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
在《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羅伯特·波西格把內心的寧靜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波西格在漫遊途中,跟朋友們閒談時說,他家裡有一份日本製造的自行車的說明書,
這份說明書開頭第一句話是:組合自行車需要心平氣和。
我們之前提到過,波西格說,
要想心平氣和並不簡單,“那是整個事情的靈魂……
我們所謂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正是心平氣和的體現。最後考驗的往往是你的定力。
如果你把持不住,在你維修機器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把你個人的問題導入機器之中”。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客觀的物質,無論是自行車、摩托車還是其他家具,本身無所謂對錯。
機器並沒有感受力。機器的好壞,要由它給人的感受來判斷。
從這個角度看,檢驗機器也是對機器使用者的一種檢驗。
機器沒有問題,除了機器本身之外,也表示使用者自身的情緒沒有問題。
這是內心寧靜在人和機器、人和科技之間的關係上扮演的角色。
在人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上,內心的寧靜同樣重要。
波西格說:“保持內心的寧靜在機械工作上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
能使你平靜的就是高級的手藝,反之,則是低級的。”
我們工作,可能是為了賺錢謀生,或者是為了取得世俗成就獲得他人認同,
但是,“最後真正重要的,是要達到內心的寧靜,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只有內心寧靜,我們才能覺察到良質的存在。無論進行任何工作,都必須要有良質。”
說到了這裡,我們會發現,
羅伯特·波西格說的“內心的寧靜”,類似於後來積極心理學家說的“心流”。
它是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達到物我兩忘時感受到的那種寧靜和喜悅。
那麼如何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內心的寧靜和外界的環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內心的寧靜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是讓人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狀態。
所以,在波西格看來,一位出家人在打坐,一位將軍在前線隆隆的砲擊聲中凝視作戰地圖,
或者一位機械人員在做萬分一直的校準,都可能產生內心的寧靜。
這也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著名的那句話想要表達的,
“佛陀或耶穌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
然後,波西格把內心的寧靜分為三種,
分別是,生理上的寧靜、精神上的寧靜和價值方面的寧靜。
生理上的寧靜是指維持好的身體狀態,你的身體需要得到恰當的照顧,
讓它維持在工作需要的最佳的狀態,至少也不能低於工作的需要。
精神上的寧靜是指消除個人的雜念,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
價值方面的寧靜,波西格視為最難得的。
它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沒有貪念和妄念,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中。
他不會羨慕其他人,因為工作本身已經給予了他莫大的回報。
波西格舉出了釣魚的例子。
人在釣魚時,只是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心中並不會刻意去想什麼,也不會擔心什麼。
坐在那裡,進入釣魚的狀態後,一個人內心的緊張情緒和挫敗感都會消失。
只是靜靜地等著工作成果出現,也就是魚咬上釣鉤。
從釣魚的例子中我們能學習到,在工作的時候,要想做到內心寧靜,
需要做的就是,忘記自己內心的情緒,只是專注在手中的工作,沉浸其中,享受過程本身,
而不是同工作分離甚至對立,只想趕快結束。
波西格說:
“在維修摩托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內心的寧靜,
讓自己不要和工作環境疏離,在做其他的工作時也是同樣的。
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會變得很自然。
內心的寧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產生正確的思想,
正確的思想會產生正確的行動。而採取了正確行動的工作,
便可使別人從中看到做事人內心的寧靜。”
波西格甚至認為,
人類要改造更大範圍的外部世界,改變的方法也不是從制度的變革等宏大問題著手。
這樣做,必然會涉及到各種分別心,涉及到各種關係的重新處理,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活動。
他認為,更好的方法,不如先從一個人的“心靈、頭腦和手”開始改變,
從一個人如何對待他和工作的關係、他和世界的關係開始改變。
因此,波西格說:“有的人可以談論如何改變人類的命運,
我卻只想談論如何維修一部摩托車,我認為我必須說的這些更具有長遠的價值。”
本期文章參考內容來源:《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作者羅伯特·M·波西格,重慶出版社
------------------------------------
摘要:
波西格在漫遊途中,跟朋友們閒談時說,他家裡有一份日本製造的自行車的說明書,
這份說明書開頭第一句話是:組合自行車需要心平氣和。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客觀的物質,無論是自行車、摩托車還是其他家具,本身無所謂對錯。
機器並沒有感受力。機器的好壞,要由它給人的感受來判斷。
從這個角度看,檢驗機器也是對機器使用者的一種檢驗。
機器沒有問題,除了機器本身之外,也表示使用者自身的情緒沒有問題。
這是內心寧靜在人和機器、人和科技之間的關係上扮演的角色。
在人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上,內心的寧靜同樣重要。
“保持內心的寧靜在機械工作上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
能使你平靜的就是高級的手藝,反之,則是低級的。”
那麼如何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內心的寧靜和外界的環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內心的寧靜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是讓人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狀態。
所以,在波西格看來,一位出家人在打坐,一位將軍在前線隆隆的砲擊聲中凝視作戰地圖,
或者一位機械人員在做萬分一直的校準,都可能產生內心的寧靜。
這也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著名的那句話想要表達的,
“佛陀或耶穌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
內心的寧靜分為三種,分別是,生理上的寧靜、精神上的寧靜和價值方面的寧靜。
生理上的寧靜是指維持好的身體狀態,你的身體需要得到恰當的照顧,
讓它維持在工作需要的最佳的狀態,至少也不能低於工作的需要。
精神上的寧靜是指消除個人的雜念,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
價值方面的寧靜,是最難得的。它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沒有貪念和妄念,
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中。
他不會羨慕其他人,因為工作本身已經給予了他莫大的回報。
“在維修摩托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內心的寧靜,
讓自己不要和工作環境疏離,在做其他的工作時也是同樣的。
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會變得很自然。
內心的寧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產生正確的思想,
正確的思想會產生正確的行動。而採取了正確行動的工作,
便可使別人從中看到做事人內心的寧靜。”
在《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羅伯特·波西格把內心的寧靜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
波西格在漫遊途中,跟朋友們閒談時說,他家裡有一份日本製造的自行車的說明書,
這份說明書開頭第一句話是:組合自行車需要心平氣和。
我們之前提到過,波西格說,
要想心平氣和並不簡單,“那是整個事情的靈魂……
我們所謂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正是心平氣和的體現。最後考驗的往往是你的定力。
如果你把持不住,在你維修機器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把你個人的問題導入機器之中”。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客觀的物質,無論是自行車、摩托車還是其他家具,本身無所謂對錯。
機器並沒有感受力。機器的好壞,要由它給人的感受來判斷。
從這個角度看,檢驗機器也是對機器使用者的一種檢驗。
機器沒有問題,除了機器本身之外,也表示使用者自身的情緒沒有問題。
這是內心寧靜在人和機器、人和科技之間的關係上扮演的角色。
在人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上,內心的寧靜同樣重要。
波西格說:“保持內心的寧靜在機械工作上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
能使你平靜的就是高級的手藝,反之,則是低級的。”
我們工作,可能是為了賺錢謀生,或者是為了取得世俗成就獲得他人認同,
但是,“最後真正重要的,是要達到內心的寧靜,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只有內心寧靜,我們才能覺察到良質的存在。無論進行任何工作,都必須要有良質。”
說到了這裡,我們會發現,
羅伯特·波西格說的“內心的寧靜”,類似於後來積極心理學家說的“心流”。
它是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達到物我兩忘時感受到的那種寧靜和喜悅。
那麼如何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內心的寧靜和外界的環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內心的寧靜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是讓人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狀態。
所以,在波西格看來,一位出家人在打坐,一位將軍在前線隆隆的砲擊聲中凝視作戰地圖,
或者一位機械人員在做萬分一直的校準,都可能產生內心的寧靜。
這也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著名的那句話想要表達的,
“佛陀或耶穌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
然後,波西格把內心的寧靜分為三種,
分別是,生理上的寧靜、精神上的寧靜和價值方面的寧靜。
生理上的寧靜是指維持好的身體狀態,你的身體需要得到恰當的照顧,
讓它維持在工作需要的最佳的狀態,至少也不能低於工作的需要。
精神上的寧靜是指消除個人的雜念,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
價值方面的寧靜,波西格視為最難得的。
它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沒有貪念和妄念,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中。
他不會羨慕其他人,因為工作本身已經給予了他莫大的回報。
波西格舉出了釣魚的例子。
人在釣魚時,只是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心中並不會刻意去想什麼,也不會擔心什麼。
坐在那裡,進入釣魚的狀態後,一個人內心的緊張情緒和挫敗感都會消失。
只是靜靜地等著工作成果出現,也就是魚咬上釣鉤。
從釣魚的例子中我們能學習到,在工作的時候,要想做到內心寧靜,
需要做的就是,忘記自己內心的情緒,只是專注在手中的工作,沉浸其中,享受過程本身,
而不是同工作分離甚至對立,只想趕快結束。
波西格說:
“在維修摩托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內心的寧靜,
讓自己不要和工作環境疏離,在做其他的工作時也是同樣的。
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會變得很自然。
內心的寧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產生正確的思想,
正確的思想會產生正確的行動。而採取了正確行動的工作,
便可使別人從中看到做事人內心的寧靜。”
波西格甚至認為,
人類要改造更大範圍的外部世界,改變的方法也不是從制度的變革等宏大問題著手。
這樣做,必然會涉及到各種分別心,涉及到各種關係的重新處理,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活動。
他認為,更好的方法,不如先從一個人的“心靈、頭腦和手”開始改變,
從一個人如何對待他和工作的關係、他和世界的關係開始改變。
因此,波西格說:“有的人可以談論如何改變人類的命運,
我卻只想談論如何維修一部摩托車,我認為我必須說的這些更具有長遠的價值。”
本期文章參考內容來源:《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作者羅伯特·M·波西格,重慶出版社
------------------------------------
摘要:
波西格在漫遊途中,跟朋友們閒談時說,他家裡有一份日本製造的自行車的說明書,
這份說明書開頭第一句話是:組合自行車需要心平氣和。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客觀的物質,無論是自行車、摩托車還是其他家具,本身無所謂對錯。
機器並沒有感受力。機器的好壞,要由它給人的感受來判斷。
從這個角度看,檢驗機器也是對機器使用者的一種檢驗。
機器沒有問題,除了機器本身之外,也表示使用者自身的情緒沒有問題。
這是內心寧靜在人和機器、人和科技之間的關係上扮演的角色。
在人和工作之間的關係上,內心的寧靜同樣重要。
“保持內心的寧靜在機械工作上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
能使你平靜的就是高級的手藝,反之,則是低級的。”
那麼如何達到內心的寧靜呢?
內心的寧靜和外界的環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內心的寧靜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是讓人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狀態。
所以,在波西格看來,一位出家人在打坐,一位將軍在前線隆隆的砲擊聲中凝視作戰地圖,
或者一位機械人員在做萬分一直的校準,都可能產生內心的寧靜。
這也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著名的那句話想要表達的,
“佛陀或耶穌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
內心的寧靜分為三種,分別是,生理上的寧靜、精神上的寧靜和價值方面的寧靜。
生理上的寧靜是指維持好的身體狀態,你的身體需要得到恰當的照顧,
讓它維持在工作需要的最佳的狀態,至少也不能低於工作的需要。
精神上的寧靜是指消除個人的雜念,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
價值方面的寧靜,是最難得的。它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沒有貪念和妄念,
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中。
他不會羨慕其他人,因為工作本身已經給予了他莫大的回報。
“在維修摩托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內心的寧靜,
讓自己不要和工作環境疏離,在做其他的工作時也是同樣的。
這一點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會變得很自然。
內心的寧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產生正確的思想,
正確的思想會產生正確的行動。而採取了正確行動的工作,
便可使別人從中看到做事人內心的寧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