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內參-學習-專注-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

出處: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


如今,我們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上網,由於一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所以在網上花的時間越多,我們就越難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
另外,當前人們對各種網絡工具很無能為力,明知道被這些工具佔用了時間,
卻不知道怎麼辦。很多人採用的做法是短期內完全戒掉網絡。

但是,暢銷書作家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認為,
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論方法很難起作用。紐波特說,你要清楚,
網絡工具並不全是壞處,而且有些甚至對你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你也要意識到,對那些經常佔用你注意力和時間的網絡工具,
你應該設定一個嚴格的標準,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少用。
他認為使用網絡是有一個中庸狀態的,這種狀態是人們必須努力達到的。

紐波特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目前在喬治城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副教授。
同時,他還是一位人氣博主,創辦了在美國很受歡迎的博客“學習黑客”,
專門幫大家破解工作和學習領域的成功模式。
他在自己的新書《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中,
討論了“如何正確對待網絡工具”這個話題。


書裡說,平時我們使用網絡工具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旦發現某一款網絡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某些好處,
或者不用就會讓我們錯過某些事情,我們就覺得應該用。
但是,紐波特提出了另一種更明智的做法,
你要先找出決定你職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核心因素,
只有當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好處大於實際壞處時,才選擇用這種工具。
接著,他在書裡介紹了三個應對策略。


第一個策略是,在使用網絡的時候,採用“關鍵少數法則”
具體來說,這個策略的第一步,是明確你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主要高層次目標。
如果你已經有了家庭,那你生活中的目標可能是做個好家長,經營好一個家庭。
在職業上,這些目標的細節取決於你的工作。
比如,一位教授的目標可能是把課教好,把研究做好,等等。
當你明確了這些目標之後,再列出為了實現目標要做的兩三件事情。
這些事情要很明確,能讓你清楚地知道你該怎麼做。

這個策略的下一步,就是看看你現在用的網絡工具,
對你之前確定的關鍵活動,是有積極影響,沒有影響,還是有消極影響。
只有當你確定一種工具有積極影響,
並且這些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的時候,才繼續使用這種工具。


第二個策略是,戒掉社交媒體。
因為在所有佔用你時間和注意力的網絡工具中,不恰當的社交媒體對你影響是最大的。
社交媒體不僅用很多方法讓我們一直用它們,還讓人相信,如果不用它們,就有可能落伍。

在說如何戒掉社交媒體之前,紐波特先介紹了一種“斷捨離”的清理策略。
具體做法是,花一天的時間,把所有東西都打包起來,就像要搬家一樣。
然後在接下來的一週裡,需要用到箱子裡的哪樣東西,就拿出來,放回原來的位置。
用這種方法,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一直都在箱子裡,根本用不到。

借鑒這個做法,紐波特設計了一個系統性方法,
用來幫你清理當前佔用時間和注意力的社交媒體。
這種方法要求你把你正在用的社交媒體,進行一個相當於“打包”的處理,
打包的做法,就是你在30天裡不使用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
但是不要刪掉這些應用,也不要註銷賬戶,就只是停止使用。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最近不怎麼用這些應用的時候,
你可以解釋一下,但不要主動告訴別人。
不主動告訴別人的原因是,很多人被綁在社交媒體上,
是因為他們誤以為大家想听到他的發聲,如果聽不到會很失望。
而悄悄放棄某個應用,可以幫你了解到自己的真實地位。
對大多數人來說,除了親朋好友,可能其他人都沒意識到你沒登錄。

經過30天這種自我加強的網絡孤立,
針對那些你不用的應用,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我一直用這個應用,30天內會過得更好嗎?
第二個問題是,人們有沒有關心我是否用了這個應用?
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戒掉這個應用;
如果都是肯定的,就重新使用這個應用;如果答案不太肯定,你可以自己決定用不用。
但紐波特的建議是戒掉,因為你隨時都可以再加入。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第三個策略,
不要用網絡來消遣,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
紐波特說,很多吸引你注意力的娛樂類網站,
一旦你讀了某篇文章,頁面旁邊或者底下的鏈接就會讓你持續點下去。
長此以往,它們不僅能損害你抵抗分心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這些應用都不用登錄,隨手就能點幾下,因此更難戒掉。

紐波特建議,
你可以在自由時間安排一些高質量的事情來代替網絡消遣,
比如閱讀、鍛煉,或者和朋友見面。
有人覺得,既然是消遣時間,就應該沒有任何計劃,隨便怎麼做都行。
如果安排得很有條理,就不叫消遣了。
而且有人擔心,這種高強度的事情會讓第二天工作的時候沒精力。
其實恰好相反,這麼做對工作更有好處,
因為“人的智力系統是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活動的,
除了睡覺以外,它需要的只是變化,而不是停止”。
所以,紐波特說,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
不僅能避免分心,保持專注,還能讓你體會到什麼是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以上就是《深度工作》介紹的對待網絡工具的策略,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期文章參考內容來源:《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
作者是卡爾·紐波特,由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摘要:
平時我們使用網絡工具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這樣的:
一旦發現某一款網絡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某些好處,
或者不用就會讓我們錯過某些事情,我們就覺得應該用。
但更明智的做法是,你要先找出決定你職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核心因素,
只有當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好處大於實際壞處時,才選擇用這種工具。


1. 在使用網絡的時候,採用“關鍵少數法則”
 Step 1:明確你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主要高層次目標。
 如果你已經有了家庭,那你生活中的目標可能是做個好家長,經營好一個家庭。
 在職業上,這些目標的細節取決於你的工作。
 比如,一位教授的目標可能是把課教好,把研究做好,等等。
 當你明確了這些目標之後,再列出為了實現目標要做的兩三件事情。
 這些事情要很明確,能讓你清楚地知道你該怎麼做。
 Step 2:確定一種工具的影響,積極大於消極,才繼續使用。
2. 戒掉社交媒體
 因為在所有佔用你時間和注意力的網絡工具中,不恰當的社交媒體對你影響是最大的。
 社交媒體不僅用很多方法讓我們一直用它們,
 還讓人相信,如果不用它們,就有可能落伍。
 有一種“斷捨離”的清理策略:
 具體做法是,花一天的時間,把所有東西都打包起來,就像要搬家一樣。
 然後在接下來的一週裡,需要用到箱子裡的哪樣東西,就拿出來,放回原來的位置。
 用這種方法,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一直都在箱子裡,根本用不到。
 以類似方式,幫你清理當前佔用時間和注意力的社交媒體。

 把你正在用的社交媒體,進行一個相當於“打包”的處理,
 打包的做法,就是你在30天裡不使用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
 但是不要刪掉這些應用,也不要註銷賬戶,就只是停止使用。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最近不怎麼用這些應用的時候,
 你可以解釋一下,但不要主動告訴別人。
 不主動告訴別人的原因是,很多人被綁在社交媒體上,
 是因為他們誤以為大家想听到他的發聲,如果聽不到會很失望。
 而悄悄放棄某個應用,可以幫你了解到自己的真實地位。
 對大多數人來說,除了親朋好友,可能其他人都沒意識到你沒登錄。
 
 針對那些你不用的應用,問自己兩個問題,
 (1)30天內會過得更好嗎?;(2)人們有沒有關心我是否用了這個應用?
 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戒掉這個應用。
3. 不要用網絡來消遣,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
 很多吸引你注意力的娛樂類網站,
 一旦你讀了某篇文章,頁面旁邊或者底下的鏈接就會讓你持續點下去。
 長此以往,它們不僅能損害你抵抗分心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這些應用都不用登錄,隨手就能點幾下,因此更難戒掉。
 
 你可以在自由時間安排一些高質量的事情來代替網絡消遣,
 比如閱讀、鍛煉,或者和朋友見面。

 有人覺得,既然是消遣時間,就應該沒有任何計劃,隨便怎麼做都行。
 如果安排得很有條理,就不叫消遣了。
 而且有人擔心,這種高強度的事情會讓第二天工作的時候沒精力。
 其實恰好相反,這麼做對工作更有好處,
 因為“人的智力系統是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活動的,
 除了睡覺以外,它需要的只是變化,而不是停止”。
 所以,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不僅能避免分心,保持專注,
 還能讓你體會到什麼是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