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得到-理財-比特時代來了,該怎麼做投資?

比特時代來了,該怎麼做投資?

這條音頻講的是:比特時代來了,該如何做投資?

互聯網時代對金融、投資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投資思路該發生哪些轉變呢?
最近,同創九鼎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南湖互聯網金融學會副會長黃曉捷做了一次分享,談了他在互聯網背景下對於投資的思考。
下面給你說說。

首先,黃曉捷說,
從歷史的視角看,人類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原子時代,
人類是蛋白質構成的,各種東西都能看得見摸得著,這是原子時代的主要特徵。
第二個時代是比特時代,數據構成這個世界的大部分,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在比特世界,如果我們還用原子世界的邏輯思考投資的話,必然失敗。
比特世界來了,投資到底是更確定還是更不確定?
其實兩方面都有。更不確定是因為變化太大,更確定是因為比特世界會形成黑洞,
如果你能找到那個黑洞去投資,就可以賺大錢。


其次,我們正處在比特世界替代原子世界的過渡狀態中。
我們是既住著房子吃著牛肉,又在《星際爭霸》裡構建帝國。
這個階段的投資是有一些思路可以把握的,
第一是互聯網+,傳統企業做互聯網改造,搞得好就會比對手更有價值;
第二就是做傳統世界的網絡化模型。現實世界都可以投射到網上,趕緊去做就能賺到錢,
比如淘寶本質上就是義烏小商品市場,都是滿足人類同樣的慾望,
滿足方式也一模一樣,無非一個線上一個線下。

黃曉捷舉了個例子:
他有一個朋友,在美國做房地產。他在6年前就建議朋友,在美國搞房地產,
就在矽谷乾就行了。因為比特世界的巨頭會持續出現在矽谷,
只要原子世界的發展沒有比特世界快,矽谷有錢人產生的速度就比其他地方快,
而這些有錢人的肉體又還活在原子世界裡面,還要買房子,
這就決定了矽谷的房價增長就一定比其他地方快。
朋友聽了他的建議,就安心在矽谷搞房地產,尤其是搞點大房子賣,
過去了六年多,他的財富增長了3倍到4倍,
同一時間美國同樣的房地產商普遍只增長了1倍。理解了這個邏輯,就賺了更多的錢。


第三,黃曉捷說互聯網會大幅度改變,最終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
金融本質上只是一個權利義務關係的界定,涉及時間和空間的轉移和確權問題,
沒有物流,沒有倉儲,所以它是完全可以數字化的。
互聯網一定會大幅度改變,最終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
以現有金融業的情況來看,如果金融業的摩擦成本降低一半,
金融機構一半的收入就消失了,也就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必須徹底改造或者滅亡。
所以從傳統金融機構本身發展的邏輯看,他們就應該拿出每年利潤的一半去投互聯網金融,
通過支持和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方式生存下去。


第四,投資互聯網金融時,一定要思考它的基礎邏輯。
黃曉捷認為,
第一個邏輯是基於功能的劃分,互聯網金融分為銀、證、保、基礎設施四類。
不過這個劃分對投資的指導意義有限。
第二個邏輯是,要理解互聯網金融的不同切入點和不同深度,從而指導投資。
這裡面分為三層可以投資的對象。
第一層是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互聯網改造,誰改造得越快越好就越有投資價值。
第二層是互聯網企業跨界,比如像淘寶搞螞蟻金服,騰訊搞微眾銀行,京東搞京東金融,
只要在比較靠前的時候進去,回報都不錯。
第三層是只有通過互聯網手段才能實現的新金融產品或機構,
比如說汽車分時險,汽車發動了才開始計費;
還有借貸寶,沒有互聯網手段也不可能做起來。
當然,會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互聯網金融,所以要有清醒的判斷。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守住道德底線,
控制住大的風險,把“讓國家越來越好”作為一切商業邏輯的出發點。

以上就是黃曉捷對比特時代下如何投資的一些思考,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南湖互聯網金融評論
《九鼎投資黃曉捷:勢有必至,理有固然——互聯網背景下對投資的思考》
稿:王繼玲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從歷史的視角看,人類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原子時代,
 人類是蛋白質構成的,各種東西都能看得見摸得著,這是原子時代的主要特徵。
 第二個時代是比特時代,數據構成這個世界的大部分,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在比特世界,如果我們還用原子世界的邏輯思考投資的話,必然失敗。
 比特世界來了,投資到底是更確定還是更不確定?
 其實兩方面都有。更不確定是因為變化太大,更確定是因為比特世界會形成黑洞,
 如果你能找到那個黑洞去投資,就可以賺大錢。
2. 我們正處在比特世界替代原子世界的過渡狀態中
 這個階段的投資是有一些思路可以把握的,
 第一是互聯網+,傳統企業做互聯網改造,搞得好就會比對手更有價值;
 第二就是做傳統世界的網絡化模型。現實世界都可以投射到網上,
 趕緊去做就能賺到錢,比如淘寶本質上就是義烏小商品市場,
 都是滿足人類同樣的慾望,滿足方式也一模一樣,無非一個線上一個線下。
3. 互聯網會大幅度改變,最終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
 金融本質上只是一個權利義務關係的界定,涉及時間和空間的轉移和確權問題,
 沒有物流,沒有倉儲,所以它是完全可以數字化的。
 互聯網一定會大幅度改變,最終完全取代傳統金融業。
 以現有金融業的情況來看,如果金融業的摩擦成本降低一半,
 金融機構一半的收入就消失了,也就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必須徹底改造或者滅亡。
 所以從傳統金融機構本身發展的邏輯看,
 他們就應該拿出每年利潤的一半去投互聯網金融,
 通過支持和擁抱互聯網金融的方式生存下去。
4. 投資互聯網金融時,一定要思考它的基礎邏輯

 要理解互聯網金融的不同切入點和不同深度,從而指導投資。
 這裡面分為三層可以投資的對象。
 (1)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互聯網改造,誰改造得越快越好就越有投資價值。
 (2)互聯網企業跨界
 比如像淘寶搞螞蟻金服,只要在比較靠前的時候進去,回報都不錯。
 (3)只有通過互聯網手段才能實現的新金融產品或機構
 比如說汽車分時險,汽車發動了才開始計費;
 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守住道德底線,
 控制住大的風險,把“讓國家越來越好”作為一切商業邏輯的出發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