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內參-人際-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出處: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同情心、同理心這兩個詞。
不少學者和企業家也把是否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有多強,
視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在做互聯網產品方面,在產品經理界名望很高的產品經理,
現任滴滴副總裁俞軍就說過,他在看產品新人時,
會認為同理心是最關鍵的,“產品經理必須有同理心”。

那麼,同理心究竟指什麼?為什麼有的人同理心就更強?同理心可以培養嗎?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教授黃亞生在FT中文網發表了一篇文章,
分析了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的概念 ,理解了這幾個概念,就能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是同情(Sympathy)和同理(Empathy)的差異
黃亞生引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觀點說,
同理不僅僅是對他人的不幸產生憐憫、感到悲哀,
而是把自己和他人換位,用他人的視角去理解他人的處境。
通過這種換位思維的能力,一個人就能夠讓自己感受到他人的感覺和感情。
而同情,一般情況下,
僅僅是指對他人的不幸感到憐憫和悲哀,但並沒有通過換位思考去感受他人的感受。


人為什麼會換位思維?或者說,一個人為什麼要主動站在其他人角度來看問題?
答案是,具備換位思維的人往往也具有一種時空概念,
也就是,我會從你今天的處境,推導出我明天可能的處境。
因此,人的同理心並不是純粹的利他主義,而是一種考慮到自己的代入行為。
這就可以推導出,人的自私和人具備同理心是沒有本質矛盾的。
亞當·斯密說:“啊,人是自私的,但其實人也不是那麼自私,人也是具有同情心的。”
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第二個概念是同理圈(circle of empathy)
同理心的作用和影響是有一定的範圍和階層限制的,
並不存在廣泛的、普遍的、無條件的同理心。同理圈可以理解為同理心發生作用的範圍。

黃亞生教授引用了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的“中國地震假說”。
亞當·斯密寫道:“假如中國這個偉大帝國連同其全部億萬居民突然毀於一場地震,
那麼一個和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的很有人情味的歐洲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覺得,他首先會對這些不幸的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他會憂心忡忡地想到人世無常,
人類創造的全部成果就這樣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可是當悲天憫人、深謀遠慮全都過去以後,
他就會像平常一樣優哉游哉地做生意、尋開心,好像這種不幸的事件從未發生過。
哪怕是他自己遇到的最小的麻煩,都會讓他更為緊張不安。”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道德情操論》出版於1759年,
當時中國和歐洲的通訊還沒有那麼發達,距離感因此也更強。

18世紀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大衛·休謨用同心圓(concentric circle)來表達同理圈的概念。
同心圓的中間是自己,往外依次是家人、親密朋友、普通朋友、同階層群體、
同國家群體、同人種群體、其他人、甚至延伸到其他生物。
一個人的同理心隨著同心圓的向外擴展而逐漸減少。
拿地震來比喻的話,中間最強烈,越往外力量越小。

黃亞生提出,影響同理圈的,除了血緣、民族等之外,還有人的認知和理智能力。
同理有理智、推理和道理的成分在其中,
因此,即使一個人的同情程度是給定的,同理程度也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被後天培訓的。
黃亞生教授說:“人類文明就是一段從一個小的同理圈向一個大的同理圈演化的歷史


黃亞生用同理圈的概念來解釋一些惡性社會新聞。
比如一個抱著孩子的女性,因為沒有配合警察執法,被警察摔倒在地,
孩子也摔在地上,這是一個很多人討論的社會新聞。
這名警察肯定不會願意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被人這麼對待。
他這樣對別人,說明他的同理圈只覆蓋到了自己的家人。
但是他缺乏時空思維的能力,也就是說,他的行為某種意義上默認,
如果未來發生同樣情況,另一位警察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處置抱著孩子的他自己的妻子。
因此,其實是理智和認知能力缺失導致了他的同理圈範圍局限以及缺乏同理心。

以上就是經濟學家黃亞生對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概念的解釋,
希望對你理解同理心這個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詞語有幫助。

本期文章內容來源:《從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和虐殺動物談同理心》,
作者黃亞生,見於FT中文網。


---------------------------------
摘要:
同情(Sympathy)和同理(Empathy)的差異:
以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觀點來說,
同理不僅僅是對他人的不幸產生憐憫、感到悲哀,
而是把自己和他人換位,用他人的視角去理解他人的處境。
通過這種換位思維的能力,一個人就能夠讓自己感受到他人的感覺和感情。
而同情,一般情況下,
僅僅是指對他人的不幸感到憐憫和悲哀,但並沒有通過換位思考去感受他人的感受。

人為什麼會換位思維?或者說,一個人為什麼要主動站在其他人角度來看問題?
答案是,具備換位思維的人往往也具有一種時空概念,
也就是,我會從你今天的處境,推導出我明天可能的處境。
因此,人的同理心並不是純粹的利他主義,而是一種考慮到自己的代入行為。
這就可以推導出,人的自私和人具備同理心是沒有本質矛盾的。

亞當·斯密說:“啊,人是自私的,但其實人也不是那麼自私,人也是具有同情心的。”
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同理圈(circle of empathy)。
同理心的作用和影響是有一定的範圍和階層限制的,
並不存在廣泛的、普遍的、無條件的同理心。同理圈可以理解為同理心發生作用的範圍。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的“中國地震假說”。
寫道:“假如中國這個偉大帝國連同其全部億萬居民突然毀於一場地震,
那麼一個和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的很有人情味的歐洲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覺得,他首先會對這些不幸的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他會憂心忡忡地想到人世無常,
人類創造的全部成果就這樣在頃刻間灰飛煙滅。
可是當悲天憫人、深謀遠慮全都過去以後,
他就會像平常一樣優哉游哉地做生意、尋開心,好像這種不幸的事件從未發生過。
哪怕是他自己遇到的最小的麻煩,都會讓他更為緊張不安。”

18世紀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大衛·休謨用同心圓(concentric circle)來表達同理圈的概念。
同心圓的中間是自己,往外依次是家人、親密朋友、普通朋友、同階層群體、
同國家群體、同人種群體、其他人、甚至延伸到其他生物。
一個人的同理心隨著同心圓的向外擴展而逐漸減少。
拿地震來比喻的話,中間最強烈,越往外力量越小。

使一個人的同情程度是給定的,同理程度也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被後天培訓的。
人類文明就是一段從一個小的同理圈向一個大的同理圈演化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