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得到-理財-吳軍:巴菲特的三點投資智慧

文章出處:吳軍:巴菲特的三點投資智慧

這條音頻跟你說一說,巴菲特的投資智慧。

沃倫·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資者,
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
從2000年開始,巴菲特每年會拍賣一次和他共享午餐的機會,
然後把拍賣收入全部都捐給美國慈善機構。

最近幾年,中國有幾位成功的企業家競拍參加了巴菲特午餐。
他們把午餐上的談話內容分享給了矽谷投資人吳軍老師。
吳軍老師整理了午餐談話的內容,在得到專欄“吳軍·矽谷來信”裡聊了聊巴菲特的投資智慧。


巴菲特投資智慧的第一點,就是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我們知道,巴菲特在投資生涯當中,獲得了超高的回報,
但是他也放棄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自己不懂的那些行業,巴菲特是堅決不投的。

同樣,對一個企業來說,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業務的也最好不要去做。
很多人不信這個邪,一定要試試。
雖然我們常鼓勵大家去嘗試新的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在沒有搞懂之前就盲目地去做。
舉例來說,段永平是步步高集團的董事長,曾經參加過巴菲特午餐。
步步高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幾億到幾十億的廣告費用,於是很多高管覺得,
肥水不流外人田,乾脆咱們自己做一家廣告公司,或者收購一家唄,這樣更經濟啊。

但是段永平不同意這種想法,他認為自己辦廣告公司一定會辦砸,因為他不懂這個行業。
很多手下跟他爭論,說你怎麼肯定我們一定做不好。
段永平說,如果你們的邏輯成立,那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應該是可口可樂廣告公司,
或者是寶潔廣告公司,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這裡面肯定有它的原因。
段永平說,這一點是他從巴菲特身上學到的,也就是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而是把心思放在一代代產品的更新上,
這些年來,步步高公司發展得非常穩健。這就是不做的智慧。


巴菲特投資智慧的第二點是,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
什麼意思呢?技術最明顯的特點是可繼承性和可疊加性,
就是說,只要後面的人學習前人的知識,就會比前人做得更好。
而藝術不是這樣,藝術需要一些天賦,
就像今天沒有人敢說自己鋼琴彈得比肖邦或者李斯特好。

巴菲特認為,投資是個藝術性的活兒。
有的人稍微一點撥就學會了,有的人怎麼學也學不會。
很多公司會僱一堆人來研究股票,在巴菲特看來,這種做法沒有意義,
因為懂得投資藝術的人非常少。同樣,企業也是如此,
真正懂得產品藝術、營銷藝術、管理藝術的人都是少數。
如果一個公司把產品線拉得過長,很可能因為人才跟不上而倒下。


巴菲特投資智慧的第三點是,現金流才是真的
巴菲特以前沒有投資過科技公司,對外也宣稱自己看不懂科技產業。
但是2011年,81歲高齡的巴菲特投資了兩家,
已經被行業不看好的科技公司,就是IBM和英特爾。
巴菲特買了這兩家的股票之後,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也並不是很好。
 2014年時,英特爾的股價還下跌了,但巴菲特又趁機買進了更多的英特爾股票。
 IBM的股票也同樣,甚至到2016年末的時候,IBM的股價也依然比他購買時下跌了很多。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巴菲特為什麼不和其他公司一樣,去買蘋果、谷歌或者亞馬遜,
這些更被人們看好的股票呢?原因就是,巴菲特更看重現金流。
一般人買股票是買未來,如果一家公司的未來不被看好,就不會有人買它的股票。
但是IBM和英特爾這樣的公司,雖然成長不如蘋果、谷歌或者亞馬遜快,
但是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巴菲特是在尋找“現金奶牛”,也就是能夠讓自己收穫大量現金的公司。
接下來呢,再用這些現金去買更多“現金奶牛”的股票,這樣就能實現公司價值的複合增長。
巴菲特認為,一個公司短期股價的漲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只有公司收穫回來的現金那才是真的。


以上就是吳軍在“矽谷來信”當中,跟大家分享的關於股神巴菲特的內容。
不過吳軍老師也建議,對工薪階層的人來說,投入到股市的那些錢,
就算回報率能在股市平均值以上,也不會有太多。
而如果把這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可能成就更大。每年的回報要遠遠高於股市回報的錢。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最好的投資是自己的工作和事業。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APP專欄“吳軍·矽谷來信”(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麼)
稿:梓鹽
轉載:得到

--------------
主旨:
1. 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巴菲特在投資生涯當中,獲得了超高的回報,
 但是他也放棄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自己不懂的那些行業,巴菲特是堅決不投的。
2. 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
 什麼意思呢?技術最明顯的特點是可繼承性和可疊加性,
 就是說,只要後面的人學習前人的知識,就會比前人做得更好。
 而藝術不是這樣,藝術需要一些天賦,
 就像今天沒有人敢說自己鋼琴彈得比肖邦或者李斯特好。
 巴菲特認為,投資是個藝術性的活兒。
 有的人稍微一點撥就學會了,有的人怎麼學也學不會。
 很多公司會僱一堆人來研究股票,在巴菲特看來,這種做法沒有意義,
 因為懂得投資藝術的人非常少。同樣,企業也是如此,
 真正懂得產品藝術、營銷藝術、管理藝術的人都是少數。
 如果一個公司把產品線拉得過長,很可能因為人才跟不上而倒下。
3. 現金流才是真的
 巴菲特以前沒有投資過科技公司,對外也宣稱自己看不懂科技產業。
 但是2011年,81歲高齡的巴菲特投資了兩家,
 已經被行業不看好的科技公司,就是IBM和英特爾。
 巴菲特買了這兩家的股票之後,它們在市場上的表現也並不是很好。
 2014年時,英特爾的股價還下跌了,但巴菲特又趁機買進了更多的英特爾股票。
 IBM的股票也同樣,甚至到2016年末的時候,IBM的股價也依然比他購買時下跌了很多。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巴菲特為什麼不和其他公司一樣,去買蘋果、谷歌或者亞馬遜,
 這些更被人們看好的股票呢?原因就是,巴菲特更看重現金流。
 一般人買股票是買未來,如果一家公司的未來不被看好,就不會有人買它的股票。
 但是IBM和英特爾這樣的公司,雖然成長不如蘋果、谷歌或者亞馬遜快,
 但是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巴菲特是在尋找“現金奶牛”,也就是能夠讓自己收穫大量現金的公司。
 接下來呢,再用這些現金去買更多“現金奶牛”的股票,
 這樣就能實現公司價值的複合增長。
 巴菲特認為,一個公司短期股價的漲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只有公司收穫回來的現金那才是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