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得到-商業-李翔:印象深刻的五個商業新詞

文章出處:李翔:印象深刻的五個商業新詞


這條音頻是李翔為你解讀2016年,五個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商業概念。

李翔是得到訂閱專欄“李翔商業內參”的專欄主理人,
更早之前,是著名的商業記者、媒體人,他採訪過包括柳傳志、馬雲在內的一眾商業大佬,
因為保持對商業世界敏銳的觀察,以及對商業趨勢深刻的分析,李翔享有極高的專業聲譽。
應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他為我們獨家撰稿,
談了過去一年,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五個商業概念,以下就是文章內容,分享給你。


2016年當然發生了很多事情。很多原本我們沒有預期會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
最著名的比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還有英國脫歐;
在國內,商業世界有如2016年“國慶”長假前的房地產調控、
智能手機線下軍隊OPPO和vivo對華為和小米的反超,等等,
還有全年電影票房增速的急劇下滑——
年初時大家信心滿滿認為全年票房會超過600億,結果最終連500億都沒突破。

用彼得·德魯克的話說,這些變化表明,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現實”。
這個“新現實”,在商業世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概念來總結它,甚至應對它。

這也是我在2016年很重要的一個商業觀察:面對“新現實”,
公司迫切地需要重構自己的理論基礎。


下面是2016年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新詞。
1.下半場
這是美團點評CEO王興的話。所謂下半場的一個典型特徵是: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
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再加上手機大戰使得千元智能機迅速普及,
過去幾年,很多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都輕鬆收割到了以千萬計算甚至以億計算的用戶:
微信、微博、支付寶、手機淘寶、手機QQ、今日頭條、美團、
大眾點評、餓了麼、糯米、滴滴、快手……

但是,滴滴出行的CEO程維在烏鎮跟王興、張一鳴對話時說了一句:
“我們是最後一波抓住連接的機會的公司了。”
該上網的用戶都上網了,還沒有上網的,再去獲取的成本就很高了。
下半場的應對策略是:
到海外去,比如一些亞洲國家,去尋找更多的用戶;或者深耕用戶,深入產業。


2.互聯網的下一幕
百度CEO李彥宏對“新現實”的理解,是他幾次演講的標題,“互聯網的下一幕:人工智能”。
李彥宏的判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提前結束了,希望靠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耕耘,
來成就一家“獨角獸”公司,已經不可能了。機會在人工智能。


3.心智佔領
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在一次演講裡說,以前大家也都見過經濟蕭條、消費下降,
但是這一次不同,這一次是“剛性消費的崩潰”。
就是說,方便麵、啤酒、洗髮水這些剛性需求產品的消費受到影響。
他提出的解釋,就是2016年很多人都在講的“消費升級”。
然後,在新的消費升級戰場,重要的是“佔領用戶心智”。

說白了,就是讓用戶想到某一個品類時,最先想到你。
它可以通過定義和開創一個新的品類,或者通過大量的廣告投放去達成。


4.國民總時間
“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提出一個新概念叫“國民總時間”。
他說,商業競爭在從空間維度轉向時間維度,時間成為新的戰場。
很多原本不是競爭對手的公司,發現自己在時間這個維度上都是對手。

這也是奈飛CEO里德·哈斯廷斯說的。
奈飛的對手不是某個電視台,遊戲公司、電影公司、出版公司,twitter、Facebook,
所有這些佔用用戶時間的公司,其實都是奈飛的競爭對手。


5.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其他人都是一個概念一個概念講,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裡一口氣提出了五個“新”: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新零售是把電子商務給翻了;
新製造是把傳統製造業給翻了;新金融是把傳統金融業給翻了;
新技術,人工智能可能把人類都給翻遍了;新能源是數據。

在2016年年末和2017年年初,包括董明珠、宗慶後等在內的傳統行業大佬,
對“虛擬經濟”進行了一輪批評,挑起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其
中,馬雲提出的“五新”就是矛頭所指之一。

在“五新”中,被提的最廣泛的是“新零售”。
馬雲的說法是,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純線下顯然也不行,未來是新零售。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也在演講中反复提到這個概念。小米也在2016年開始了線下的佈局。

以上就是李翔應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
為我們獨家撰稿,就商業概念所做的解讀,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李翔
轉載:得到

-----------
主旨:
1. 下半場
 這是美團點評CEO王興的話。所謂下半場的一個典型特徵是: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
 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再加上手機大戰使得千元智能機迅速普及,
 過去幾年,很多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都輕鬆收割到了以千萬計算甚至以億計算的用戶:
 微信、微博、支付寶、手機淘寶、手機QQ、今日頭條、美團、
 大眾點評、餓了麼、糯米、滴滴、快手……
 但是,滴滴出行的CEO程維在烏鎮跟王興、張一鳴對話時說了一句:
 “我們是最後一波抓住連接的機會的公司了。”
 該上網的用戶都上網了,還沒有上網的,再去獲取的成本就很高了。
 下半場的應對策略是:
 到海外去,比如一些亞洲國家,去尋找更多的用戶;或者深耕用戶,深入產業。
2. 互聯網的下一幕
 百度CEO李彥宏對“新現實”的理解,是他幾次演講的標題,“互聯網的下一幕:人工智能”。
 李彥宏的判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提前結束了,希望靠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耕耘,
 來成就一家“獨角獸”公司,已經不可能了。機會在人工智能。
3. 心智佔領
 說白了,就是讓用戶想到某一個品類時,最先想到你。
 它可以通過定義和開創一個新的品類,或者通過大量的廣告投放去達成。
4. 國民總時間
 商業競爭在從空間維度轉向時間維度,時間成為新的戰場。
 很多原本不是競爭對手的公司,發現自己在時間這個維度上都是對手。
 這也是奈飛CEO里德·哈斯廷斯說的。
 奈飛的對手不是某個電視台,遊戲公司、電影公司、出版公司,twitter、Facebook,
 所有這些佔用用戶時間的公司,其實都是奈飛的競爭對手。
5. 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其他人都是一個概念一個概念講,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裡一口氣提出了五個“新”: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新零售是把電子商務給翻遍了;
 新製造是把傳統製造業給翻遍了;新金融是把傳統金融業給翻遍了;
 新技術,人工智能可能把人類都給翻遍了;新能源是數據。
 在“五新”中,被提的最廣泛的是“新零售”。
 馬雲的說法是,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純線下顯然也不行,未來是新零售。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也在演講中反复提到這個概念。小米也在2016年開始了線下的佈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