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莫言:不可能要求作家完全創新
在文學史上有一個魔咒,那就是,當一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
就很難再拿出媲美自己巔峰時期的作品。似乎這個榮譽過於沉重,把才華壓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9月14日接受了記者的群訪。鳳凰文化把整個採訪過程整理了下來。
在採訪中,莫言承認諾貝爾文學獎對自己產生了壓力,
他說,“客觀地來看這個問題,是存在的”,寫作的時候會更謹慎,
“過去比如差不多了,那就出版了,或者就發表吧,現在可能說再放放,
再拖拖,再改改,所以更加地慎重,希望更加完美一點。”
當然,他也說,寫作時還是要放下包袱,不要讓諾獎變成一個沉重的冠冕壓著自己。
莫言如此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
“寫的時候我就是一個作者,我甚至要忘掉讀者。
作家當然是為讀者寫作的,但是作家在寫作的時候,
應該是不要去想,這樣寫讀者會不高興,還是應該按照自己想法寫,跟著自己的感覺寫。
有一萬個讀者就可能有一萬個想法,一個作家,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審美的趣味、愛好,
所以只能根據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對人生的理解,來確定你的寫作。”
莫言在獲獎之後的五年內都沒出版過作品,
直到不久前在《收穫》和《人民文學》上發表詩歌和小說。
莫言對此的解釋是:
“要求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這也不現實,而且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沒有意義。
我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
所以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個短篇小說,換一個《阿Q正傳》,
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作品,
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他的新作也仍然是延續之前的風格,寫農村題材和高密東北鄉,
莫言說:“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作家,或者對任何一個藝術家來講,
所謂的創新,不可能寫出一部完全的、全新的作品,
都是在一種舊有的模式上,在邊緣的一種突破。
就像人不可能一下子從猿人進化成人,它是一步步進化成人的,一點一點的。 ”
-------------------------
摘要:
莫言如此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
“寫的時候我就是一個作者,我甚至要忘掉讀者。
作家當然是為讀者寫作的,但是作家在寫作的時候,應該是不要去想,
這樣寫讀者會不高興,還是應該按照自己想法寫,跟著自己的感覺寫。
有一萬個讀者就可能有一萬個想法,一個作家,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審美的趣味、愛好,
所以只能根據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對人生的理解,來確定你的寫作。”
莫言在獲獎之後的五年內都沒出版過作品,
直到不久前在《收穫》和《人民文學》上發表詩歌和小說。
莫言對此的解釋是:
“要求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這也不現實,而且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沒有意義。
我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
所以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個短篇小說,換一個《阿Q正傳》,
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作品,
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他的新作也仍然是延續之前的風格,
莫言說:「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作家,或者對任何一個藝術家來講,
所謂的創新,不可能寫出一部完全的、全新的作品,
都是在一種舊有的模式上,在邊緣的一種突破。」
在文學史上有一個魔咒,那就是,當一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
就很難再拿出媲美自己巔峰時期的作品。似乎這個榮譽過於沉重,把才華壓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9月14日接受了記者的群訪。鳳凰文化把整個採訪過程整理了下來。
在採訪中,莫言承認諾貝爾文學獎對自己產生了壓力,
他說,“客觀地來看這個問題,是存在的”,寫作的時候會更謹慎,
“過去比如差不多了,那就出版了,或者就發表吧,現在可能說再放放,
再拖拖,再改改,所以更加地慎重,希望更加完美一點。”
當然,他也說,寫作時還是要放下包袱,不要讓諾獎變成一個沉重的冠冕壓著自己。
莫言如此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
“寫的時候我就是一個作者,我甚至要忘掉讀者。
作家當然是為讀者寫作的,但是作家在寫作的時候,
應該是不要去想,這樣寫讀者會不高興,還是應該按照自己想法寫,跟著自己的感覺寫。
有一萬個讀者就可能有一萬個想法,一個作家,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審美的趣味、愛好,
所以只能根據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對人生的理解,來確定你的寫作。”
莫言在獲獎之後的五年內都沒出版過作品,
直到不久前在《收穫》和《人民文學》上發表詩歌和小說。
莫言對此的解釋是:
“要求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這也不現實,而且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沒有意義。
我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
所以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個短篇小說,換一個《阿Q正傳》,
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作品,
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他的新作也仍然是延續之前的風格,寫農村題材和高密東北鄉,
莫言說:“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作家,或者對任何一個藝術家來講,
所謂的創新,不可能寫出一部完全的、全新的作品,
都是在一種舊有的模式上,在邊緣的一種突破。
就像人不可能一下子從猿人進化成人,它是一步步進化成人的,一點一點的。 ”
-------------------------
摘要:
莫言如此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
“寫的時候我就是一個作者,我甚至要忘掉讀者。
作家當然是為讀者寫作的,但是作家在寫作的時候,應該是不要去想,
這樣寫讀者會不高興,還是應該按照自己想法寫,跟著自己的感覺寫。
有一萬個讀者就可能有一萬個想法,一個作家,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審美的趣味、愛好,
所以只能根據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對人生的理解,來確定你的寫作。”
莫言在獲獎之後的五年內都沒出版過作品,
直到不久前在《收穫》和《人民文學》上發表詩歌和小說。
莫言對此的解釋是:
“要求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這也不現實,而且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沒有意義。
我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
所以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個短篇小說,換一個《阿Q正傳》,
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作品,
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他的新作也仍然是延續之前的風格,
莫言說:「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作家,或者對任何一個藝術家來講,
所謂的創新,不可能寫出一部完全的、全新的作品,
都是在一種舊有的模式上,在邊緣的一種突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