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得到-科技-史鈞:人工智能將替換人類本身

文章出處:史鈞:人工智能將替換人類本身


這條音頻說的是學者史鈞關於人工智能和人類進化的觀點。

史鈞是暢銷書《瘋狂人類進化史》的作者,也是生物進化科學的研究者 。
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他為我們獨家撰稿,
談了自己對人工智能與人類進化的看法,以下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與大家分享一下。


多年以後,當人工智能歷史學家回顧人類這種哺乳動物的滅亡進程時,
應該會把2016年當作一個拐點——谷歌“阿爾法狗”以絕對優勢戰胜韓國圍棋名將李世石後,
人工智能在一片驚嘆聲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然而人工智能的一小步,卻極有可能是人類走向滅亡的一大步。

人工智能戰勝人類並不新鮮,早在1997年,
IBM的超級電腦“深藍”就已戰勝過當時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至於在普通遊戲中被電腦擊敗的笨蛋玩家更是數不勝數。
二十年過去了,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飛速進步,
“阿爾法狗”比起“深藍”更勝一籌,倒不是因為圍棋比國際象棋玩法複雜,
而是因為阿爾法狗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行成長的能力
而那原本是人類的專利。這意味著一個可怕的前景——
在將來,人工智能將會全面超越人類,就像嬰兒必將全面超越父輩一樣。


只要簡單回顧一下人類進化的路線,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前後更替一直是進化的本質內容,而智能則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只有智能強大,才能不斷擊敗對手,佔有對方的生存空間。
這種替換方式在人類進化史中數次重複,從沒止息:
南方古猿被能人替換、能人被直立人替換、直立人又被智人替換。

值得注意的是,
曾經生活在歐洲山洞裡的尼安德特人和西伯利亞雪原上的丹尼索瓦人都擁有健壯的體魄,
完全可以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但由於智能短板,仍然成為智人征服的犧牲品。


在這之後,智人的內部繼續替換:先是狩獵採集部落被農民替換,
他們的地盤被不斷蠶食,只能一點點退到雨林深處;
不過農民也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歐洲,他們是工業擴張最早的蠶食對象,
接著全世界的農民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這樣前後更替的輪迴似乎沒有終點。

由此可見,“智能”其實具有強大的殺傷力,與刀槍不同,智能是複雜多變的“系統性武器”,
這件武器的殺傷力不僅體現在暴力衝突裡,還體現在時代發展的技術浪潮裡。

比如說,智能在遠古時代賦予人類狩獵和採集的能力;
在農業社會又賦予人類種植和養殖的能力;
後來在工業社會時代,賦予人類設計產品還有組織生產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賦予了人類寫代碼和設計人工智能的能力……
看起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智能擴張的腳步,落後於時代的群體將不斷消失,
這個替換進程就像波浪翻滾,此起彼伏。


我認為,最後一次替換,將是人工智能替換人類本身。

顯而易見,現代人類正在迅速失去咱們上面提到的那種“智能優勢”,
我們已經為自己培養了更為強大的對手,那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獲取知識的速度更快、積累知識的能力更強、處理知識的效率也更高。
因此將迅速超越人類,在計謀、情感甚至暴力方面,達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那時人類再想控制人工智能,就像年老體衰的父親想要控制身強力壯的兒子一樣,
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所以人工智能替換人類是一個時間問題,時間長短取決於人類的好奇程度。
好奇心越強,替換速度越快。而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地球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
這幾乎就是人類進化的宿命,這個宿命就是:
我們原本已經沒有天敵,於是我們奮力為自己製造了一個天敵。

所以我認為,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人類進化的方向,也就是從肉體進化轉變為智能進化。
作為肉體進化的載體,人類已經完成了基本的使命,
包括基因在內,都將被智能所拋棄。作為智能的優化載體,人工智能已經走向前台。

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可以說,我們都是“死人”,
肉體終會消失,只有智能可以在進化的長河中繼續存在。
人類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就算肉體消失,人類的智能仍將得以保存,
並且通過人工智能進一步改造地球和宇宙。

當最後一個人類消失時,
人工智能或許會寫上一篇辭藻豐富、情真意切的墓誌銘,感謝人類創造了它們。
我們不知道那一天何時到來,但那一天必將到來。

以上就是史鈞應“知識新聞工作室”邀請,
獨家撰稿談到的對人工智能與人類進化的看法,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史鈞
轉載:得到

------------
主旨:
只要簡單回顧一下人類進化的路線,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前後更替一直是進化的本質內容,而智能則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只有智能強大,才能不斷擊敗對手,佔有對方的生存空間。
這種替換方式在人類進化史中數次重複,從沒止息:
南方古猿被能人替換、能人被直立人替換、直立人又被智人替換。
智人的內部繼續替換:先是狩獵採集部落被農民替換,
他們的地盤被不斷蠶食,只能一點點退到雨林深處;
不過農民也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歐洲,他們是工業擴張最早的蠶食對象,
接著全世界的農民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土地......這樣前後更替的輪迴似乎沒有終點。
由此可見,“智能”其實具有強大的殺傷力,與刀槍不同,智能是複雜多變的“系統性武器”,
這件武器的殺傷力不僅體現在暴力衝突裡,還體現在時代發展的技術浪潮裡。

比如說,智能在遠古時代賦予人類狩獵和採集的能力;
在農業社會又賦予人類種植和養殖的能力;
後來在工業社會時代,賦予人類設計產品還有組織生產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賦予了人類寫代碼和設計人工智能的能力……
看起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智能擴張的腳步,落後於時代的群體將不斷消失,
這個替換進程就像波浪翻滾,此起彼伏。
我認為,最後一次替換,將是人工智能替換人類本身。

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人類進化的方向,也就是從肉體進化轉變為智能進化。
作為肉體進化的載體,人類已經完成了基本的使命,
包括基因在內,都將被智能所拋棄。作為智能的優化載體,人工智能已經走向前台。
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可以說,我們都是“死人”,
肉體終會消失,只有智能可以在進化的長河中繼續存在。
人類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就算肉體消失,人類的智能仍將得以保存,
並且通過人工智能進一步改造地球和宇宙。
當最後一個人類消失時,
人工智能或許會寫上一篇辭藻豐富、情真意切的墓誌銘,感謝人類創造了它們。
我們不知道那一天何時到來,但那一天必將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