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得到-商業-投資項目:四個層面判斷好壞

投資項目:四個層面判斷好壞

這條音頻我們來說說,投資人怎樣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值得投。

前不久,順為資本執行董事李威分享了他是如何判斷一個創業項目的,
列舉了四個思考層面,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第一個層面,看創業者是不是在追風口。
很多項目看起來很火,但是投資人不能光看表面,
還要思考它背後的市場需求、行業邏輯等等。找到風口不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全部任務。
雖然風口能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但是看見一個風口就扎進去是不靠譜的。
風口帶有欺騙性與誘惑性。
李威的經驗是既要看風口的成因和推動因素,又要找到和自己業務結合的點。
同時也要明白,一類技術突破帶來的風口紅利,體現在商業化上,也是具有一定滯後性的。

比如,在2014年,李威就判斷4G風口即將到來,
因為那時智能手機已經相對普及,而且大流量技術實現了,基礎設施相對成熟。
但實際上,高流量的直播平台真正普及起來還是在2015、2016年前後,
之前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所以,新的商業模式具體哪一類能成功,還是需要市場來驗證,裡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個層面,項目的需求是不是真實存在。
很多創業者都存在這樣兩個問題:
一個是什麼都想改造,覺得傳統產業到處都是痛點;二是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普遍的需求。

那麼,該怎麼判斷真正的市場需求呢?
李威有三個心得:
第一,抓確定性的需求,比如大家對教育、金融、醫療等生存資料的需求,是相對不變的。
如果你能把商業模式建立在有穩定性的需求方向上,並且集中資源持續地加固它,
可能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第二,把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去體驗產品,並且跟用戶做電話溝通及訪談,
聽真實用戶的實際反饋。
第三,查看產品的用戶留存。如果一個產品次月的留存只有10%,
這可能就說明,這個產品瞄準的用戶需求並不存在,或者不是用戶亟待解決的


接下來說說第三個層面,商業模式有沒有問題。
創業者在描述商業模式時會經常犯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過於糾結具體的方法,而忘了問題本身。
比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最難做的是徵信,
所以很多創業者上來就說怎麼收集徵信數據、怎麼圈定優質人群。
但實際上,金融的核心不是不做有風險的生意,
而是如何設立有效的風控體系,從結構上設計保障機制。
第二個錯誤就是,在商業模式的邏輯層面無可挑剔,但就是沒有考慮到實操性。
比如在電商爆發時,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可行了,但為什麼有那麼多做電商的企業死掉呢?
這是因為大家沒有預料到後期流量成本不斷上升,
用戶獲取成本不斷增加,以及競爭帶來的市場環境的惡化。


最後,說說第四個層面:業務是不是處在健康的程度。
一般情況下,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會非常關注財務報表上的細節,
但財務數字通常會有滯後期,而且統計口徑也會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有差異。
那麼應該看什麼呢?李威覺得,要看每個企業最核心的運營指標。怎麼來算呢?
要先推算出行業的共性指標,再推算自己企業的核心指標。

比如教育領域,很多人以為在線教育是一個互聯網的業務,
所以用互聯網的邏輯去做,先吸引巨大流量,再轉化少量的付費用戶。
很多公司就很看重流量、留存這些指標。
但實際上,在線教育的核心指標是續費率,因為課程設置具有周期性。

那所有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都只看續費嗎?
也不一定。有的創業公司是大學生兼職輔導,而不是專業教師授課,
關鍵要看教學服務是不是讓人滿意。
所以,這個項目的核心指標除了看复購率,還要看滿意度,以及擴科率,
也就是用戶學了一門課之後,會不會學另一門課,這代表用戶對平台的信任度。

總結一下,李威判斷一個創業項目時,會從四個層面思考:
第一是創業者不能單純追風口;
第二是項目需求必須真實存在;
第三是商業模式邏輯可行,操作性也強;
第四是通過公司的核心運營指標,判斷公司的業務健康程度。這些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投資人說”(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稿:嚴森康馳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創業者不能單純追風口
 既要看風口的成因和推動因素,又要找到和自己業務結合的點。同時也要明白,
 一類技術突破帶來的風口紅利,體現在商業化上,也是具有一定滯後性的。
 比如,在2014年,因為那時智能手機已經相對普及,而且大流量技術實現了,
 基礎設施相對成熟,看起來4G的風口即將到來,
 但實際上,高流量的直播平台真正普及起來還是在2015、2016年前後,
 之前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所以,新的商業模式具體哪一類能成功,還是需要市場來驗證,裡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2. 項目需求必須真實存在
 (1)抓確定性的需求,比如大家對教育、金融、醫療等生存資料的需求,是相對不變的。
  如果你能把商業模式建立在有穩定性的需求方向上,並且集中資源持續地加固它,
  可能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2)把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去體驗產品,並且跟用戶做電話溝通及訪談,
  聽真實用戶的實際反饋。
 (3)查看產品的用戶留存。如果一個產品次月的留存只有10%,
  這可能就說明,這個產品瞄準的用戶需求並不存在,或者不是用戶亟待解決的。
3. 商業模式邏輯可行,操作性也強
 創業者在描述商業模式時會經常犯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過於糾結具體的方法,而忘了問題本身。
 比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最難做的是徵信,
 所以很多創業者上來就說怎麼收集徵信數據、怎麼圈定優質人群。
 但實際上,金融的核心不是不做有風險的生意,
 而是如何設立有效的風控體系,從結構上設計保障機制。
 第二個錯誤就是,在商業模式的邏輯層面無可挑剔,但就是沒有考慮到實操性。
 比如在電商爆發時,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可行了,
 但為什麼有那麼多做電商的企業死掉呢?
 這是因為大家沒有預料到後期流量成本不斷上升,
 用戶獲取成本不斷增加,以及競爭帶來的市場環境的惡化。
4. 通過公司的核心運營指標,判斷公司的業務健康程度
 比如教育領域,很多人以為在線教育是一個互聯網的業務,
 所以用互聯網的邏輯去做,先吸引巨大流量,再轉化少量的付費用戶。
 很多公司就很看重流量、留存這些指標。
 但實際上,在線教育的核心指標是續費率,因為課程設置具有周期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