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得到-科學-《科學》:最受歡迎的新發現

出處:《科學》:最受歡迎的新發現

這條音頻來和你說說,去年最受歡迎的幾個科學新發現。

最近,《科學》雜誌官網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了說2016年最受歡迎的科學新發現。
受歡迎的依據是《科學》雜誌官網上文章的閱讀、轉發以及評論數,
文章一共選出了10個研究,我們為您選取其中的四篇,和你分享一下。

最受歡迎的研究是,科學家終於發現,線粒體為什麼擁有自己的DNA。
線粒體是我們細胞的發動機,負責給細胞提供能量。
我們知道,DNA一般都在細胞核當中,為什麼線粒體也有DNA呢?

英國伯明翰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家一起創建了一種算法,
分析了2000個不同物種的基因組。研究發現,如果是比較重要的基因,
比如它是合成關鍵蛋白質的基因,就更有可能留在線粒體內。
科學家發現,這種方式可以方便細胞對線粒體進行更精確的控制,
能讓單個線粒體在需要時產生能量,而不是必須一下發動成百上千個線粒體。
就比如一棟大樓裡的一個紙簍著火了,
不用先打電話給消防隊,只要拿最近的滅火器滅火就可以了。


第二個研究說的是,人類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化。
進化在我們看來,通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才能夠看得出明顯的變化。
然而,在2016年的基因組生物學大會上,
新的研究指出,人類基因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能產生明顯的變化。
比如倫敦的光照不足,就導致了倫敦人淺髮色以及淺膚色的基因快速進化,
因為這樣能讓皮膚接收更多的紫外線,幫助體內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從英國生物銀行等地方,獲得了幾十萬份人類基因組的數據,
通過跟踪等位基因頻率的變化,他們發現,有關煙癮的基因在幾十年內大幅度萎縮,
而控制身高、嬰兒頭部大小和女性臀部大小的基因也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第三個研究說的是,植物也會賭博。
以色列的研究者發現,植物在面臨不確定的環境時,和我們一樣也會選擇賭一把。
研究者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豌豆的根部放在兩個不同的罐子裡,
通過改變罐子中的營養物濃度,觀察植物的根部情況。
實驗發現,植物會根據營養水平改變自己的根部分佈。
當一個罐子裡的營養物一直充足,另一個營養水平不斷變化時,
豌豆就是風險厭惡型的,它將更多的根分佈在營養物充足又穩定的罐子裡。
但是,當一個罐子中的營養水平不斷變化,另一個罐子中的營養嚴重不足時,
植物就會變成風險偏好者,將更多的根投放在營養水平變化的罐子裡。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一個沒有神經系統的組織同樣會響應風險。


第四個研究說的是,生物體死後,一些基因仍然會存活一段時間。
這項研究是由華盛頓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做出的,他們團隊的本來目的,
是要測試一個基因活性測定的新方法。怎麼測試呢?
他們需要測量剛剛死去的斑馬魚和老鼠的基因活性,然後跟踪測量之後幾天內的基因變化。

剛開始研究者認為,基因在生物體死後,很快就會喪失活性。
結果發現並非如此,數百個基因在生物體死亡後,活性甚至提高了。
研究者解釋說,活性提高的基因當中有一些是會引發炎症的基因。
身體在應對緊急事件時,這些基因引發炎症,就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壓力。
癌細胞的相關基因也有這個特點,這也能解釋,
為什麼在接受器官移植後,病人的患癌風險會提高。
這就是因為器官的主人死亡後,他體內的一些癌細胞被激活了。
這次研究表明,基因活性測定能更好地預測移植器官的質量,
或者在刑事事件調查中,準確地幫我們估計死者的死亡時間,
並為我們進一步探索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帶來很大幫助。

以上就是2016年最受歡迎的幾個科學新發現,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源自:Science官網(Our 10 favorite science news stories of 2016)
稿:Fun’s
轉載:得到

----------------
主旨:
1. 線粒體為什麼擁有自己的DNA
 英國伯明翰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家一起創建了一種算法,
 分析了2000個不同物種的基因組。研究發現,如果是比較重要的基因,
 比如它是合成關鍵蛋白質的基因,就更有可能留在線粒體內。
 科學家發現,這種方式可以方便細胞對線粒體進行更精確的控制,
 能讓單個線粒體在需要時產生能量,而不是必須一下發動成百上千個線粒體。
 就比如一棟大樓裡的一個紙簍著火了,
 你不用先打電話給消防隊,只要拿最近的滅火器滅火就可以了。
2. 人類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化
 在2016年的基因組生物學大會上,
 新的研究指出,人類基因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能產生明顯的變化。
 比如倫敦的光照不足,就導致了倫敦人淺髮色以及淺膚色的基因快速進化,
 因為這樣能讓皮膚接收更多的紫外線,幫助體內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3. 植物也會賭博
 研究者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豌豆的根部放在兩個不同的罐子裡,
 通過改變罐子中的營養物濃度,觀察植物的根部情況。
 實驗發現,植物會根據營養水平改變自己的根部分佈。
 當一個罐子裡的營養物一直充足,另一個營養水平不斷變化時,
 豌豆就是風險厭惡型的,它將更多的根分佈在營養物充足又穩定的罐子裡。
 但是,當一個罐子中的營養水平不斷變化,另一個罐子中的營養嚴重不足時,
 植物就會變成風險偏好者,將更多的根投放在營養水平變化的罐子裡。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一個沒有神經系統的組織同樣會響應風險。
4. 生物體死後,一些基因仍然會存活一段時間
 基因在生物體死後,很快就會喪失活性。
 結果發現並非如此,數百個基因在生物體死亡後,活性甚至提高了。
 研究者解釋說,活性提高的基因當中有一些是會引發炎症的基因。
 身體在應對緊急事件時,這些基因引發炎症,就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壓力。
 癌細胞的相關基因也有這個特點,這也能解釋,
 為什麼在接受器官移植後,病人的患癌風險會提高。
 這就是因為器官的主人死亡後,他體內的一些癌細胞被激活了。
 這次研究表明,基因活性測定能更好地預測移植器官的質量,
 或者在刑事事件調查中,準確地幫我們估計死者的死亡時間,
 並為我們進一步探索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帶來很大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