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得到-商業-韓牧:誰是體育領域的獨角獸

文章出處:韓牧:誰是體育領域的獨角獸


這條音頻是“懶熊體育”創始人韓牧談自己對體育產業創業領域的看法。

“懶熊體育”是國內著名的體育產業服務平台,
他們不僅提供日常的體育行業動態和深度報導,
還通過發布數據庫等方式,為體育創業者提供諮詢支持。
尤其是懶熊體育主辦的中國體育產業集市,和出品的《體育創業白皮書》,
在業界擁有極大的影響力。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
懶熊的創始人韓牧為我們特別撰稿,談了自己對體育產業創業機會的看法。
下面把原文分享給你。


從2014年10月份的46號文件開始,
也就是國家出台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利好政策,
體育產業經歷了兩年多的發展,經歷了幾輪生死考驗,
到了今天,創業者與投資人都有些惶恐:獨角獸在哪裡?到底誰才能成為獨角獸。

我們先通過懶熊體育發布的《創業白皮書》看一些數據,
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
15個月裡,體育創業公司與投資方共完成了約257次投融資,資金總額超過174億元人民幣。
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融資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種好的勢頭,在2016年下半年戛然而止,
而且就在這257次融資裡,不少項目已經停止了運營。

所以,如果把體育產業比作一場足球比賽的話,目前的情況下屬於比賽的前20分鐘,
比賽剛剛開始。
那麼,我們看一下,這20分鐘發生了什麼?

第一,政府指向非常明確,
這也讓參與體育的人不管是投資方還是創業公司,都不惜體力,全力往前衝。
前20分鐘發力過猛,最後甚至可能抽筋,現在已經有不少體育公司開始抽筋了。

第二,資本不斷湧入。我們看到萬達大舉進軍體育產業,
阿里成立了阿里體育,蘇寧7.21億美元拿下英超,樂視體育、騰訊都投了很多項目。

總體來看,目前參賽者裡暫時沒有領先的。
還有一些大公司看起來拿到一手好牌,比如拿了很多資源,
但是這個資源怎麼轉化,怎麼變成商業模式,還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顯然,比賽得持續90分鐘甚至120分鐘,不管是公司還是創業者,
都要從心態上迎接新的挑戰,比賽也將要進入第二個階段。
在我看來,有一些方向可能會誕生一些好公司。

第一個方向是IP看一個項目有沒有成為 IP 的潛質,可以重要考察下面三個點:

首先,是能不能聚攏社會資源。
其次是觀看人數是不是遠遠大於參與人數。從這個意義上,馬拉松一定不是好IP,
兩萬參與者、觀看人數也就五萬、十萬,要知道英超球隊曼聯在中國球迷超過幾億的規模。
這樣對比來看就會發現,馬拉松絕不是好IP。

最後,一場IP不能只強調自己的執行能力,還要考慮商務招商能力、品牌營銷傳播能力

只有具備了上述三點,才可以說,這個項目,有成為IP的潛質。


第二個方向是產品
有六個字需要特別被強調:專業、垂直、精品。
對於當下的體育產品用戶來說,已經不再需要新的品牌繼續像耐克、李寧、安踏這樣,
這些品牌確實很優秀,但是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能夠真正抓住年輕人的心,
能夠推動潮流的品牌,比如安德瑪、露露檸檬,等等。
另外你還要關注零售的事情,讓你的產品更新,
以及把零售的問題解決掉,這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個方向是服務
體育行業強調線下。從過去來說把這個事情做好就行,但現在是為體驗買單。


第四個方向
我把它叫做X變量。 X變量是指在原來行業的領先者,要知道,它們也有可能跨界成功。
體育行業很多細分領域都是空白,這意味著不確定性,也意味著無限可能。

2016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我看到越來越多的項目死掉。
很多投資邏輯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們曾經以為可以成為獨角獸的項目,
實際上並沒有成為獨角獸。

我們原本認為,
體育不像互聯網這樣的行業,體育是有門檻的,很難在短時間裡被幹掉的。
可是,經過一年多後的今天發現,這些獨角獸的門檻並不高,
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個慢活兒。體育的魅力與焦慮都在此,
那就是任何項目都有機會,任何項目都有被幹掉的危險。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裡面的一句話,
用來形容今天的體育產業創業領域,非常恰當,那就是:
“痛苦不可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對於當下的體育產業來說,正經歷磨難、經歷痛苦的調整期,真正的大戰還未到來。

以上就是韓牧對體育領域創業的思考和判斷,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韓牧
轉載:得到

------------
主旨:
我們先通過懶熊體育發布的《創業白皮書》看一些數據,
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
15個月裡,體育創業公司與投資方共完成了約257次投融資,資金總額超過174億元人民幣。
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融資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種好的勢頭,在2016年下半年戛然而止,
而且就在這257次融資裡,不少項目已經停止了運營。

如果把體育產業比作一場足球比賽的話,
目前的情況下屬於比賽的前20分鐘,比賽剛剛開始。
在我看來,有一些方向可能會誕生一些好公司。
1. IP。
 看一個項目有沒有成為 IP 的潛質,可以重要考察下面三個點:
 (1)能不能聚攏社會資源
 (2)觀看人數是不是遠遠大於參與人數
 從這個意義上,馬拉松一定不是好IP,兩萬參與者、觀看人數也就五萬、十萬,
 要知道英超球隊曼聯在中國球迷超過幾億的規模。
 這樣對比來看就會發現,馬拉松絕不是好IP。
 (3)考慮商務招商能力、品牌營銷傳播能力
2. 產品
 有六個字需要特別被強調:專業、垂直、精品。
 對於當下的體育產品用戶來說,已經不再需要新的品牌繼續像耐克、李寧、安踏這樣,
 這些品牌確實很優秀,但是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能夠真正抓住年輕人的心,
 能夠推動潮流的品牌,比如安德瑪、露露檸檬,等等。
 另外你還要關注零售的事情,讓你的產品更新,
 以及把零售的問題解決掉,這才是重中之重。
3. 服務
 體育行業強調線下。從過去來說把這個事情做好就行,但現在是為體驗買單。
4. 方向
 我把它叫做X變量。 X變量是指在原來行業的領先者,要知道,它們也有可能跨界成功。
 體育行業很多細分領域都是空白,這意味著不確定性,也意味著無限可能。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裡面的一句話,
用來形容今天的體育產業創業領域,非常恰當,那就是:
“痛苦不可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對於當下的體育產業來說,正經歷磨難、經歷痛苦的調整期,真正的大戰還未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