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內參-心理-決策-如何做出明智選擇(購物、吃飯)

出處:如何做出明智選擇


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做選擇。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介紹了
《鸚鵡螺》雜誌的一篇文章,《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
作者湯姆·范德比爾特是一位美國自由作家,他也是《紐約時報》和《連線》雜誌的撰稿人。
范德比爾特曾經出過一些很有名的暢銷書,比如說《開車心理學》《殘存的城市》等。
下面和你介紹兩個和衣食住行有關的決策方法。


第一,網上買東西的時候,商品的留言能不能信?
范德比爾特說,網上的打分和評價,是一種群體智慧,
只有當所有人獨立做出判斷,綜合起來的群體智慧才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那些受了別人影響而做出的評價和選擇,並不值得信任。
無論是在大眾點評、攜程,還是亞馬遜這樣的網站上,
只要是我們看到了別人的評價和打分,再做評價的話就會受到別人的影響。
同樣,你的打分以及評價也會影響其他人。

以亞馬遜的書籍留言評價為例,越是後出現的評價,越容易跟先前的評價截然相反。
之前說好的,後面會說不好;之前說不好的,後面肯定會有說好的。
因為讀者的預期被之前的評價影響了,他們不再是評價書本身,而是評價之前的那些留言。

那該怎麼辦呢?范德比爾特說,
應該看一下總體的評分,以及有多少人評價。
但是不要去細看那些評價的內容。既不要看那些最好評價,
也不要看那些打一星的評價,而要看中間區域的人怎麼說,
還有就是多看用戶上傳的圖片,這樣你會很容易得出自己的結論。
另外,你也應該多看幾個網站的打分和評論再做決定,
因為既然是群體智慧更靠譜,那就找更多的群體來貢獻智慧。樣本量越大,結論才越準確。


第二,我們應該怎麼點餐更滿意?范德比爾特引用了心理學家保羅·羅津的建議,
如果你想在吃飯之前就有滿足感的話,那你就點一些之前點過,覺得很不錯的菜。
因為在你想到這些食物的美味時,你就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些將來能感到滿足的體驗的話,
那你就要點一些新的、沒點過的菜品,而且不要在吃到這道菜之前,提前去想像它的味道。
有研究表明,哪怕只是想一下這種食物可能的味道,都會造成“感官溢出效應”。
當你想像之後,實際上這個食物從進到你嘴裡的那一刻開始,你的滿足感就會下降。

另外范德比爾特也建議,不要糾結於是不是每個菜都特別對你的胃口,
哪怕你挑的菜不合你的胃口,不爽的感覺也只會延續到下一頓飯開始為止。
所以想要有一個不錯的進餐體驗,就不要管你的朋友點了什麼,
也不要在意服務員是怎麼給你推薦的,就听你自己的,想點什麼就點什麼。



------------------------------------
摘要:
1. 網上買東西的時候,商品的留言能不能信?
 網上的打分和評價,是一種群體智慧,
 只有當所有人獨立做出判斷,綜合起來的群體智慧才是正確的。
 應該看一下總體的評分,以及有多少人評價。
 但是不要去細看那些評價的內容。既不要看那些最好評價,
 也不要看那些打一星的評價,而要看中間區域的人怎麼說,
 還有就是多看用戶上傳的圖片,這樣你會很容易得出自己的結論。
 另外,你也應該多看幾個網站的打分和評論再做決定,
 因為既然是群體智慧更靠譜,那就找更多的群體來貢獻智慧。

 樣本量越大,結論才越準確。
2. 我們應該怎麼點餐更滿意?
 (1)如果你想在吃飯之前就有滿足感的話,那你就點一些之前點過,覺得很不錯的菜
 因為在你想到這些食物的美味時,你就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了。
 (2)如果你想要一些將來能感到滿足的體驗的話,
 那你就要點一些新的、沒點過的菜品,
 而且不要在吃到這道菜之前,提前去想像它的味道。
 有研究表明,哪怕只是想一下這種食物可能的味道,都會造成“感官溢出效應”。
 當你想像之後,實際上這個食物從進到你嘴裡的那一刻開始,你的滿足感就會下降。
 (3)不要糾結於是不是每個菜都特別對你的胃口
 哪怕你挑的菜不合你的胃口,不爽的感覺也只會延續到下一頓飯開始為止。
 (4)不要管你的朋友點了什麼,也不要在意服務員是怎麼給你推薦的,
 就聽你自己的,想點什麼就點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