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得到-學習-心流練習: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出處:心流練習: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今天這條音頻和你聊聊,如何讓自己獲得“幸福感”?

心理學科普平台KnowYourself主創團隊最近寫了一篇文章,
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普通人通過實踐、學習和練習,
是可以讓自己活得有“幸福感”的。文章從技術的角度,
分享了一種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實操方案——“心流”。我來給你具體說說。


“心流”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2004年提出,
指的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的某件事情時,
全神貫注、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從而體驗到的一種幸福的精神狀態。

奇克森特米哈伊將人們進入“心流”時的狀態描述為:
你感覺自己完全在為這件事情努力,自己也因此顯得很遙遠。
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
你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都被發揮到極致。具體來說,就是7個方面:
完全沉浸、感到狂喜、內心清晰、力所能及、平靜感、時光飛逝以及內在動力。



你肯定要問了,要達到心流需要做哪些準備?
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
通常當人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更容易產生心流,尤其當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
這是因為,對於喜歡做的事,人們會更願意集中精力;
而具有探索性,則使人產生好奇心與新鮮感,
進入一種“狂喜”的狀態,也就自然體會到了幸福。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進入“心流”的條件。
首先,進入”心流“對任務的挑戰性和技巧水平有一定要求。
挑戰水平偏高、技巧水平偏高,人們就比較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
如果你一直做簡單的、毫無挑戰的事,那幸福感就不會來得那麼順利。
面對挑戰,你還必須掌握足夠的技巧。
其實我們做大多數事情,都是剛開始做的時候覺得沒意思,
投入一定時間學習之後才會覺得有意思,也就是因為,
掌握了技巧,你才會體驗到做這件事的幸福。


第二,擁有“自主能動”人格的人更容易進入心流。
具有自主能動人格的人,
實際上就是那些擁有更少自我意識、而擁有更多成就取向,以及責任心更強的人。

自我意識、成就取向、責任心,這三個因素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先來看看自我意識,它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外在以及行為表現的在意程度。
一個人如果自我意識過高,那很可能因為過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現,
而無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高自我意識不可取。

其次是成就取向,有研究發現,
有成就取向的人通常更願意迎接新的挑戰,也更願意努力學習新技能。

最後,是責任心,通常責任心更強的人,
有更多機會進入心流的原因,一個是因為他們喜歡解決問題,
願意花時間接受挑戰,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更能夠自我控制、專注做事。


說完了進入心流的條件,再看看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有3個方法可以參考。
一是嘗試更多的事情。文章認為,
只有通過實踐去嘗試做一件事,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對它的感受。
靠想像、分析和測試都不能真正幫你做到這一點。

二是對“挑戰”與“技能”做評估、調整。
當你發現一件事情充滿挑戰,而自己卻技能不足時,應當及時學習新的技能以應對挑戰;
相反,當一件事情挑戰不足時,適當地增加難度,也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進入心流狀態。

三是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並主動尋找反饋。
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夠專注地努力。
而尋找反饋,則能夠幫助人們根據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
避免因為反覆碰壁,消耗了熱情和精力。

以上就是KnowYourself提供的關於如何進入“心流”,
並藉此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實操方案,希望你能從中有所收穫。


本文源自:KnowYourself(研究:一種掌握“幸福感”的實操途徑)
稿:泰斯
轉載:得到

---------------------
主旨:
心流”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2004年提出,
指的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的某件事情時,
全神貫注、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從而體驗到的一種幸福的精神狀態。
具體來說,就是7個方面:
完全沉浸、感到狂喜、內心清晰、力所能及、平靜感、時光飛逝以及內在動力。

要達到心流需要做哪些準備?
通常當人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更容易產生心流,尤其當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
這是因為,對於喜歡做的事,人們會更願意集中精力;
而具有探索性,則使人產生好奇心與新鮮感,
進入一種“狂喜”的狀態,也就自然體會到了幸福。

進入“心流”的條件。
1. 挑戰性和技巧水平有一定要求

 挑戰水平偏高、技巧水平偏高,人們就比較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
 如果你一直做簡單的、毫無挑戰的事,那幸福感就不會來得那麼順利。
 面對挑戰,你還必須掌握足夠的技巧。
 投入一定時間學習之後掌握了技巧,你才會體驗到做這件事的幸福。
2. 擁有“自主能動”人格
 (1)自我意識
 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外在以及行為表現的在意程度。
 一個人如果自我意識過高,那很可能因為過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現,
 而無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高自我意識不可取
 (2)成就取向
 有成就取向的人通常更願意迎接新的挑戰,也更願意努力學習新技能。
 (3)責任心
 通常責任心更強的人,有更多機會進入心流的原因,
 一個是因為他們喜歡解決問題,願意花時間接受挑戰,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更能夠自我控制、專注做事。

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1. 嘗試更多的事情
 只有通過實踐去嘗試做一件事,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對它的感受。
 靠想像、分析和測試都不能真正幫你做到這一點。
2. 對“挑戰”與“技能”做評估、調整
 當你發現一件事情充滿挑戰,而自己卻技能不足時,應當及時學習新的技能以應對挑戰;
 相反,當一件事情挑戰不足時,適當地增加難度,也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進入心流狀態。
3. 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並主動尋找反饋
 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夠專注地努力。
 而尋找反饋,則能夠幫助人們根據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
 避免因為反覆碰壁,消耗了熱情和精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