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得到-商業-薛毅然:自由職業者“自由”嗎

文章出處:薛毅然:自由職業者“自由”嗎


這條音頻說的是,薛毅然對自由職業者的看法。

薛毅然是獨立諮詢顧問,在人力資源諮詢領域有十多年的經驗。
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她為我們獨家提供了一篇文章,
題目是《回顧2016:自由職業者的自由與不自由》,
下面我們就把她的總結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6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由職業者的話題。
其實“Freelancer”這個詞的原意是自由作家、自由記者,目前已經泛指自由職業者。
從這個單詞可以看出,最初的自由職業者主要是文字工作者,
因為文字工作者的工作邊界比較清晰,
一個人可以對工作成果承擔獨立又完整的責任,不需要和其他人員有明確的分工協作。
目前我們看到的自由職業者主要有獨立撰稿人、設計師、培訓師、程序員、翻譯等等。
國內外現在也有很多為自由職業者提供的網上平台,
徹底改變了社會分工和合作模式,在未來,自由職業也許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近有一些自由職業者的朋友找到我,
向我諮詢是繼續“單飛”還是“回頭上岸”找一份穩定工作“老有所依”。
但是真的可以“回頭上岸”嗎? “回頭上岸”能確保“老有所依”嗎?
行業裂變、組織持續變革,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借助組織平台擁有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
那麼如果想選擇自由職業者,如何才能越做越好實現真正的職業自由呢?
回顧過去這幾年,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第一是選我所愛,持續迭代。
要想成為自由職業者,首先要找到自己在某一專業領域的專長。
一般來說,大家選擇自由職業都會選擇與自己興趣、天賦、優勢相關的技能,
因為只有在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折騰,才會有持續的精進動力。
但是“一招鮮”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這世界變化太快,如果你所擁有的專長不能持續優化迭代,
就很難滿足客戶不斷產生的新需求。


第二是個人品牌勢能決定溢價空間。
眾所周知,對大多數自由職業者而言,收入等於收費標準乘以工作量。
每個人的有效工作時長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所以影響收入多少的主要變量就是收費標準。
拿獨立設計師來說,不同設計師收費標準之間,最大可能差距十倍、二十倍之多。
那麼,怎麼樣才能提升個人品牌勢能呢?
一方面要做出有代表性的產品或者標杆項目,另一方面要注重有效傳播。

其實自由職業也是創業模式,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對客戶來說,我的核心價值貢獻是什麼?
如何能接觸到潛在客戶?如何能建立穩固的客戶關係?
同時,要想辦法讓潛在的客戶更容易找到你,
你可以將以前的產品或項目“案例化”、“故事化”,然後選擇適當的渠道傳播出去,
不斷強化個人品牌辨識度,提升品牌勢能,增加商務談判的溢價空間。


第三是用跨界整合實現虛擬聯盟。
小米、樂視都在打造生態系統,
其實自由職業者也可以用虛擬合作模式實現跨界整合,
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
從客戶角度來看,和自由職業者合作要考慮交易成本最優。
因為自由職業者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自己最擅長的專業服務,
還可以為客戶整合相關資源實現“打包”服務。
比如,我在為客戶提供HR管理諮詢服務的同時,還
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幫客戶整合營銷策劃、風險管控諮詢、全面預算管理等資源,
幫助客戶減少篩選的時間成本。另外,這種虛擬聯盟模式也可以成為業務拓展有效的渠道。

第四是用自我管理構建良性循環體系。
自我管理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考慮,
在宏觀層面,最重要的是戰略規劃,也就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上審視自己的業務規劃。
很多自由職業者容易跟著感覺走、跟著現有業務走,很少去思考未來3到5年的戰略規劃。
其實作為自由職業者最重要的是,留出資源和空間去做一些“埋種子”的事情,
這樣才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微觀層面呢,要樹立“我就是我的公司”的理念,
像運營一家公司一樣來運營自己,從績效目標到項目計劃,
從流程優化到知識管理,運營效率的提升不僅可以影響現在的財務成果,
還會讓自由職業者找到運營的節奏感,不至於忙時忙死,閒時閒得發慌。
也許你會說,公司都是有董事會的,也有他們的核心管理團隊,
但自由職業者可是一個人在奮鬥啊。其實只要你掌握虛擬聯盟之道,
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董會和核心團隊,
為這家名為“我”的公司注入強大發展動力,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更遠的未來。

以上就是薛毅然對自由職業者的看法,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薛毅然
轉載:得到


---------------------
主旨:
“Freelancer”這個詞的原意是自由作家、自由記者,目前已經泛指自由職業者。
從這個單詞可以看出,最初的自由職業者主要是文字工作者,
因為文字工作者的工作邊界比較清晰,
一個人可以對工作成果承擔獨立又完整的責任,不需要和其他人員有明確的分工協作。
目前我們看到的自由職業者主要有獨立撰稿人、設計師、培訓師、程序員、翻譯等等。
如何才能越做越好實現真正的職業自由呢?回顧過去這幾年,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 選我所愛,持續迭代
 要想成為自由職業者,首先要找到自己在某一專業領域的專長。
 一般來說,大家選擇自由職業都會選擇與自己興趣、天賦、優勢相關的技能,
 因為只有在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折騰,才會有持續的精進動力。
 但是“一招鮮”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這世界變化太快,如果你所擁有的專長不能持續優化迭代,
 就很難滿足客戶不斷產生的新需求。

2. 個人品牌勢能決定溢價空間
 眾所周知,對大多數自由職業者而言,收入等於收費標準乘以工作量。
 每個人的有效工作時長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所以影響收入多少的主要變量就是收費標準。
 拿獨立設計師來說,不同設計師收費標準之間,最大可能差距十倍、二十倍之多。
 那麼,怎麼樣才能提升個人品牌勢能呢?
 一方面要做出有代表性的產品或者標杆項目,另一方面要注重有效傳播。
3. 用跨界整合實現虛擬聯盟
 小米、樂視都在打造生態系統,其實自由職業者也可以用虛擬合作模式實現跨界整合,
 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
4. 用自我管理構建良性循環體系
 自我管理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考慮,
 在宏觀層面,最重要的是戰略規劃,

 也就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上審視自己的業務規劃。
 很多自由職業者容易跟著感覺走、跟著現有業務走,很少去思考未來3到5年的戰略規劃。
 其實作為自由職業者最重要的是,留出資源和空間去做一些“埋種子”的事情,
 這樣才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微觀層面呢,要樹立“我就是我的公司”的理念,
 像運營一家公司一樣來運營自己,從績效目標到項目計劃,
 從流程優化到知識管理,運營效率的提升不僅可以影響現在的財務成果,
 還會讓自由職業者找到運營的節奏感,不至於忙時忙死,閒時閒得發慌。
 也許你會說,公司都是有董事會的,也有他們的核心管理團隊,
 但自由職業者可是一個人在奮鬥啊。其實只要你掌握虛擬聯盟之道,
 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董會和核心團隊,
 為這家名為“我”的公司注入強大發展動力,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更遠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