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內參-哲學-易中天:科學態度而非道德標準

出處:易中天:科學態度而非道德標準


歷史學家易中天在2013年宣布要重寫中華史,
計劃用五到八年時間寫完36卷本易中天版的中國歷史。
此後他就隱居在一個江南小鎮,專心寫作。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
易中天說,自己寫作歷史時強調兩種態度:科學和法治。 
“科學的態度就是講邏輯、重證據,法治就是無罪推定、疑罪從無”。
與這兩種態度相對的是,他反對以道德標準來看待歷史。
易中天說:“以道德標準來談政治鬥爭和路線鬥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一定失敗。
為什麼我們重複犯錯誤?就是缺乏一個科學的態度。”
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或某個事件,對與不對,絕不簡單是一個道德問題,
而會涉及到科學、技術、制度和文化等眾多方面,
“道德是用來自律的,道德高尚不等於認識科學、決策正確,
社會理想的實現更是只能靠全民的共識和踐行。一旦動用公權力強制推出,就一定是悲劇。”

比如唐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長達19年。
一直以來,他都被認為是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也是他主張重用安祿山。
李林甫還跟“口蜜腹劍”這個成語聯繫在一起。
但易中天認為,事實證明,李林甫能擔任宰相19年,
不是沒有原因的,李林甫“比他的前任更關心國家機器的高效有序運轉,
並親任工程師和程序員”,簡化行政手續,為帝國和民眾減輕了負擔。
他也和法學家們一起整理和修訂法律,促進了司法清明高效。
只是,重用番將,包括安祿山,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僅僅把李林甫視作一個反面人物,顯然太片面。


----------------------------
摘要:
自己寫作歷史時強調兩種態度:科學和法治。
“科學的態度就是講邏輯、重證據,法治就是無罪推定、疑罪從無”。

與這兩種態度相對的是,他反對以道德標準來看待歷史。
易中天說:“以道德標準來談政治鬥爭和路線鬥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一定失敗。
為什麼我們重複犯錯誤?就是缺乏一個科學的態度。”
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或某個事件,對與不對,絕不簡單是一個道德問題,
而會涉及到科學、技術、制度和文化等眾多方面,
“道德是用來自律的,道德高尚不等於認識科學、決策正確,
社會理想的實現更是只能靠全民的共識和踐行。一旦動用公權力強制推出,就一定是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