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馬雲理解的智能時代
馬雲經常自嘲說自己不是技術出身,也不懂技術,
但阿里巴巴一定是中國技術實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他的表達不是技術派的表達,沒有術語;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可能不思考這個問題;
再加上馬雲一貫看問題的角度很獨特,這就讓馬雲對人工智能的思考格外值得聽一下。
儘管這一年多來馬雲參加活動、發表演講都很多,
但是,6月29日在天津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
馬雲對人工智能的闡述,應該是他最系統的去講這個問題。
首先,馬雲想要理清一些概念。
他認為,跟智能相關的很多詞,表達上都容易引發誤解。
比如大數據這個詞,人們會以為大數據就是數據量很大,
其實大數據的“大”是指計算能力,大計算加數據,才是大數據。
人工智能這個詞,把人類自己看得太高大。
它引發的誤解是,其他智能也要像人類智能一樣,“使得所有人以為機器要像人一樣”。
馬雲的觀點是,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並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
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並沒有讓計算機像人腦一樣去思考。
如果汽車必須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那就永遠跑不快。
因此,智能世界中,不應該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都具備學習能力,
“機器具備自己的智能,具備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
智能世界有三個最主要的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
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數據基於互聯網聯通起來,再加上強大的計算能力,才能進入到智能世界。
因此,智能世界是一個系統,不是一種單一技術可以獨立完成。
所謂人工智能,是人類進入智能世界後,
大量的數據,逼迫人必須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處理這些數據。
馬雲說,今天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理解還非常幼稚,
無論對人工智能還是混合智能,都沒有清楚的定義。這也很正常,
因為“對於未來而言,我們都是嬰幼兒”。
這種情況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做法,當然也正常。
智能時代會給人類帶來什麼?馬雲的回答是:
智能時代是解決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了解人不能了解的東西。比如,了解人自己。
也正因為如此,人工智能不能像人一樣去思考和學習。
馬雲說,腦外科專家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研究,要讓機器像人腦一樣學習,
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不到5%,讓機器去學這5%,“那不是愚蠢嗎”!
所以,應該讓機器發展自己的智能。人要尊重和敬畏機器。
工業化發展的頂點是IT,信息技術。
IT是讓人越來越強大,讓人對外部世界了解越來越多。不
過,人類已經考慮是否能移民其他星球,最不了解的卻還是自己。
而智能時代可以幫助人類了解自己,因為大數據可以把人所有的行為數據收集起來,
“人類最後了解自己,是有可能通過機器來了解的,
因為我們的眼睛是往外看的,IT往外看,但是DT(數據科技)是往內看的”。
面對智能時代,很多人喜歡,也有很多人反對,各自都有很多理由。
但是,未來和趨勢是沒有辦法停止的。而既然沒有辦法改變,就只能改變自己。
對於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但馬雲說,他堅信的是“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而且,概率很低。應該做的是在不同的道路上競爭。
所以,他很不喜歡很多科技人員說,美國在做什麼事,中國也必須做;
不喜歡“填補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空白”的說法。
馬雲說:“幹嘛要填補這些空白,應該填補未來的空白。
中美之間的比較沒有多大意義。不是美國有什麼,中國必須得有。”
他也反對數據壟斷的說法,因為數據時代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數據跟物聯網未來十年以後的數據來講,啥都不是。”
公司層面,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比較也沒有意義。
馬雲的觀點是,要多花時間在客戶身上和在未來身上,而不是多花時間在競爭對手身上。
“今天大家都剛開始起跑,如果是一萬米跑步的話,大家都跑了十米左右,
別看邊上的人是你的競爭對手,跑三千米以後,才知道誰是競爭對手”,
“中美之間對抗沒有意義,中美之間聯合起來解決問題才是有意義的,
你如果說牛,跟Facebook、Google聯合起來解決一個問題,
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去倡導的東西,
而不是說他有,我必須有,我要把他幹倒,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最後一個話題是,我們應該為進入智能時代作何準備。馬雲的回答是:重新思考教育。
馬雲說,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人具備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
育讓人與眾不同。在智能時代,過去人類的技術和知識類工作機器會完成;
人類的優勢是提供體驗、服務和智慧。機器是智能,人類是智慧。
“聰明”需要重新定義。以現在的方式定義聰明,機器會把人類全部顛覆掉。
如果AlphaGo打敗人類圍棋選手讓人沮喪,那麼這個沮喪才剛剛開始。
按照現在的聰明定義,機器已經比人類聰明,只是人還不承認而已。
因此,教育應該從專注教授知識,轉移到傳授創意和價值觀上,
培養創造力、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才是未來生存的必須條件,
“最怕的不是機器學人,而是我們的教育讓人開始學習機器”。
參考來源:馬雲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的演講
作者:楊羽
------------------------
摘要:
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並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
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並沒有讓計算機像人腦一樣去思考。
如果汽車必須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那就永遠跑不快。
因此,智能世界中,不應該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都具備學習能力,
“機器具備自己的智能,具備自己的學習方式”。
同時,“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
智能世界有三個最主要的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
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數據基於互聯網聯通起來,再加上強大的計算能力,才能進入到智能世界。
因此,智能世界是一個系統,不是一種單一技術可以獨立完成。
所謂人工智能,是人類進入智能世界後,
大量的數據,逼迫人必須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處理這些數據。
對於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但馬雲說,他堅信的是“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而且,概率很低。應該做的是在不同的道路上競爭。
所以,他很不喜歡很多科技人員說,美國在做什麼事,中國也必須做;
不喜歡“填補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空白”的說法。
馬雲說:“幹嘛要填補這些空白,應該填補未來的空白。
中美之間的比較沒有多大意義。不是美國有什麼,中國必須得有。”
他也反對數據壟斷的說法,因為數據時代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數據跟物聯網未來十年以後的數據來講,啥都不是。”
馬雲經常自嘲說自己不是技術出身,也不懂技術,
但阿里巴巴一定是中國技術實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他的表達不是技術派的表達,沒有術語;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可能不思考這個問題;
再加上馬雲一貫看問題的角度很獨特,這就讓馬雲對人工智能的思考格外值得聽一下。
儘管這一年多來馬雲參加活動、發表演講都很多,
但是,6月29日在天津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
馬雲對人工智能的闡述,應該是他最系統的去講這個問題。
首先,馬雲想要理清一些概念。
他認為,跟智能相關的很多詞,表達上都容易引發誤解。
比如大數據這個詞,人們會以為大數據就是數據量很大,
其實大數據的“大”是指計算能力,大計算加數據,才是大數據。
人工智能這個詞,把人類自己看得太高大。
它引發的誤解是,其他智能也要像人類智能一樣,“使得所有人以為機器要像人一樣”。
馬雲的觀點是,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並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
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並沒有讓計算機像人腦一樣去思考。
如果汽車必須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那就永遠跑不快。
因此,智能世界中,不應該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都具備學習能力,
“機器具備自己的智能,具備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
智能世界有三個最主要的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
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數據基於互聯網聯通起來,再加上強大的計算能力,才能進入到智能世界。
因此,智能世界是一個系統,不是一種單一技術可以獨立完成。
所謂人工智能,是人類進入智能世界後,
大量的數據,逼迫人必須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處理這些數據。
馬雲說,今天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理解還非常幼稚,
無論對人工智能還是混合智能,都沒有清楚的定義。這也很正常,
因為“對於未來而言,我們都是嬰幼兒”。
這種情況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做法,當然也正常。
智能時代會給人類帶來什麼?馬雲的回答是:
智能時代是解決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了解人不能了解的東西。比如,了解人自己。
也正因為如此,人工智能不能像人一樣去思考和學習。
馬雲說,腦外科專家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研究,要讓機器像人腦一樣學習,
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不到5%,讓機器去學這5%,“那不是愚蠢嗎”!
所以,應該讓機器發展自己的智能。人要尊重和敬畏機器。
工業化發展的頂點是IT,信息技術。
IT是讓人越來越強大,讓人對外部世界了解越來越多。不
過,人類已經考慮是否能移民其他星球,最不了解的卻還是自己。
而智能時代可以幫助人類了解自己,因為大數據可以把人所有的行為數據收集起來,
“人類最後了解自己,是有可能通過機器來了解的,
因為我們的眼睛是往外看的,IT往外看,但是DT(數據科技)是往內看的”。
面對智能時代,很多人喜歡,也有很多人反對,各自都有很多理由。
但是,未來和趨勢是沒有辦法停止的。而既然沒有辦法改變,就只能改變自己。
對於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但馬雲說,他堅信的是“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而且,概率很低。應該做的是在不同的道路上競爭。
所以,他很不喜歡很多科技人員說,美國在做什麼事,中國也必須做;
不喜歡“填補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空白”的說法。
馬雲說:“幹嘛要填補這些空白,應該填補未來的空白。
中美之間的比較沒有多大意義。不是美國有什麼,中國必須得有。”
他也反對數據壟斷的說法,因為數據時代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數據跟物聯網未來十年以後的數據來講,啥都不是。”
公司層面,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比較也沒有意義。
馬雲的觀點是,要多花時間在客戶身上和在未來身上,而不是多花時間在競爭對手身上。
“今天大家都剛開始起跑,如果是一萬米跑步的話,大家都跑了十米左右,
別看邊上的人是你的競爭對手,跑三千米以後,才知道誰是競爭對手”,
“中美之間對抗沒有意義,中美之間聯合起來解決問題才是有意義的,
你如果說牛,跟Facebook、Google聯合起來解決一個問題,
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去倡導的東西,
而不是說他有,我必須有,我要把他幹倒,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最後一個話題是,我們應該為進入智能時代作何準備。馬雲的回答是:重新思考教育。
馬雲說,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人具備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
育讓人與眾不同。在智能時代,過去人類的技術和知識類工作機器會完成;
人類的優勢是提供體驗、服務和智慧。機器是智能,人類是智慧。
“聰明”需要重新定義。以現在的方式定義聰明,機器會把人類全部顛覆掉。
如果AlphaGo打敗人類圍棋選手讓人沮喪,那麼這個沮喪才剛剛開始。
按照現在的聰明定義,機器已經比人類聰明,只是人還不承認而已。
因此,教育應該從專注教授知識,轉移到傳授創意和價值觀上,
培養創造力、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才是未來生存的必須條件,
“最怕的不是機器學人,而是我們的教育讓人開始學習機器”。
參考來源:馬雲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的演講
作者:楊羽
------------------------
摘要:
蒸汽機釋放了人的體力,但並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
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並沒有讓計算機像人腦一樣去思考。
如果汽車必須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那就永遠跑不快。
因此,智能世界中,不應該讓萬物像人,而是讓萬物都具備學習能力,
“機器具備自己的智能,具備自己的學習方式”。
同時,“人類必須要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
智能世界有三個最主要的要素: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
互聯網是生產關係、雲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數據基於互聯網聯通起來,再加上強大的計算能力,才能進入到智能世界。
因此,智能世界是一個系統,不是一種單一技術可以獨立完成。
所謂人工智能,是人類進入智能世界後,
大量的數據,逼迫人必須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處理這些數據。
對於中國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但馬雲說,他堅信的是“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十超九翻,而且,概率很低。應該做的是在不同的道路上競爭。
所以,他很不喜歡很多科技人員說,美國在做什麼事,中國也必須做;
不喜歡“填補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空白”的說法。
馬雲說:“幹嘛要填補這些空白,應該填補未來的空白。
中美之間的比較沒有多大意義。不是美國有什麼,中國必須得有。”
他也反對數據壟斷的說法,因為數據時代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數據跟物聯網未來十年以後的數據來講,啥都不是。”
我們應該為進入智能時代作何準備。馬雲的回答是:重新思考教育。
馬雲說,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人具備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
育讓人與眾不同。在智能時代,過去人類的技術和知識類工作機器會完成;
人類的優勢是提供體驗、服務和智慧。機器是智能,人類是智慧。
因此,教育應該從專注教授知識,轉移到傳授創意和價值觀上,
培養創造力、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才是未來生存的必須條件,
“最怕的不是機器學人,而是我們的教育讓人開始學習機器”。
馬雲說,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人具備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
育讓人與眾不同。在智能時代,過去人類的技術和知識類工作機器會完成;
人類的優勢是提供體驗、服務和智慧。機器是智能,人類是智慧。
因此,教育應該從專注教授知識,轉移到傳授創意和價值觀上,
培養創造力、想像力和好奇心,這才是未來生存的必須條件,
“最怕的不是機器學人,而是我們的教育讓人開始學習機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