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內參-哲思-大師:歸零態度和跨學科思維

大師:歸零態度和跨學科思維


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也是極少數獲得國際聲譽的東方管理大師。
他在麥肯錫工作了很長時間,離開之前是麥肯錫公司的董事。
《經濟學人》曾經把大前研一評選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
大前研一的作品比如《無國界世界》等,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大的影響。
他也是最早預見到全球化的思想家之一。


但是大前研一本人其實並不是經濟管理科班出身的。
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大前研一早年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時,學習的專業是應用化學。
這個專業最大的應用方向是在石油上。
但在大一時,有一次,大前研一讀到了一篇美國學者發表的論文,
論文中說,根據對目前世界能源儲備的現狀預估,全世界的石油資源會在30年後枯竭。
大前研一深受震動,於是,他決定轉而研究可以取代石油的能源核能。
這被大前研一稱作是自己的第一次歸零。
本科學習結束後,他考進了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原子核工學系。
然後,他到美國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還是研究核能。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大前研一進入了日立公司,
被派到日立工廠核能開發部爐心設計科。那時候他的夢想是,
要製造由日本人自己設計的原子爐。
但是,後來東京電力覺得自主開發技術十分困難,決定放棄自主研發
直接從通用電氣引進技術。知道這個消息後,大前研一就在加入日立的第二年選擇辭職。
那一年,他29歲。大前研一把這稱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歸零。


後來在談到自己人生的兩次轉變時,
大前研一說,儘管後來證明,不斷有新的石油資源被發現,
全球的石油儲備一直也沒有枯竭。但是,自己一點兒都不後悔。
 “因為這條生路是我自己判斷、自己選擇的,知道錯了,只要立刻歸零再做修正就是了。
如果發現自己的假設是錯的,重新做假設,再次出發就行了。
我認為一直悔恨自己的人生,與固執於錯誤的假設是一樣沒有意義的。


大前研一加入麥肯錫純屬無心插柳。
有一天,他在英文版的《日本時報》上看到了一則招聘“化學工程師”的廣告。
於是,他就抱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的心態去應聘了。
結果發現,刊登招聘廣告的其實是一家人類資源中介公司。
這家公司看了大前研一的簡歷後,就把他推薦給幾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就是麥肯錫。

被麥肯錫錄取的過程也很好玩。麥肯錫那時候剛剛進入日本市場。
儘管現在大家都知道麥肯錫是全球知名的諮詢公司,
但是當時無論是大前研一,還是那家人力資源公司,
對麥肯錫唯一的認知就是,這是一家薪水很高的公司。
所以,當大前研一前去面試的時候,他很詫異:什麼,你們需要的不是化學工程師? !
管理顧問是做什麼的? !
不過,儘管如此,他還是被錄用了。原因是麥肯錫面試時特殊的規則。
當時麥肯錫的用人標準是,在面試時,即便其他面試官反對,
但如果有一兩個面試官瘋狂推薦,那也照樣會錄用。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麥肯錫有機會錄用具有某種突出能力的人才。


面試大前研一的8位主考官中的7位,不是投保留票就是投反對票,但有一位強力推薦。
進入麥肯錫之後,大前研一之前學到的設計核反應堆的技術和化學方面的知識,
自然也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
但是,大前研一說,他從科學研究中得到的邏輯思維能力卻非常有用。

管理顧問在向客戶提出建議時,也必須不斷重複假設、驗證這樣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事實上,
同大前研一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所進行各種原子爐實驗的程序完全一樣。
大前研一以論文為例說明兩種思維的相通之處:
“科學論文的最後一部分,一定是結論,而且這個結論一定是被實驗驗證過的。
為了不讓別人有批判糾正的機會,寫論文的人一定會竭盡所能重複以上程序,
直到認定:我做了那麼多的實驗,這個結論絕對錯不了。”


不過,大前研一也不認為科學思維會有理工科和文科的不同。
比如他就認為,音樂對他的人生和思維方法影響很深。
大前研一初中時參加過合唱團,高中時進入了軍樂隊,大學時參加過管弦樂團。
畢業之後也繼續玩音樂。他說,當進行和聲或者合奏時,
必須顧及別人的氣息,因此可通過同時聽到的節奏、速度以及復雜的音符,
刺激腦部平時不太用得到的地方。
比如,當雙簧管正在吹奏某個部分時,中提琴也會配合演奏同樣的旋律,
對管弦樂團的團隊成員來說,同時處理並行輸入的複雜數據是理所當然。
這也是一種訓練頭腦的方法。同時處理並行輸入的複雜數據,在做企業諮詢時同樣也需要。
當他在管弦樂團裡演奏時,有時會發現,某一個音符好像走調了,
某一個音符沒有被發出來。他在製定經營計劃時,
也會發現,有一部分信息沒有被提到,是不是發生了什麼。

大前研一說,這種能力其實也不是非要通過音樂來培養。
事實上,“只要依據個人喜好的模式來培養就可以了”。
比如,在足球運動裡,一支好的球隊需要兼顧進攻和防守,
球隊要能夠像一個整體或者一個活生生的動物一樣行動,每個球員都必須掌握比賽的節奏。
再比如,釣魚時,可以培養觀察環境的能力,並且磨煉掌握時機的能力。

以上就是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的人生歸零態度,
以及他在不斷轉換學科和職業時,從跨學科思維中獲得的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本期文章內容改寫自:《思考的技術:思考力決定競爭力》;
作者:大前研一;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
摘要:
大前研一早年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時,學習的專業是應用化學。
這個專業最大的應用方向是在石油上。
但在大一時,有一次,大前研一讀到了一篇美國學者發表的論文,
論文中說,根據對目前世界能源儲備的現狀預估,全世界的石油資源會在30年後枯竭。
大前研一深受震動,於是,他決定轉而研究可以取代石油的能源核能。
這被大前研一稱作是自己的第一次歸零。
本科學習結束後,他考進了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原子核工學系。
然後,他到美國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還是研究核能。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大前研一進入了日立公司,
被派到日立工廠核能開發部爐心設計科。那時候他的夢想是,
要製造由日本人自己設計的原子爐。
但是,後來東京電力覺得自主開發技術十分困難,決定放棄自主研發,
大前研一就在加入日立的第二年選擇辭職。
那一年,他29歲。大前研一把這稱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歸零。

後來在談到自己人生的兩次轉變時,他說:
這條生路是我自己判斷、自己選擇的,知道錯了,只要立刻歸零再做修正就是了。
如果發現自己的假設是錯的,重新做假設,再次出發就行了。
我認為一直悔恨自己的人生,與固執於錯誤的假設是一樣沒有意義的。


大前研一加入麥肯錫純屬無心插柳。
對麥肯錫唯一的認知就是,這是一家薪水很高的公司。
所以,當大前研一前去面試的時候,他很詫異:什麼,你們需要的不是化學工程師? !
管理顧問是做什麼的? !
不過,儘管如此,他還是被錄用了。原因是麥肯錫面試時特殊的規則。
當時麥肯錫的用人標準是,在面試時,即便其他面試官反對,
但如果有一兩個面試官瘋狂推薦,那也照樣會錄用。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麥肯錫有機會錄用具有某種突出能力的人才。
面試大前研一的8位主考官中的7位,不是投保留票就是投反對票,但有一位強力推薦。

管理顧問在向客戶提出建議時,也必須不斷重複假設、驗證這樣的過程。
大前研一以論文為例說明兩種思維的相通之處:
科學論文的最後一部分,一定是結論,而且這個結論一定是被實驗驗證過的。
為了不讓別人有批判糾正的機會,寫論文的人一定會竭盡所能重複以上程序,
直到認定:我做了那麼多的實驗,這個結論絕對錯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