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得到-醫健-貧富可能決定著你會得什麼癌症&寄生菌會引發乳腺癌

文章出處:貧富差別與癌症差異


這條音頻講的是兩個關於癌症的最新研究。
第一項研究說的是,貧富不僅決定你的生活方式,還可能決定著你會得什麼癌症。
第二項研究是說,寄生菌也會引發乳腺癌。

先來看第一項研究。我們知道,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別大多反映在生活方式上。
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貧富不僅決定你的生活方式,還可能決定你會得什麼癌。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的會刊,
《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這份雜誌上。

在2016年的這項最新研究當中,
研究者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在美國猶他州的兩個不同的縣裡出生的人們,
研究者會根據他們出生時,父母的職業和所住的街區來分析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
隨後,經過60多年的長期追踪隨訪,研究者們發現,
那些小時候家庭、或者所住街區經濟狀況較差的人,
比較容易得宮頸癌,但是不太容易得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而家庭或街區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則恰恰相反。
也就是說,窮人家和富人家的孩子,長大之後如果得了癌症,也是不一樣的。

在之前的研究當中,研究者也發現,有些癌症在總人群裡發病率並不高,
但是在那些低收入、低學歷的人群裡發病率卻明顯增高。 
2009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高中以下學歷的男性患肺癌的風險,
是高中以上學歷男性的3倍,這個比例在女性當中則是2倍。
而家庭年收入低於12500美元的人,得肺癌的風險比家庭年收入五萬美元以上的人高近一倍。
同時呢,低收入的人群患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比較高。

科學家們認為,雖然貧富本身不會導致癌症,
但它改變了人們社會行為的模式,所以才改變了癌症的發病率。
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來說,這兩種癌症雖然窮人不太容易得上,
但是一旦發現,可能就已經是晚期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科學家認為,就目前的科學水平來說,這兩種癌症都有可靠的篩查方法,
所以它們的發病率高低和癌症篩查的普及率密切相關。
而窮人都不太愛參與癌症篩查,很多癌症在早期沒發現,才會拖到了晚期。
這會兒他們才意識到該去醫院檢查治療,導致他們的發病率看上去很低。
而富人呢,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參與癌症篩查,很多早期的乳腺癌、前列腺癌都能被發現,
病情不容易被耽誤,所以發展到晚期癌症的情況很少。


然後,我們再來聽聽《環球科學》2016年11月刊上提到的一項癌症研究,
它說寄生菌也會引發乳腺癌。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雜誌,《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雜誌上

說到寄生菌,大家估計最先想到的是腸道,覺得腸道才是細菌寄生的最佳環境。
但是這項最新研究說,乳腺當中也有很多菌群,而且它們和腸道菌群一樣,
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可能增加患癌的概率,也可能抑制癌症的發生。

在美國,每8名女性當中就有一位會患上乳腺癌,但是大多數患者的致病原因卻還沒有找到。
現在已知的致病原因有年齡、遺傳和環境變化等等,
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細菌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最開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
有研究發現,母乳喂養會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現在的研究進一步顯示,這可能是因為,母乳能讓乳腺中有益的菌群更好地生長。

順著這條線索,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
格雷戈爾·里德和他的團隊招募了58名接受過乳房腫瘤摘除術,
或者乳房切除術的女性,還有23名健康女性進行研究。
他們從這些研究對象身上採集乳房組織的樣本,並且分析其中細菌的DNA。
結果表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乳房中的葡萄球菌、芽孢桿菌及腸桿菌水平明顯偏高,
而健康女性的乳房內則是乳球菌、鏈球菌比較多。
也就是說,患乳腺癌的女性和健康女性相比,她們乳腺當中含有的細菌完全不一樣。

不過,科學家目前還不能確定,
到底是乳房腫瘤周圍的細菌導致了癌症,還是腫瘤為這些細菌提供了更合適的生存環境。
但是這項發現還是給未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比如可以利用病人乳腺中的菌群組成,作為乳腺癌篩查的標記等等。

以上就是這兩個研究的主要內容,
貧富可能決定著你會得什麼癌症,以及寄生菌也會引發乳腺癌,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科學人”(貧、富決定你得什麼癌?)|《環球科學》(寄生菌誘髮乳腺癌?)
稿:桃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1. 貧富可能決定著你會得什麼癌症
研究者發現,有些癌症在總人群裡發病率並不高,
但是在那些低收入、低學歷的人群裡發病率卻明顯增高。
2009年的一項研究也顯示,高中以下學歷的男性患肺癌的風險,
是高中以上學歷男性的3倍,這個比例在女性當中則是2倍。
而家庭年收入低於12500美元的人,得肺癌的風險比家庭年收入五萬美元以上的人高近一倍。
同時呢,低收入的人群患晚期乳腺癌,和晚期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比較高。

科學家們認為,雖然貧富本身不會導致癌症,
但它改變了人們社會行為的模式,所以才改變了癌症的發病率。
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來說,這兩種癌症雖然窮人不太容易得上,
但是一旦發現,可能就已經是晚期了。
科學家認為,就目前的科學水平來說,這兩種癌症都有可靠的篩查方法,
所以它們的發病率高低和癌症篩查的普及率密切相關。
而窮人都不太愛參與癌症篩查,很多癌症在早期沒發現,才會拖到了晚期。

2. 寄生菌會引發乳腺癌
在美國,每8名女性當中就有一位會患上乳腺癌,但是大多數患者的致病原因卻還沒有找到。
現在已知的致病原因有年齡、遺傳和環境變化等等,
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細菌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最開始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
有研究發現,母乳喂養會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現在的研究進一步顯示,這可能是因為,母乳能讓乳腺中有益的菌群更好地生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
格雷戈爾·里德和他的團隊招募了58名接受過乳房腫瘤摘除術,
或者乳房切除術的女性,還有23名健康女性進行研究。
他們從這些研究對象身上採集乳房組織的樣本,並且分析其中細菌的DNA。
結果表明,患有乳腺癌的女性,乳房中的葡萄球菌、芽孢桿菌及腸桿菌水平明顯偏高,
而健康女性的乳房內則是乳球菌、鏈球菌比較多。
也就是說,患乳腺癌的女性和健康女性相比,她們乳腺當中含有的細菌完全不一樣。
不過,科學家目前還不能確定,
到底是乳房腫瘤周圍的細菌導致了癌症,還是腫瘤為這些細菌提供了更合適的生存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