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上癮模型和設計倫理
參考文章:
內參-心理-如何戒掉手機上癮
得到-心理-如何克服手機上癮症
內參-學習-專注-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
矽谷著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曾經說過,作為一個用戶,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幸福的。
互聯網讓用戶可以免費或更低成本地享受到很多產品和服務,
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是此前哪怕是巨富也很難享受到的。
比如,現在一個普通的用戶,想要出門時可以用優步和滴滴這樣的約車軟件,
約到各種車型的車;可以通過訂餐服務享受到送上門的各種餐飲;
在互聯網上有聽不完的音樂和看不完的視頻、文字,而且。不是免費就是價格極低。
但是,成癮性產品的出現,也提醒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用戶,也存在一個不利的方面。
那就是,我們作為用戶勢單力薄,而那些設計產品和服務的人,
卻有一個聚集了眾多聰明人的團隊,利用技術、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各種研究成果,
想要讓你沉迷在某些產品中,對它們形成使用依賴。
這時候,站在產品開發者的角度,上癮模型和開髮用戶依賴性產品,
會面對一個跟商業無關,但卻至關重要的問題:
培養出用戶對產品的習慣和依賴,從中獲取商業利益,是否道德?
在《上癮》這本書裡,作者的觀點是,
開發成癮性產品的公司和產品設計者,可以根據對兩個問題的回答,被劃分成不同類型。
這兩個問題是:
第一,你自己會使用這個產品嗎?第二,你的產品會幫助用戶大大提高其生活質量嗎?
第一種類型的公司,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那麼,這個產品的開發者是一個良好習慣的推廣者。
你開發的產品對用戶的生活有正向的好處,而且你自己也使用自己的產品。
這種情況下,公司不需要有任何的道德負罪感。
第二種類型的公司,產品開發者認為自己開發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但是,他自己事實上卻不用自己開發和設計的產品。
這樣的公司被稱為“兜售者”。你是在推銷自己認為很好、但自己卻不會使用的產品。
第三種類型的公司,產品開發者會使用自己的產品,
但是,卻沒有辦法問心無愧地說,自己的產品能夠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更多的價值是在為用戶提供娛樂消遣和打發時間。那麼,這類公司是娛樂用戶者。
第四種類型的公司最為糟糕,產品開發者自己並不會使用自己的產品,
也不能問心無愧地說,自己的產品能夠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這種產品的開發者需要承受的道德負擔最多。
這種公司只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為自己賺取金錢。
美國重要的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
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設計倫理”。
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一本書《為真實世界的設計》中首次提出這個概念
。帕帕奈克是一個知名的設計師,也是大學教授。
設計倫理是指,設計必須要同時考慮人、環境和資源,要著眼於長遠,
鼓勵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
“設計倫理”的概念也被引入到了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中。
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曾經做過谷歌的設計倫理學家。
他曾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說過:
“使用數碼產品時你有責任克制自己,但你沒意識到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上千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擊垮你的自制力。 ”
哈里斯的觀點是,好的技術應該幫助人們設定邊界,
幫助人們有效利用時間,而不是讓人無限制地沉浸在技術產品中,一旦停止就會焦慮。
哈里斯一直鼓勵像蘋果這樣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通過某種設計來限制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
在他的邏輯裡,手機裡應用程序的設計者,
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用戶更頻繁的使用,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好;
但是硬件生產商並不需要依靠鼓勵用戶把更多時間用在手機上而獲利。
所以,手機廠商更能接受防止人沉迷的設計倫理。
對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者,有設計倫理的拷問;
對於身為用戶的每個人,我們也要提醒自己,
的確有產品設計者在千方百計地想要讓我們對產品形成依賴。
這時候,我們要自覺地去分辨利弊,知道在某些時候要讓自己避免陷入對某樣產品的依賴。
矽谷著名孵化器YC的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就說過:
“我們尚未來得及發明抵禦上癮性新事物的社會抗體”。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自己也有抵禦上癮的責任,“
除非我們想成為新上癮性產品牢籠裡的金絲雀,
以自身慘痛經歷為未來的人們提供經驗教訓,
否則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要避免什麼,以及如何避免。”
以上就是對成癮性產品設計中的設計倫理的討論,希望對你認識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
作者: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特里斯坦·哈里斯採訪;維克多·帕帕奈克關於設計倫理的介紹。
------------------------------------
摘要:
成癮性產品的出現,也提醒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用戶,也存在一個不利的方面。
那就是,我們作為用戶勢單力薄,而那些設計產品和服務的人,
卻有一個聚集了眾多聰明人的團隊,利用技術、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各種研究成果,
想要讓你沉迷在某些產品中,對它們形成使用依賴。
美國重要的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
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設計倫理”。
設計倫理是指,設計必須要同時考慮人、環境和資源,要著眼於長遠,
鼓勵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
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曾經做過谷歌的設計倫理學家。
他說:「使用數碼產品時你有責任克制自己,但你沒意識到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上千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擊垮你的自制力。 好的技術應該幫助人們設定邊界,
幫助人們有效利用時間,而不是讓人無限制地沉浸在技術產品中,一旦停止就會焦慮。」
哈里斯一直鼓勵像蘋果這樣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通過某種設計來限制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
在他的邏輯裡,手機裡應用程序的設計者,
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用戶更頻繁的使用,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好;
但是硬件生產商並不需要依靠鼓勵用戶把更多時間用在手機上而獲利。
所以,手機廠商更能接受防止人沉迷的設計倫理。
對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者,有設計倫理的拷問;
對於身為用戶的每個人,我們也要提醒自己,
的確有產品設計者在千方百計地想要讓我們對產品形成依賴。
這時候,我們要自覺地去分辨利弊,知道在某些時候要讓自己避免陷入對某樣產品的依賴。
參考文章:
內參-心理-如何戒掉手機上癮
得到-心理-如何克服手機上癮症
內參-學習-專注-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
矽谷著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曾經說過,作為一個用戶,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幸福的。
互聯網讓用戶可以免費或更低成本地享受到很多產品和服務,
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是此前哪怕是巨富也很難享受到的。
比如,現在一個普通的用戶,想要出門時可以用優步和滴滴這樣的約車軟件,
約到各種車型的車;可以通過訂餐服務享受到送上門的各種餐飲;
在互聯網上有聽不完的音樂和看不完的視頻、文字,而且。不是免費就是價格極低。
但是,成癮性產品的出現,也提醒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用戶,也存在一個不利的方面。
那就是,我們作為用戶勢單力薄,而那些設計產品和服務的人,
卻有一個聚集了眾多聰明人的團隊,利用技術、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各種研究成果,
想要讓你沉迷在某些產品中,對它們形成使用依賴。
這時候,站在產品開發者的角度,上癮模型和開髮用戶依賴性產品,
會面對一個跟商業無關,但卻至關重要的問題:
培養出用戶對產品的習慣和依賴,從中獲取商業利益,是否道德?
在《上癮》這本書裡,作者的觀點是,
開發成癮性產品的公司和產品設計者,可以根據對兩個問題的回答,被劃分成不同類型。
這兩個問題是:
第一,你自己會使用這個產品嗎?第二,你的產品會幫助用戶大大提高其生活質量嗎?
第一種類型的公司,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那麼,這個產品的開發者是一個良好習慣的推廣者。
你開發的產品對用戶的生活有正向的好處,而且你自己也使用自己的產品。
這種情況下,公司不需要有任何的道德負罪感。
第二種類型的公司,產品開發者認為自己開發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但是,他自己事實上卻不用自己開發和設計的產品。
這樣的公司被稱為“兜售者”。你是在推銷自己認為很好、但自己卻不會使用的產品。
第三種類型的公司,產品開發者會使用自己的產品,
但是,卻沒有辦法問心無愧地說,自己的產品能夠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更多的價值是在為用戶提供娛樂消遣和打發時間。那麼,這類公司是娛樂用戶者。
第四種類型的公司最為糟糕,產品開發者自己並不會使用自己的產品,
也不能問心無愧地說,自己的產品能夠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
這種產品的開發者需要承受的道德負擔最多。
這種公司只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為自己賺取金錢。
美國重要的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
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設計倫理”。
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一本書《為真實世界的設計》中首次提出這個概念
。帕帕奈克是一個知名的設計師,也是大學教授。
設計倫理是指,設計必須要同時考慮人、環境和資源,要著眼於長遠,
鼓勵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
“設計倫理”的概念也被引入到了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中。
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曾經做過谷歌的設計倫理學家。
他曾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說過:
“使用數碼產品時你有責任克制自己,但你沒意識到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上千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擊垮你的自制力。 ”
哈里斯的觀點是,好的技術應該幫助人們設定邊界,
幫助人們有效利用時間,而不是讓人無限制地沉浸在技術產品中,一旦停止就會焦慮。
哈里斯一直鼓勵像蘋果這樣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通過某種設計來限制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
在他的邏輯裡,手機裡應用程序的設計者,
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用戶更頻繁的使用,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好;
但是硬件生產商並不需要依靠鼓勵用戶把更多時間用在手機上而獲利。
所以,手機廠商更能接受防止人沉迷的設計倫理。
對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者,有設計倫理的拷問;
對於身為用戶的每個人,我們也要提醒自己,
的確有產品設計者在千方百計地想要讓我們對產品形成依賴。
這時候,我們要自覺地去分辨利弊,知道在某些時候要讓自己避免陷入對某樣產品的依賴。
矽谷著名孵化器YC的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就說過:
“我們尚未來得及發明抵禦上癮性新事物的社會抗體”。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自己也有抵禦上癮的責任,“
除非我們想成為新上癮性產品牢籠裡的金絲雀,
以自身慘痛經歷為未來的人們提供經驗教訓,
否則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要避免什麼,以及如何避免。”
以上就是對成癮性產品設計中的設計倫理的討論,希望對你認識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本期內容參考來源:《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
作者:尼爾·埃亞爾、瑞安·胡佛,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特里斯坦·哈里斯採訪;維克多·帕帕奈克關於設計倫理的介紹。
------------------------------------
摘要:
成癮性產品的出現,也提醒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用戶,也存在一個不利的方面。
那就是,我們作為用戶勢單力薄,而那些設計產品和服務的人,
卻有一個聚集了眾多聰明人的團隊,利用技術、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各種研究成果,
想要讓你沉迷在某些產品中,對它們形成使用依賴。
美國重要的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
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設計倫理”。
設計倫理是指,設計必須要同時考慮人、環境和資源,要著眼於長遠,
鼓勵人性中善良和美好的一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
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曾經做過谷歌的設計倫理學家。
他說:「使用數碼產品時你有責任克制自己,但你沒意識到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上千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擊垮你的自制力。 好的技術應該幫助人們設定邊界,
幫助人們有效利用時間,而不是讓人無限制地沉浸在技術產品中,一旦停止就會焦慮。」
哈里斯一直鼓勵像蘋果這樣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通過某種設計來限制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
在他的邏輯裡,手機裡應用程序的設計者,
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用戶更頻繁的使用,而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好;
但是硬件生產商並不需要依靠鼓勵用戶把更多時間用在手機上而獲利。
所以,手機廠商更能接受防止人沉迷的設計倫理。
對於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者,有設計倫理的拷問;
對於身為用戶的每個人,我們也要提醒自己,
的確有產品設計者在千方百計地想要讓我們對產品形成依賴。
這時候,我們要自覺地去分辨利弊,知道在某些時候要讓自己避免陷入對某樣產品的依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