老年人的壽命都是有幫助的。
實際上,曾經就有研究指出,
利他行為本質上是一種親社會的行為,它最原始的基礎便是父母對子女的養育,
而對孫輩的照顧便是將這一原始的親社會行為擴展到了自己的下下一代身上。
參與社區的公共利他行為,
則是超越了家族血緣關係的親社會行為,而這些親社會行為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支持,
本身也對健康是有益的,老年人的壽命延長就是這些親社會行為帶來的明顯的好處。


不過物極必反,研究最後指出,利他行為要是過了頭也不行,
比如過分關心自己的子孫,長期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反而又會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中照顧子孫的老人不是那種全職保姆式的爺爺奶奶,
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也都是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提供自己的幫助。所以利他行為也要有度。

以上就是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Caregivingwithin and beyond the famil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for thecaregiver: A prospective study
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轉載:得到

-------------
主旨:
這項研究分析的數據來源於居住在西柏林的516名70歲以上的老人,
研究人員在1990年到2009年間對這些老人進行了持續的調查。
最初這516名老人在智商、健康狀況以及社會方面的特徵差別不大,
因此從統計上來看,這些老人作為研究對像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然後,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老年人在上面提到的三種利他行為上的差異,
並將這些行為與他們的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進行了比較。

首先,研究發現,相對於那些沒有照顧過孫輩或沒有子孫的老年人,
幫助照顧過孫輩的老年人死亡風險要低33%。
再有,那些主動照顧子孫的老年人群體,從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時間裡,
有一半左右的人都還健在,而相反,沒有照顧過子孫或者沒有子孫的老年人,
僅僅五年時間就有一半左右的人去世了。

如果老年人幫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修理東西等等,
對老人自己的壽命也有提升。
如果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幫助他人的話,平均壽命也會延長。
根據這一系列結果,研究人員指出,
任何形式的利他行為對於延長老年人的壽命都是有幫助的。
不過物極必反,研究最後指出,利他行為要是過了頭也不行
比如過分關心自己的子孫,長期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反而又會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