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內參-社會-大城市如何影響生活選擇

出處:大城市如何影響生活選擇



半個世紀以前,人們常常談論全球人口增長會帶來很多危害,
想像了各種各樣人類因此無法生存的場景。
20世紀中葉,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Calhoun)用小鼠做了一個實驗,
他讓幾隻小鼠大量繁殖,最後小鼠們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開始同類相殘。
卡爾霍恩用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小鼠的結局也是全球人口增長的結果。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世界人口增長了將近兩倍,而現實卻是另一副模樣,
並且新的研究還發現了人口眾多的一個好處,那就是:
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生活中人們的眼光更長遠。

今年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博士後奧利弗·孫(Oliver Sng)
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文·紐伯格(Steven Neuberg)
研究了人口密度對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選擇的影響。
這項研究運用了“生命史理論”(life history theory),把它和人口密度聯繫起來。


什麼是“生命史理論”呢?它把人們的生活選擇分為“快生活”和“慢生活”兩種策略。 
“快生活”是指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社會,每個人可利用的資源更豐富,
生活成本更小,所以人們傾向於早婚早育,重視下一代的數量,
而對每個孩子的投入就相對減少,人們活在當下,盡可能得去利用身邊的資源。
相反,“慢生活”指的是,人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投入更多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追求高學歷,推遲結婚和生育,對於下一代重質不重量,為了延續發展更多地投資教育,
人們傾向於與人建立長久的關係,計劃長遠的未來。
實驗告訴我們: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
人們更多選擇“慢生活”策略;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則相反。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兩項實驗。
研究者在全美範圍內抽樣選擇了受試者,並把他們隨機分成兩組。
研究人員讓其中一組先閱讀《紐約時報》的一篇虛構文章,
文章講的是美國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長,
然後,讓這組人回答一些關於未來選擇的問題,
比如,你更願意在明天獲得100美元,還是願意等上三個月,然後獲得150美元?
另一組受試者則不讀文章,直接回答同樣的問題。
結果顯示,讀了文章的受試者更傾向於選擇關注未來的生活方式。
但是這個實驗也受到了質疑,
有人認為,有可能是閱讀文章讓受試者的大腦運轉起來,於是他們做出了更理性的選擇。
面對質疑,研究人員組織了第二個實驗,
把閱讀文章改成了聽一段很多人七嘴八舌講話、但又聽不出在說什麼的錄音,
或者聽是一段大城市生活的白噪聲,這樣會讓受試者感覺身處人口眾多的環境中。
實驗結果同樣表明,聽了錄音的受試者更願意選擇“慢生活”的策略。


對於半個世紀前人們的恐懼,兩位心理學教授認為這是一種“美國式”的偏見。
這種“美式偏見”總是把人口多和犯罪率高聯繫起來。
這種偏見也認為,人們在人口多的環境裡,會不斷屈服於基本的生理慾望。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人口眾多的大城市,比如新加坡,這些城市都是很有序的。
這樣的美式偏見在美國同樣也不成立。針對美國各州的調查統計表顯示:
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州,比如馬薩諸塞州、紐約州、新澤西州等,人們更多地選擇“慢生活”;
而在人口較少的州,比如新墨西哥州、愛達荷州、猶他州等,人們傾向於選擇“快生活”。

最後,兩位心理學教授提出,這樣的美式偏見也並非不存在,
比如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後國家的人口聚集區。
而在這項研究裡說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應該有兩個前提:
一是人口和經濟都相對穩定增長,而不是伴隨著很多疾病和意外死亡;
二是人們通過自我提升參與競爭,而不是通過暴力、犯罪等非法途徑。

參考來源:《The crowded life is a slow lif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Crowded Places Make People Think More About the Future)
2017年7-8月刊;Scientific American(Does Living in Crowded Places Drive People Crazy? )
作者:鮮非霏



---------------------
摘要:
什麼是“生命史理論”呢?它把人們的生活選擇分為“快生活”和“慢生活”兩種策略。
“快生活”是指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社會,每個人可利用的資源更豐富,
生活成本更小,所以人們傾向於早婚早育,重視下一代的數量,
而對每個孩子的投入就相對減少,人們活在當下,盡可能得去利用身邊的資源。
相反,“慢生活”指的是,人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投入更多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追求高學歷,推遲結婚和生育,對於下一代重質不重量,為了延續發展更多地投資教育,
人們傾向於與人建立長久的關係,計劃長遠的未來。
實驗告訴我們:
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們更多選擇“慢生活”策略;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則相反。
半個世紀以前,人們常常談論全球人口增長會帶來很多危害,
想像了各種各樣人類因此無法生存的場景,這是一種“美國式”的偏見。
這種“美式偏見”總是把人口多和犯罪率高聯繫起來。
這種偏見也認為,人們在人口多的環境裡,會不斷屈服於基本的生理慾望。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人口眾多的大城市,比如新加坡,這些城市都是很有序的。
這樣的美式偏見在美國同樣也不成立。針對美國各州的調查統計表顯示:
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州,比如馬薩諸塞州、紐約州、新澤西州等,人們更多地選擇“慢生活”;
而在人口較少的州,比如新墨西哥州、愛達荷州、猶他州等,人們傾向於選擇“快生活”。

但這樣的美式偏見也並非不存在,
比如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後國家的人口聚集區。
而在這項研究裡說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應該有兩個前提:
一是人口和經濟都相對穩定增長,而不是伴隨著很多疾病和意外死亡;
二是人們通過自我提升參與競爭,而不是通過暴力、犯罪等非法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