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得到-人體-顏色代碼:大腦如何選擇食物

文章出處:顏色代碼:大腦如何選擇食物


這條音頻說的是,大腦依靠食物的顏色來幫助我們選擇吃什麼。

著名科學雜誌《自然》旗下的學術平台“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2016年11月介紹了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的一項研究,
說的是食物顏色和我們飲食偏好之間的關係。
參與該研究的神經學家拉法埃拉(Raffaella Rumiati)認為,
視覺會指導人類選擇食物,事實上,人們是憑藉一種特殊的“顏色代碼”,
來評估人體從食物中可以攝取到的熱量,從而決定自己吃什麼。
研究很有意思,我來給你說說。


拉法埃拉表示,跟狗這樣依賴嗅覺的動物不一樣,
人類是視覺動物,不但能夠看到多種顏色,同時還能快速地從綠色中區分出紅色。
不過這個“顏色代碼”裡的顏色跟我們熟悉的交通指示燈規則正好相反。
紅色恰恰表示“別停下,趕緊去吃吧”,而綠色則代表“嗯……最好不要”。

那我們在食物中尋找的到底是什麼呢?
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找的其實是營養,或者說是在找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營養的食物。
在天然食物中,顏色是卡路里的預測器,而我們的視覺系統,
通過進化已經可以很容易地從熱帶叢林中識別出富有營養的漿果、水果和蔬菜。


關於這一點,
同樣參與此項研究的意大利科學家弗朗西斯科(Francesco Foroni)是這麼解釋的:
如果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食品,
那顏色越紅潤,它所含的營養成分就可能越高,而綠色食物就趨向於含有較低的熱量,
這就是蘊含在食物裡的“顏色代碼”。
人類的視覺系統已經很好地適應了這一自然規律,表現在我們對食品的偏好上就是:
人類更偏愛紅色的食物,而不是綠色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上面這些人類對食品的顏色的偏好,只是針對未加工的食品。
烹飪後的食物顏色可能會變,已經不能再提供有效的熱量信息,那人類會怎麼判斷呢?
實際上,科學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除了人類,其他物種身上也有這麼一種情況,
那就是喜歡加工食物超過喜歡天然食物。拉法埃拉解釋說,
這主要是因為生物們會認為,相同數量下,加工好的食物比天然食物更有營養。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顏色代碼”是有針對性的,不適用於食物以外的東西。
拉法埃拉表示:對於不可食用的東西,我們並不會有這樣的偏好,
這就意味著,人類視覺系統的這種“顏色代碼”只有在出現食物刺激時才能被激活。

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研究意義重大,
它除了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視覺系統的功能以外,對大眾健康的促進也有一定的幫助。
在今天,我們都倡導健康飲食,知道了“顏色代碼”的秘密,
就可以用顏色來誘導人們吃一些熱量較低的食物;
利用“顏色代碼”,甚至還可以為一些厭食患者的治療提供幫助。
既然我們知道了,人類天生喜歡紅色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
那利用“顏色代碼”,在將來,或許可以考慮用顏色來對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行為進行影響。

以上就是關於食物顏色和我們飲食偏好的研究,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 Scientific Reports(The brain use color to help us choose what to eat)
稿:阿咩
轉載:得到

----------
主旨:
我們在食物中尋找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找的其實是營養,或者說是在找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營養的食物。
在天然食物中,顏色是卡路里的預測器,而我們的視覺系統,
通過進化已經可以很容易地從熱帶叢林中識別出富有營養的漿果、水果和蔬菜。
意大利科學家弗朗西斯科(Francesco Foroni)是這麼解釋的:
如果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食品,
那顏色越紅潤,它所含的營養成分就可能越高,而綠色食物就趨向於含有較低的熱量,
這就是蘊含在食物裡的“顏色代碼”。
人類的視覺系統已經很好地適應了這一自然規律,表現在我們對食品的偏好上就是:
人類更偏愛紅色的食物,而不是綠色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上面這些人類對食品的顏色的偏好,只是針對未加工的食品。
這主要是因為生物們會認為,相同數量下,加工好的食物比天然食物更有營養。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顏色代碼”是有針對性的,不適用於食物以外的東西。
對於不可食用的東西,我們並不會有這樣的偏好,
這就意味著,人類視覺系統的這種“顏色代碼”只有在出現食物刺激時才能被激活。

這一研究意義重大,
它除了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視覺系統的功能以外,對大眾健康的促進也有一定的幫助。
在今天,我們都倡導健康飲食,知道了“顏色代碼”的秘密,
就可以用顏色來誘導人們吃一些熱量較低的食物;

利用“顏色代碼”,甚至還可以為一些厭食患者的治療提供幫助。
既然我們知道了,人類天生喜歡紅色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
那利用“顏色代碼”,在將來,或許可以考慮用顏色來對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行為進行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