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得到-科技-IBM:改變生活的五大創新

文章出處:IBM:改變生活的五大創新


這條音頻來說說,未來有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5大創新。

前不久,IBM研究人員公佈了有可能在未來5年改變人類生活的5大創新,
資料來源於IBM設在6個大洲的12個實驗室。
這些創新有的能提前識別有害污染物,有的能提前預防身心健康問題。
我們從中選擇了三項,給你詳細說說。


第一項創新,借助人工智能,我們能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判斷他的心理健康狀況
從全球來看,治療精神疾病的成本甚至超過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的總和。
美國目前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每年大概一半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得不到治療。

未來5年,我們說的話、寫的字都將成為判斷身心健康的指標。
科學家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病人說的話和寫的字,
尋找那些能幫助臨床醫生準確預測和監控精神疾病的形態。
把這些結果和其他數據整合,就能展現更加全面的狀況,
幫助醫生更好地確診、理解和治療基礎疾病。

目前,大概只需要300個單詞就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預測某人患有精神病的概率。
類似的技術未來還可以幫助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患者。


第二項創新,超成像技術和人工智能將為我們提供超人視覺
超成像技術是怎麼回事呢?跟電磁波譜有關係。
什麼是電磁波譜呢?日常生活裡說的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等都是電磁波,
是電磁波譜的組成部分。本來99.9%的電磁波譜都沒法被肉眼看到,
科學家就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來感應不同波長的能量。
其中的某些技術已經開始應用,比如檢查牙齒的空洞,檢查機場的包裹。
但是這些設備都非常專業,價格昂貴,而且只能看見某些具體波長的電磁波譜。

未來5年內,使用超成像技術的成像設備將會集成很多波長的電磁波譜,
還能讓我們看到這些波譜。而且,這些設備都便於攜帶,價格親民,
能極大地拓展我們的視野範圍。
比如,超成像技術能幫助汽車看清楚迷霧或者暴雨中的危險路況,
或者幫我們了解前方物體的距離和尺寸,甚至可以判斷路上的坑洼地段會不會扎破輪胎。
把同樣的技術嵌入手機,拍張照片就能分析食物的營養價值。
人類原本看不到的信息,通過超成像技術都能看到了。


第三項創新,一個醫療實驗室可以壓縮在芯片上,幫助我們快速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
我們都知道,疾病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在多數情況下,越早診斷疾病,
治癒或控制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很多疾病很難診斷,
比如癌症、帕金森症,可能潛伏很久才會表現出症狀,
有了症狀人們才會去看病,會耽誤治療時間。

唾液、淚液、血液等各種體液裡包含的生物學微粒所提供的信息,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現有的技術很難捕捉和分析這些生物微粒,
因為它們特別小,直徑僅僅是頭髮直徑的幾千分之一。

未來5年內,科學家將開發納米健康監測技術,最低可以分離直徑20納米的生物微粒,
這個精度足夠捕捉DNA、病毒和外來體。通過分析這些微粒,
就可以在出現病症之前診斷疾病。
科學家會把分析疾病需要的完整實驗室壓縮到一個芯片上,
並且把這個芯片整合到便攜式的手持設備裡。
這樣,人們就可以定期迅速地通過少量體液分析生物指標,把信息傳送到雲端。
這些體液檢測數據又會和睡眠監測器、智能手錶等其他物聯網設備的數據進行整合,
然後給人工智能係統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及時阻止問題的惡化。


除了前邊說過的三項創新,還有另外兩大創新分別是:
巨視顯微鏡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地球的複雜狀況,智能傳感器用光速探測環境污染。
希望這些研究對你有啟發。



本文源自:新浪科技(IBM預測未來5年改變人類生活的5大創新)
稿:嚴森康馳
轉載:得到

-----------------
主旨:
我們從中選擇了三項,給你詳細說說。
1. 借助人工智能,我們能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判斷他的心理健康狀況
 未來5年,我們說的話、寫的字都將成為判斷身心健康的指標。
 科學家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病人說的話和寫的字,
 尋找那些能幫助臨床醫生準確預測和監控精神疾病的形態。
 把這些結果和其他數據整合,就能展現更加全面的狀況,
 幫助醫生更好地確診、理解和治療基礎疾病。
 目前,大概只需要300個單詞就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預測某人患有精神病的概率。
2. 超成像技術和人工智能將為我們提供超人視覺
 超成像技術是怎麼回事呢?跟電磁波譜有關係。
 什麼是電磁波譜呢?日常生活裡說的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等都是電磁波,
 是電磁波譜的組成部分。本來99.9%的電磁波譜都沒法被肉眼看到,
 科學家就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來感應不同波長的能量。
 未來5年內,使用超成像技術的成像設備將會集成很多波長的電磁波譜,
 還能讓我們看到這些波譜。而且,這些設備都便於攜帶,價格親民, 
 能極大地拓展我們的視野範圍。
 比如,超成像技術能幫助汽車看清楚迷霧或者暴雨中的危險路況
 或者幫我們了解前方物體的距離和尺寸,甚至可以判斷路上的坑洼地段會不會扎破輪胎。
 把同樣的技術嵌入手機,拍張照片就能分析食物的營養價值。
 人類原本看不到的信息,通過超成像技術都能看到了。
3. 一個醫療實驗室可以壓縮在芯片上,幫助我們快速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
 唾液、淚液、血液等各種體液裡包含的生物學微粒所提供的信息,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現有的技術很難捕捉和分析這些生物微粒,
 因為它們特別小,直徑僅僅是頭髮直徑的幾千分之一。
 未來5年內,科學家將開發納米健康監測技術,最低可以分離直徑20納米的生物微粒,
 這個精度足夠捕捉DNA、病毒和外來體。

 通過分析這些微粒,就可以在出現病症之前診斷疾病。
 科學家會把分析疾病需要的完整實驗室壓縮到一個芯片上,
 並且把這個芯片整合到便攜式的手持設備裡。
 這樣,人們就可以定期迅速地通過少量體液分析生物指標,把信息傳送到雲端。
 這些體液檢測數據又會和睡眠監測器、智能手錶等其他物聯網設備的數據進行整合,
 然後給人工智能係統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及時阻止問題的惡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