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得到-教育-吳軍:靠自己,二流大學並不差

吳軍:靠自己,二流大學並不差

這條音頻講的是,如何在二流大學接受一流大學的教育。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進好大學,但是教育資源是有限的,
在世界各國都一樣,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好大學。那麼,如果進了二流大學怎麼辦呢?
還有沒有機會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呢?最近,“得到”App專欄《矽谷來信》的主理人吳軍,
在專欄裡系統地講了講大學教育這個話題。
在吳軍看來,在二流大學不僅有機會接受一流大學的教育,而且機會還不小。
那麼,具體該怎麼實現這個目標呢?咱們一起來聽聽吳軍是怎麼說的。


為了說明怎麼在二流大學接受一流的教育,先來看兩個事實。
首先,從優秀人才的產出來看,
雖然一流大學出的名人比例總體上比二流大學高,但差別不是很大。
無論是在教育界還是在工業界,最傑出的那撥人所上的大學千差萬別,並非都是名校。

其次,一流大學的教授講的課不一定就比二流大學的好
一流大學只是在某種量化排名下的綜合水平顯得比較高,但未必每個專業都好。
比如在美國,無論是哈佛還是耶魯,它們的計算機教學水平都比一些優秀的州立大學差。


那有人可能就要問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一流大學總體上的成材率更高呢?
對此,吳軍曾做過專門的研究。
他對比分析了美國最好的20所私立大學,和比較好的公立大學之間的差別,
發現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有兩點,
一個是選擇權,一流大學有更多的師資、經費和實驗設備,
所以也就常常能給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
而二流大學呢,學生多,資源少,學校照顧不過來,專業設置也就很死板。

還有一個差異點是環境,一流大學的學生水平比較整齊,二流大學的卻是良莠不齊。
而很多學生都不太會交朋友,有什麼圈子就接受什麼圈子。
在一個平均水平高的圈子裡,自己的水平也會提高。
而在一個水平參差不齊的圈子裡呢,受到的影響是好是壞就難說了。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怎樣才能在二流大學裡接受一流的教育呢?
在以上事實基礎上,吳軍給出了兩個建議。

第一,我們要明白,教育的目的遠不止是上課和考試,而是要圍繞著未來的生活展開。
所以在選擇學什麼,不學什麼的時候,個人主動性就非常重要。

吳軍拿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給我們解釋了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他說,自己當初在清華上學時,那裡的文科幾乎連二流都算不上,
但畢竟也有一些文科的課程。
在選修課程時,吳軍不僅選了很多工科生都不感興趣的文科課程,
還經常去文科很出名的北大聽課。最後,他選修的藝術和音樂這類課,
成績甚至比計算機課的還要高。吳軍說,他之所以認認真真學這些課程,
是因為他想在未來做一個有趣的人,而不是一個書呆子。

如果你今天在一個二流大學裡,
你要知道,老師講課的水平和一流大學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每一門課的要求會鬆得多。
所以能不能學好這門課,就看自己的主動性了
雖然二流大學課程的選擇相對少一些,條件差一些,
但總是有自主選擇的餘地,那些選擇對本科生來說已經足夠了。

第二個建議是,構造一個好的圈子。
哈佛為什麼人才輩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家有個好的同學環境。
不過,如果你在一個二流的大學,就要主動打造出這樣的環境。

其實,在任何一所大學裡,都少不了聰明人,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比如說美國的伯克利大學,每年入學的學生水平相差很大,但是一年之後就會自然分化。
在前20%的學生形成的精英圈子裡,他們互相競爭、互相鼓勵,
最後這些人和哈佛或者斯坦福的學生差距很小,甚至沒什麼差距。
而後20%呢?他們也相互影響,而影響下來的結果常常是,今天張三退學了,
明天李四也不想上了。時間一長,這個圈子裡的人都退學或者留級了。
伯克利大學四年的畢業率只有72%,六年畢業率也只有91%,
沒按時畢業的大多來自後面的這個圈子。


總結一下,在二流大學裡應該做的事情有兩件,
一是要主動以自己未來的生活為目標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給你安排的規劃;
二是要主動構建一個好的圈子。
以上就是吳軍所說的,怎樣在二流大學接受一流大學的教育,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App專欄《吳軍·矽谷來信》(第134封信丨如何在二流大學接受一流教育?)
稿:桃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為了說明怎麼在二流大學接受一流的教育,先來看兩個事實。
首先,從優秀人才的產出來看,
雖然一流大學出的名人比例總體上比二流大學高,但差別不是很大。
無論是在教育界還是在工業界,最傑出的那撥人所上的大學千差萬別,並非都是名校。
其次,一流大學的教授講的課不一定就比二流大學的好,
一流大學只是在某種量化排名下的綜合水平顯得比較高,但未必每個專業都好。
比如在美國,無論是哈佛還是耶魯,它們的計算機教學水平都比一些優秀的州立大學差。

為什麼一流大學總體上的成材率更高呢?
對此,吳軍曾做過專門的研究。
他對比分析了美國最好的20所私立大學,和比較好的公立大學之間的差別,
發現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有兩點,
一個是選擇權,一流大學有更多的師資、經費和實驗設備,
所以也就常常能給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
而二流大學呢,學生多,資源少,學校照顧不過來,專業設置也就很死板。
還有一個差異點是環境,一流大學的學生水平比較整齊,二流大學的卻是良莠不齊。
而很多學生都不太會交朋友,有什麼圈子就接受什麼圈子。
在一個平均水平高的圈子裡,自己的水平也會提高。
而在一個水平參差不齊的圈子裡呢,受到的影響是好是壞就難說了。

那到底怎樣才能在二流大學裡接受一流的教育呢?
一是要主動以自己未來的生活為目標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給你安排的規劃
二是要主動構建一個好的圈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