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內參-企管-新趨勢:遠程辦公正在失寵

出處:新趨勢:遠程辦公正在失寵


如今信息交流已經越來越方便了,各種辦公軟件也很強大,
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網上完成,很多公司也都實行了遠程辦公。
但是今年3月份,遠程辦公的鼻祖,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遠程辦公的IBM突然宣布,
希望它的幾千名員工重新回到實體辦公室。
除了IBM,很多公司早就這麼做了,比如,雅虎在2013年就取消了遠程辦公,
之後,安泰保險金融集團和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
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介紹了《大西洋月刊》(11月)的一篇文章,
名叫《當遠程辦公失寵時》(When Working From Home Doesn’t Work)。
這篇文章專門討論了遠程辦公這個話題。


遠程辦公最早就是IBM在1979年提出來的,
當時為了緩解總部主機擁堵的情況,IBM做了個實驗,讓五位員工在家裡工作。
結果這個實驗效果還不錯,IBM就對遠程辦公進行了推廣。
到2009年的時候,根據IBM的一份報告顯示,
它有40%的員工都在遠程辦公,這給IBM節省了大量的辦公空間和成本。


那如今IBM取消遠程辦公,是不是說遠程辦公就不好了呢?那可不一定。
比如,美國著名諮詢公司蓋洛普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43%的美國員工都處於完全或者部分遠程工作的模式。
研究也證明,遠程辦公模式可以讓人工作更有成效。
但如果說遠程辦公都是好處,也不准確,因為還有一些結論是相反的。
比如,要鼓勵電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躲在辦公室工作,
這樣他們可以多交流工作心得和技巧。所以,不管遠程辦公好不好,都有研究支持。 
《大西洋月刊》這篇文章的作者說:
如果你不考慮需要哪種生產力,那麼這些研究和調查,就都對你沒什麼意義。


文章說,
假如一個公司看重個人生產力,強調個人的工作業績,看中單個員工的單兵作戰結果的話,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員工自己去選擇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
甚至還有些工作是不太需要和人互動的,比如專欄作家這類需要獨自創作的工作,
辦公室不僅幫不上忙,還會造成干擾。
而如果是那些需要團隊緊密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工作,
遠程辦公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因為在協作過程是需要溝通的,
雖然有很多軟件可以實現全方位的溝通,
比如語音通話、視頻會議,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仍然是在辦公室面對面的討論。


下面,我們通過文章中提出的兩個概念,來看看實體辦公有什麼優勢。
同時,這兩個概念也能幫我們加深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概念叫做艾倫曲線。
這是1977年麻省理工的教授托馬斯·艾倫(Thomas J. Allen)提出的。
托馬斯·艾倫在觀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交流模式時發現,
兩張辦公桌離得越遠,坐在這兩個辦公桌的人就越難交流。
如果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超過30米,那這兩個人定期交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信息技術能不能降低艾倫曲線的波動呢?
麻省理工的訪問科學家本·瓦貝爾(Ben Waber)最近的一項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雖然平時我們用的交流軟件目的是消除距離造成的影響,
但通常人們都是用軟件和自己熟悉的人交流。瓦貝爾和IBM的研究者共同做了一項研究,
他們發現在一個辦公室裡的員工,對一個潛在的問題平均要交流38次,
而在不同工作場所的員工遇到問題時,他們之間的交流只有8次。
也就是說,當你和同事天天在一個辦公室的時候,你們就越熟悉,交流也越多。
而離得遠了,就算信息技術很發達,溝通得也少。

第二個概念是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的意思是說,我們傾向於被熟悉的事物吸引,熟悉度越高,喜歡的程度就越高。
這個效應用在辦公室的人際關係上就是,
如果你有意識地讓別人更熟悉你,他們就會更喜歡你。
很多時候,那些平時在辦公室活躍度比較高的人,人緣也比較好,
那些在領導面前經常露臉的人,得到的機會也比較多。
當然,這裡不是說去領導那裡溜鬚拍馬,而是你要讓領導注意到你,增加存在感。
比如開會的時候多發言,不要怕和領導有眼神交流,這都是在利用曝光效應。
所以,實體辦公室之所以還有優勢,曝光效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所以,這篇文章說,IBM讓員工回到辦公室,
並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而是對變化的時代做出的反應。
因為在過去,人們願意等待一個公司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研發一個產品,
而現在軟件的迭代速度特別快,回歸實體辦公室,
其實就是為了迅速應對變化,識別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獲得反饋,調整路徑。

以上就是“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介紹的《大西洋月刊》的有關遠程辦公變化的文章,
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期文章參考來源:得到訂閱專欄“馬徐駿·世界名刊速讀”(《大西洋月刊》:
正在失寵的遠程辦公)



----------------------------------
摘要:
遠程辦公最早就是IBM在1979年提出來的,
當時為了緩解總部主機擁堵的情況,IBM做了個實驗,讓五位員工在家裡工作。
結果這個實驗效果還不錯,IBM就對遠程辦公進行了推廣。
到2009年的時候,根據IBM的一份報告顯示,
它有40%的員工都在遠程辦公,這給IBM節省了大量的辦公空間和成本。

那如今IBM取消遠程辦公,是不是說遠程辦公就不好了呢?那可不一定。
比如,美國著名諮詢公司蓋洛普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43%的美國員工都處於完全或者部分遠程工作的模式。
研究也證明,遠程辦公模式可以讓人工作更有成效。
不管遠程辦公好不好,都有研究支持。
如果你不考慮需要哪種生產力,那麼這些研究和調查,就都對你沒什麼意義。

假如一個公司看重個人生產力,強調個人的工作業績,看中單個員工的單兵作戰結果的話,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員工自己去選擇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
甚至還有些工作是不太需要和人互動的,比如專欄作家這類需要獨自創作的工作,
辦公室不僅幫不上忙,還會造成干擾。
而如果是那些需要團隊緊密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工作,
遠程辦公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因為在協作過程是需要溝通的,
雖然有很多軟件可以實現全方位的溝通,
比如語音通話、視頻會議,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仍然是在辦公室面對面的討論。

下面提出的兩個概念,來看看實體辦公有什麼優勢。
1. 艾倫曲線
 這是1977年麻省理工的教授托馬斯·艾倫(Thomas J. Allen)提出的。
 托馬斯·艾倫在觀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交流模式時發現,
 兩張辦公桌離得越遠,坐在這兩個辦公桌的人就越難交流。
 如果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超過30米,那這兩個人定期交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2. 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的意思是說,我們傾向於被熟悉的事物吸引,熟悉度越高,喜歡的程度就越高。
 這個效應用在辦公室的人際關係上就是,
 如果你有意識地讓別人更熟悉你,他們就會更喜歡你。
 很多時候,那些平時在辦公室活躍度比較高的人,人緣也比較好,
 那些在領導面前經常露臉的人,得到的機會也比較多。
 比如開會的時候多發言,不要怕和領導有眼神交流,這都是在利用曝光效應。
 所以,實體辦公室之所以還有優勢,曝光效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IBM讓員工回到辦公室,並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而是對變化的時代做出的反應。
因為在過去,人們願意等待一個公司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研發一個產品,
而現在軟件的迭代速度特別快,回歸實體辦公室,
其實就是為了迅速應對變化,識別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獲得反饋,調整路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