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內參-創新-頭腦清楚型和頭腦迷糊型學者

出處:頭腦清楚型和頭腦迷糊型學者


11月18日,著名學者錢理群在一場名為
“文學的社會空間與當代精神發展的可能性”的活動上,談到了他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好奇心日報整理了錢理群的發言。 78歲的錢理群每天看4份報紙和20多種雜誌,
他最近的關注點是人工智能和未來的發展,對此他想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機器代替不了人的東西?
錢理群認為,人和機器的最大區別是人有思維,
而且是創造性思維,即不可複制、不可代替、甚至是不可計算的思維。

第二個問題,
人類所具有的創造性思維,對於今天和未來的文學創作、學術研究、教育,
以及讀書應該提出什麼新的要求?
談到這個問題時,錢理群提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何懷宏教授的文章
《何以為人,人將何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挑戰》,
何懷宏在文章中引用了哈耶克的說法:
學者分為頭腦清楚型和頭腦迷糊型。
愛因斯坦就是頭腦迷糊型,他有很多公式都記不住,
講課時需要學生在黑板上把公式寫出來,但他極富想像力。
錢理群說:
“過去我們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培養頭腦清楚型學者。
但現在,恐怕頭腦迷糊型學者更為重要,因為機器可以代替頭腦清楚。”
他建議,年輕人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情感、意志和精神的全面發展。


第三個問題是培養頭腦迷糊型的學者,需要怎樣的環境?
錢理群預測,將來人們的思維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
怎樣的學術、創作、教育環境才能允許這樣的思維是更根本的問題。

錢理群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他的最新作品是《魯迅作品細讀》,
他發現魯迅的很多語言是反語法、反修辭的,這也正是魯迅的特點。
比如,“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中的“似乎”和“確鑿”在語法上讀不通,
但魯迅故意用兩個矛盾的詞語來表達對百草園非常複雜的感情。
這種語言是機器寫不出來的,
錢理群說,人們如今讀書,要從作品中學習的不是具體的東西,
而是作者特殊的創造性思維,使自己成為一個機器人所不能替代的人。



-----------------------------
摘要:
1. 什麼是機器代替不了人的東西?
 人和機器的最大區別是人有思維,
 而且是創造性思維,即不可複制、不可代替、甚至是不可計算的思維。
2. 什麼叫做創新性思維的人?
 按哈耶克的說法:學者分為頭腦清楚型和頭腦迷糊型。
 愛因斯坦就是頭腦迷糊型,他有很多公式都記不住,
 講課時需要學生在黑板上把公式寫出來,但他極富想像力。
 過去我們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培養頭腦清楚型學者。
 但現在,恐怕頭腦迷糊型學者更為重要,因為機器可以代替頭腦清楚。
 因此,年輕人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情感、意志和精神的全面發展。
3. 培養頭腦迷糊型的學者,需要怎樣的環境?
 將來人們的思維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
 怎樣的學術、創作、教育環境才能允許這樣的思維是更根本的問題。
 魯迅的很多語言是反語法、反修辭的,這也正是魯迅的特點。
 比如,“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中的“似乎”和“確鑿”在語法上讀不通,
 但魯迅故意用兩個矛盾的詞語來表達對百草園非常複雜的感情。
 這種語言是機器寫不出來的。
 人們如今讀書,要從作品中學習的不是具體的東西,
 而是作者特殊的創造性思維,使自己成為一個機器人所不能替代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