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梁建章和李開復的人工智能觀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專欄文章,
提出除了失業問題之外,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還有其他威脅,
比如經濟失衡和全球權力格局改變。
而攜程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對李開復的預測也逐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有趣的是,兩位大佬的觀點針鋒相對。
我們先來看看李開復的看法。
首先,是目前大家形成共識的一個觀點,人工智能會讓很多現在的工作消失。
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將會顛覆現有的職業和工作版圖,
其中大部分是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崗位也會面臨挑戰。
而那些失去崗位的人,可以通過教育和轉向“人工智能無法做但社會又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比如陪伴老人就醫的義工、孤兒院教導員、戒酒互助社的志願者等“關愛服務”,
這些所謂志願服務工作未來都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
李開復認為,
人工智能時代,相對少數的人工智能企業會獲得大量財富,
這些財富不太會轉移到那些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工作的人手裡。
政府只能通過收稅和調整福利制度來幫助那些受到影響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挑戰是,
他所描繪的未來只在中國和美國是可行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可以向它們規模巨大且成功的人工智能企業收稅,
來支撐其高昂的社會福利方案。而其他國家會面臨兩個難以克服的問題,
首先,人工智能所創造的大量財富也會流入到中國和美國,
人工智能是個“強者更強”的產業,
中美兩國目前已經匯聚了大量人才、市場份額以及能夠調動的數據。
其次,許多國家的人口還在日益增長,在過去這可以成為一種人力資本,
但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一資本卻可能會成為經濟負擔,
因為其中大部分人口將面臨被機器替代工作而下崗失業。
李開復推測,這些國家將來會與中美兩國談判,
以特定人工智能企業在本地用戶中的盈利來換取國家所需要的社會福利補貼,
最終卻會成為中美兩國的經濟依附體,
這樣的經濟發展趨勢也將會重塑當今的地緣政治版圖。
總之,李開復認為未來應該注意最大程度地縮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經濟失衡和貧富差距,
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一個國家內部,也體現在國與國之間。
針對李開復的觀點,梁建章從失業、貧富分化和創新三個層面來提出反駁意見。
梁建章認為短期內,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取代大多數服務工作,
他引用麥肯錫的預測,估計到2050年,現在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而取代一半的工作,理論上講,就能把現在的生產率和每天的薪資提高一倍。
如果工作量不變,人們會有時間和錢去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旅遊和其他高端服務,
服務業的工作需求會吸收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力。
而對於貧富分化問題,梁建章認為這不是個新問題,
我們是會產生一定的擔憂,解決辦法還是要提高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改善教育。
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教育改善能幫政府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至於影響國際關係,梁建章不認為人工智能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這是因為激烈的競爭會讓早期採用者獲得的超額利潤消失。
他認為,一般來說,只要有3個以上接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太多的利潤,
所以雖然中國和美國會成為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
但是其人工智能的公司不會有錢到可以影響國際關係。
最後,梁建章認為與創新有關的工作還是由人類完成。
一方面,讓電腦來做創新可能是太危險。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
人類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種新菜。
創新也不是只由少數天才來做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和意願來參與創新,
而人工智能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能力。與創新相關的工作會不斷增加。
長遠來看,創新不光是解決一個問題,更多的是探索未知的事物。
人類對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飽和,然而人類總是有興趣探索新的器具、
新的故事、新的遊戲,以及探索太空。梁建章說,如果人類不再有探索的慾望,
那麼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貧富差距”難得多的問題。
參考來源:李開復《紐約時報》評論版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The Real Threa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鈦媒體《梁建章發文駁李開復:人工智能不會帶來大量失業,也不影響國際關係格局》
作者:周昶帆
---------------------------------
摘要:
李開復的看法:
1. 人工智能將會顛覆現有的職業和工作版圖
其中大部分是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崗位也會面臨挑戰。
而那些失去崗位的人,可以通過教育和轉向
“人工智能無法做但社會又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比如陪伴老人就醫的義工、孤兒院教導員、戒酒互助社的志願者等“關愛服務”,
這些所謂志願服務工作未來都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
2. 貧富分化更加分化
相對少數的人工智能企業會獲得大量財富,
這些財富不太會轉移到那些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工作的人手裡。
政府只能通過收稅和調整福利制度來幫助那些受到影響的人。
3. 人工智能的未來,只在中國和美國是可行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可以向它們規模巨大且成功的人工智能企業收稅,
來支撐其高昂的社會福利方案。
梁建章提出的反駁:
1. 失業層面
短期內,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取代大多數服務工作,
如麥肯錫的預測,估計到2050年,現在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如果工作量不變,人們會有時間和錢去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
旅遊和其他高端服務,服務業的工作需求會吸收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力。
2. 貧富分化層面
這不是個新問題,解決辦法還是要提高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改善教育。
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教育改善能幫政府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3. 國際層面
一般來說,只要有3個以上接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太多的利潤,
所以雖然中國和美國會成為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
但是其人工智能的公司不會有錢到可以影響國際關係。
4. 創新層面
創新有關的工作還是由人類完成。
一方面,讓電腦來做創新可能是太危險。
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
人類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種新菜。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專欄文章,
提出除了失業問題之外,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還有其他威脅,
比如經濟失衡和全球權力格局改變。
而攜程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對李開復的預測也逐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有趣的是,兩位大佬的觀點針鋒相對。
我們先來看看李開復的看法。
首先,是目前大家形成共識的一個觀點,人工智能會讓很多現在的工作消失。
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將會顛覆現有的職業和工作版圖,
其中大部分是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崗位也會面臨挑戰。
而那些失去崗位的人,可以通過教育和轉向“人工智能無法做但社會又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比如陪伴老人就醫的義工、孤兒院教導員、戒酒互助社的志願者等“關愛服務”,
這些所謂志願服務工作未來都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
李開復認為,
人工智能時代,相對少數的人工智能企業會獲得大量財富,
這些財富不太會轉移到那些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工作的人手裡。
政府只能通過收稅和調整福利制度來幫助那些受到影響的人。
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挑戰是,
他所描繪的未來只在中國和美國是可行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可以向它們規模巨大且成功的人工智能企業收稅,
來支撐其高昂的社會福利方案。而其他國家會面臨兩個難以克服的問題,
首先,人工智能所創造的大量財富也會流入到中國和美國,
人工智能是個“強者更強”的產業,
中美兩國目前已經匯聚了大量人才、市場份額以及能夠調動的數據。
其次,許多國家的人口還在日益增長,在過去這可以成為一種人力資本,
但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一資本卻可能會成為經濟負擔,
因為其中大部分人口將面臨被機器替代工作而下崗失業。
李開復推測,這些國家將來會與中美兩國談判,
以特定人工智能企業在本地用戶中的盈利來換取國家所需要的社會福利補貼,
最終卻會成為中美兩國的經濟依附體,
這樣的經濟發展趨勢也將會重塑當今的地緣政治版圖。
總之,李開復認為未來應該注意最大程度地縮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經濟失衡和貧富差距,
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一個國家內部,也體現在國與國之間。
針對李開復的觀點,梁建章從失業、貧富分化和創新三個層面來提出反駁意見。
梁建章認為短期內,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取代大多數服務工作,
他引用麥肯錫的預測,估計到2050年,現在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而取代一半的工作,理論上講,就能把現在的生產率和每天的薪資提高一倍。
如果工作量不變,人們會有時間和錢去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旅遊和其他高端服務,
服務業的工作需求會吸收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力。
而對於貧富分化問題,梁建章認為這不是個新問題,
我們是會產生一定的擔憂,解決辦法還是要提高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改善教育。
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教育改善能幫政府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至於影響國際關係,梁建章不認為人工智能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這是因為激烈的競爭會讓早期採用者獲得的超額利潤消失。
他認為,一般來說,只要有3個以上接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太多的利潤,
所以雖然中國和美國會成為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
但是其人工智能的公司不會有錢到可以影響國際關係。
最後,梁建章認為與創新有關的工作還是由人類完成。
一方面,讓電腦來做創新可能是太危險。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
人類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種新菜。
創新也不是只由少數天才來做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有能力和意願來參與創新,
而人工智能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能力。與創新相關的工作會不斷增加。
長遠來看,創新不光是解決一個問題,更多的是探索未知的事物。
人類對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飽和,然而人類總是有興趣探索新的器具、
新的故事、新的遊戲,以及探索太空。梁建章說,如果人類不再有探索的慾望,
那麼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貧富差距”難得多的問題。
參考來源:李開復《紐約時報》評論版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The Real Threa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鈦媒體《梁建章發文駁李開復:人工智能不會帶來大量失業,也不影響國際關係格局》
作者:周昶帆
---------------------------------
摘要:
李開復的看法:
1. 人工智能將會顛覆現有的職業和工作版圖
其中大部分是低薪工作,但某些高薪崗位也會面臨挑戰。
而那些失去崗位的人,可以通過教育和轉向
“人工智能無法做但社會又有需要的工作”中去,
比如陪伴老人就醫的義工、孤兒院教導員、戒酒互助社的志願者等“關愛服務”,
這些所謂志願服務工作未來都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
2. 貧富分化更加分化
相對少數的人工智能企業會獲得大量財富,
這些財富不太會轉移到那些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工作的人手裡。
政府只能通過收稅和調整福利制度來幫助那些受到影響的人。
3. 人工智能的未來,只在中國和美國是可行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可以向它們規模巨大且成功的人工智能企業收稅,
來支撐其高昂的社會福利方案。
梁建章提出的反駁:
1. 失業層面
短期內,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取代大多數服務工作,
如麥肯錫的預測,估計到2050年,現在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
如果工作量不變,人們會有時間和錢去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
旅遊和其他高端服務,服務業的工作需求會吸收人工智能取代的勞動力。
2. 貧富分化層面
這不是個新問題,解決辦法還是要提高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改善教育。
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教育改善能幫政府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3. 國際層面
一般來說,只要有3個以上接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太多的利潤,
所以雖然中國和美國會成為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
但是其人工智能的公司不會有錢到可以影響國際關係。
4. 創新層面
創新有關的工作還是由人類完成。
一方面,讓電腦來做創新可能是太危險。
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
人類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種新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