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得到-商業-劉潤:商業的本質是創新和效率

文章出處:劉潤:商業的本質是創新和效率


這條音頻跟你分享一下,劉潤對2017年傳統企業轉型趨勢的思考和判斷。

劉潤是“得到”App訂閱專欄《5分鐘商學院》主講人,潤米諮詢創始人,互聯網轉型專家。
最近,劉潤接受了知識新聞工作室的獨家專訪,
分享了他對近幾年傳統企業轉型的思考和判斷,給你轉述一下。


2016年,是傳統企業轉型的一個分水嶺。
在這之前,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態度,一開始看不起,後來是恐慌和膜拜。
到了2016年,很多企業對待互聯網不再恐慌了,而是越來越明白,商業的本質是沒變的。
到了2017年,這種趨勢會更加明朗。

在2013年,很多傳統企業受到互聯網很明顯的衝擊。
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餘額寶,一個多月就到了1千億,當時中國最大的基金才1千億。
銀行業覺得這不得了。這一年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了一句著名的話,
說傳統企業走到了盡頭,需要互聯網化。


2013到2016年,有一部分傳統企業確實被互聯網幹掉了,這些企業是什麼樣的呢?
是傳遞價值的企業。像一些電器賣場,也受到了線上電商的衝擊。
有的傳統企業比較恐慌,就會盲目模仿互聯網公司的做法,但是沒法成功。
比如互聯網公司的邏輯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更新,
但是這個做法不是每家傳統企業都能學的。
因為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產品不具備這樣的周期性,沒法在短期內把更新推到每個用戶手裡。
所以傳統企業應該一次性把產品做好。

而且,那些創造價值的企業並沒有被幹掉。
比如不管有沒有O2O,阿姨還是要上門打掃衛生,這是不變的。
改變的是跟阿姨匹配的組織,以前可能是街道的家政中心,現在是互聯網家政公司。

傳統企業也慢慢意識到,這一波變化不是互聯網和線下的競爭,而是高效和低效的競爭。
很多行業以前效率不高,互聯網相對來說顯得效率比較高,優勢明顯。
但是有的互聯網公司一開始很強大,後來不行了,
也會讓傳統企業破除對互聯網的盲目膜拜。


到了2016年,一個趨勢越來越明朗,就是傳統企業不再膜拜互聯網了,
開始回歸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是什麼?有兩個,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效率。

創新的最大標準就是定價權。
企業衡量自己有沒有創新,可以看看自己在市場上有沒有定價權。
有定價權的根本原因,是你這個東西跟別人的有差異化,並且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定價權要靠創新和科技才撐得起來。
現在中國也出現了華為這樣的公司,做出了不錯的產品,在市場上拿到了定價權。

除了創新,商業的本質還有一個,就是效率。
同樣有個衡量標準,叫定倍率。什麼叫定倍率呢?就是商品價格除以成本。
比如一件商品成本是1塊錢,消費者花了4塊錢買到,定倍率就是4。
不同行業的定倍率不一樣。比如服裝企業一般是5到10倍,
一些企業降低定倍率,做到了3倍,就極大提升了效率。

最後,劉潤總結說,不同的行業有自己的行業特性,
有一些東西是互聯網這個行業的特性,但不一定是時代的新東西。
 2017年,傳統企業轉型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在創新和效率兩個方面提升自己。

以上就是劉潤對2017年傳統企業轉型趨勢的思考和判斷,供你參考。


獨家專訪:劉潤講述:傑克糖


-------------
主旨:
2016年,一個趨勢越來越明朗,就是傳統企業不再膜拜互聯網了,
開始回歸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是什麼?有兩個,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效率。

創新的最大標準就是定價權。
企業衡量自己有沒有創新,可以看看自己在市場上有沒有定價權。
有定價權的根本原因,是你這個東西跟別人的有差異化,並且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定價權要靠創新和科技才撐得起來。
現在中國也出現了華為這樣的公司,做出了不錯的產品,在市場上拿到了定價權。

除了創新,商業的本質還有一個,就是效率。
同樣有個衡量標準,叫定倍率。什麼叫定倍率呢?就是商品價格除以成本。
比如一件商品成本是1塊錢,消費者花了4塊錢買到,定倍率就是4。
不同行業的定倍率不一樣。比如服裝企業一般是5到10倍,
一些企業降低定倍率,做到了3倍,就極大提升了效率。
不同的行業有自己的行業特性,
有一些東西是互聯網這個行業的特性,但不一定是時代的新東西。
2017年,傳統企業轉型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在創新和效率兩個方面提升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