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得到-學習-趙北揚:職場人終身學習心法

文章出處:趙北揚:職場人終身學習心法


這條音頻跟你分享趙北揚關於終身學習的三點思考。

趙北揚是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是終身教育和成人學習。
她也是一位跨界學習者,系統學習過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
趙北揚在知識共享平台“在行”開設瞭如何學習的一系列話題,
為職場中需要跨界學習的人答疑解惑,2016年接受過200多次諮詢。
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她為我們獨家撰稿,
總結了自己2016年關於職場人終身學習現狀的三點思考。下面給你轉述一下。


很多人把2016年叫做內容付費元年。
趙北揚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的終身教育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從廣義來說,學習意味著改變。
終身學習的意義就在於,這是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做出的一種主動應對。
終身學習作為一種觀念和行動,意味著主動地把更新迭代貫穿一生。

終身學習並不只是時間維度的拉長。
很多人從上小學開始,到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學了十年、二十年,
但是在社會上面對一大堆不會的內容,還是會遇到各種問題。
趙北揚總結了200多個諮詢案例,發現大家的困惑和問題集中在這三個點。

排在第一位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系統地學習新知識。
學的時候零零散散,不知道如何才能變成系統。
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知道怎麼挑選合適的學習材料,或者說不知道怎麼給自己搭台階。
排在第三位的是,不知道怎樣把自己的優勢遷移到不熟悉的領域。


針對這三個困惑和問題,趙北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三條建議。
首先,如果想系統地學習,那就建議選擇系統的渠道
一般來說,一本書要比公眾號的文章系統性強,
一本某個領域的經典教材要比很多快銷書系統性強,
一個系列課程要比一次1小時的分享系統性強。
既然在這個領域你是新手,
就不要指望自己能把散落的信息整合成系統了,那是高手要做的事情。
要想系統地學習,那就踏踏實實地拿出幾個月的時間來,看5本這個領域的經典書,
選一門系統課,或者跟著一個系統學習過的老師把這個領域的骨架摸清楚。
你又不比別人聰明幾倍,卻想用幾分之一的時間,就掌握人家花了好長時間下了硬功夫,
系統掌握的知識,怎麼可能呢?
先接受一個已經存在的系統,再在上面修修改改,對於新手是最適合的方案。


其次,怎麼挑選合適的學習材料。
學習材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讀書,一類是讀人。
讀書其實讀的是過去的人,讀人讀的是現在的人,也就是跟別人學習。
挑選合適的書和人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同類比較。
就像如果不知道買什麼衣服就到實體店去試,比在網上買要容易些。
挑一個週末到圖書館或者書店去,
它們就相當於實體店的衣服,可以直接拿來進行內容比較。
討論同一個話題的書,拿3本下來,攤開對照一下目錄,哪些主題相同,哪些主題不同。
在相同的主題裡各讀一章,看看哪本書你讀起來輕鬆易懂,
希望一直讀下去,這本書就是現在比較適合你的書。
老師也是一樣。既然已經離開了校園,告別了固定的老師,那一定要有一個觀念,
相信自己的直覺,老師不好就換,換幾個,就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順便還積累了對老師類型和風格的經驗。所有關於合適的經驗,都是在嘗試中獲取的。


再次,怎麼把自己的優勢遷移到不熟悉的領域
領域間的遷移,一般都不是知識的細節,而是結構、思路和判斷。
上班3到5年,你就會在一個領域積累出一定的知識儲備,
對這個領域的知識系統、經典書、關鍵人有所了解。
那麼你就拿出自己領域裡的重要關鍵詞和要學的新內容,
直接嫁接在一起,常常就會有新的驚喜。
比如你的領域裡面有個重要的詞叫資本,
你想學心理學,那就把這兩個嫁接起來,心理資本,你查一查就能發現很多很有趣的內容。
比如你聽了很多整理課,
那就把整理的理念用在你要學的新內容上,比如人脈整理、知識整理、情緒整理。
遷移的難點就在於膽量,作為一種創造方式,
只要大膽地做名詞對對碰,總能產生出新思路。

以上就是趙北揚關於職場人終身學習的三點思考,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趙北揚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如果想系統地學習,那就建議選擇系統的渠道。
 一般來說,一本書要比公眾號的文章系統性強,
 一本某個領域的經典教材要比很多快銷書系統性強,
 一個系列課程要比一次1小時的分享系統性強。

 既然在這個領域你是新手,
 就不要指望自己能把散落的信息整合成系統了,那是高手要做的事情。
 要想系統地學習,那就踏踏實實地拿出幾個月的時間來,看5本這個領域的經典書,
 選一門系統課,或者跟著一個系統學習過的老師把這個領域的骨架摸清楚。

 你又不比別人聰明幾倍,卻想用幾分之一的時間,就掌握人家花了好長時間下了硬功夫,
 系統掌握的知識,怎麼可能呢?
 先接受一個已經存在的系統,再在上面修修改改,對於新手是最適合的方案。
2. 怎麼挑選合適的學習材料?
 學習材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讀書,一類是讀人。
 讀書其實讀的是過去的人,讀人讀的是現在的人,也就是跟別人學習。
 挑選合適的書和人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同類比較。

 就像如果不知道買什麼衣服就到實體店去試,比在網上買要容易些。
 挑一個週末到圖書館或者書店去,
 它們就相當於實體店的衣服,可以直接拿來進行內容比較。
 討論同一個話題的書,拿3本下來,攤開對照一下目錄,哪些主題相同,哪些主題不同。
 在相同的主題裡各讀一章,看看哪本書你讀起來輕鬆易懂,
 希望一直讀下去,這本書就是現在比較適合你的書。

 老師也是一樣。既然已經離開了校園,告別了固定的老師,那一定要有一個觀念,
 相信自己的直覺,老師不好就換,換幾個,就能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順便還積累了對老師類型和風格的經驗。所有關於合適的經驗,都是在嘗試中獲取的。
3. 怎麼把自己的優勢遷移到不熟悉的領域?
 領域間的遷移,一般都不是知識的細節,而是結構、思路和判斷。
 上班3到5年,你就會在一個領域積累出一定的知識儲備,
 對這個領域的知識系統、經典書、關鍵人有所了解。
 那麼你就拿出自己領域裡的重要關鍵詞和要學的新內容,
 直接嫁接在一起,常常就會有新的驚喜。
 比如你的領域裡面有個重要的詞叫資本,
 你想學心理學,那就把這兩個嫁接起來,心理資本,
 你查一查就能發現很多很有趣的內容。比如你聽了很多整理課,
 那就把整理的理念用在你要學的新內容上,比如人脈整理、知識整理、情緒整理。
 遷移的難點就在於膽量,作為一種創造方式,
 你只要大膽地做名詞對對碰,總能產生出新思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