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有何不同·下
從他的這本書裡,我試著總結出一些萬斯認為導致這種糟糕狀況的原因。
這些原因,對於理解人們為何陷入貧窮,以及為什麼階層流動變難,都有啟發。
首先是對成功的認識。萬斯說,在他生活的群體中,人們會把成功的人分成兩類。
第一類靠的運氣,這些人出身好,含著金鑰匙出生,因此注定要成功;
第二類人靠天才,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因此也很容易成功。
這種認識,讓大家認為,辛勤的努力不如天生的才能重要。
萬斯回憶,自己家那時有一個鄰居,
經常抱怨說,利用現有體制的人太多了,那些勤勞的人根本得不到需要的幫助。
她認為其他成功的人都靠的是招搖撞騙,
但是她自己一輩子都沒有工作過,靠的是政府救濟。
而在米德爾敦這個城市,30%的年輕人一星期工作時間加起來不超過20個小時,
但沒有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懶惰。
要知道,在矽谷和紐約這些地方,經常會有人誇耀自己一天就可以工作20個小時。
然後,在這種認識論的主導下,小孩子有時會分不清楚知識和智力。
他們輕易的就會放棄努力,以為是自己太笨了,但事實上這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
萬斯舉了一個例子,
在他一年級時,學校會玩一個遊戲,
老師宣布一個數字,然後列出正確數學方程式的孩子會得到獎勵。
有一天,老師宣布的數字是30,孩子們紛紛列出29加1,15加15這樣的方程式。
萬斯得意洋洋列出了50減20。老師馬上對他贊不絕口,因為他第一個列出了減法。
但是下一個孩子說:10乘3。
萬斯當時的反應是,他連乘法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他以為是因為天生太笨了,所以才不知道。
“對於一個想在學校好好表現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我那尚未成熟的大腦並不明白智力和知識之間的區別。我認為自己是個笨蛋。”
好在,他的外公幫助他認識到這一點,還幫助他補習數學。
但是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小孩,出身單親家庭,
母親忙著工作可能還吸毒,不停換男朋友,根本沒人管。
萬斯說,當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長大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律師、銀行家。
更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其他的孩子早就開始了對將來出人頭地的競爭。
第三是家庭和生活方式。
萬斯的一個姨媽嫁給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
萬斯的外婆說,姨媽和姨夫之間從來不吵架,也不相互大喊大叫,原因是,姨夫是個聖人。
這是萬斯第一次發現,原來家庭成員說話是很和氣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大鬧。
後來,他慢慢了解到姨夫的整個家庭,
發現其實人家整個家裡的人都這樣,在公眾場合從來不會對彼此大喊大叫,
而且,在私下場合也都是和顏悅色,有事情好好商量。
萬斯在外婆的堅持下,在一個雜貨店找了份兼職工作,做收銀員。
這份工作也讓他了解到更多。他發現,有些人來雜貨店匆匆忙忙,
拿到東西就走,有些人是很放鬆地在貨架之間穿行,仔細地劃掉購物清單的每項物品。
有些顧客買一大堆灌裝和冷凍食品。有的人推到收銀台的購物車裡滿是新鮮食物。
越是匆忙的顧客,越有可能購買熟食和冷凍食物,也越有可能是窮人。
怎麼判斷出是窮人呢?一個方法當然是看衣著;
另一個方法是,買單的時候付款的方式,
窮人會用美國政府發放的作為救濟窮人福利的食品券。
過了幾個月,有一天,萬斯回家後問他的外婆,為什麼只有窮人會買嬰幼兒奶粉。
“難道富人家就沒有嬰兒嗎?”外婆回答不上來。
他過了很多年之後才知道,中產階層和有錢人家庭,更傾向於用母乳喂養孩子。
萬斯還看到了窮人是怎麼揩福利制度的油的。
食品券只能用來買飲料跟食物,於是,就有人用食品券買很多汽水,
買單時再減價賣給雜貨店換現金,然後,把要買的東西分開結算,用食品券買食物,
用現金買啤酒、紅酒還有香煙。然後他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階層。
這個階層裡,有人努力工作,想要往上走,
但也有人寧肯就靠失業救濟金工作,還發明出了生存技巧。
所以,萬斯總結說,社會流動不只是財富多寡等經濟學問題,還關乎生活方式的變化。
和窮人相比,中產階層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準則。
第四是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什麼。
萬斯為了交大學學費,曾經在一個地磚工廠打工。
這份工作報酬其實還可以,就是有些辛苦。老闆一直苦惱的問題就是,
工人流動性特別大,年輕人經常是幹幾天就不幹了。
萬斯就看到自己同時期工作的一個年輕人,很隨意就放棄了這份工作。
儘管這個年輕人有各種需要工作的理由,
比如要供養未來的妻子還有即將出生的孩子,
但他卻丟掉一份不錯的有著很好醫療保險的工作。
而且,萬斯說:“更令人不安的是,當丟掉自己工作的時候,
他還認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身上缺少一種主觀能動作用,
他認為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掌控很少,總是想要責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萬斯認為,什麼都不信的人,當然就沒有辦法有效參與到社會運作和社會協作裡,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會努力;
如果你認為即使你嘗試了也很難取得進步,那麼你會覺得幹嘛還要嘗試呢?”
這就是在美國引發轟動的書《鄉下人的悲歌》能給我們的啟發,
窮人和中產階層以及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
才是最致命的,絕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本期文章內容評論的書籍:《鄉下人的悲歌》,作者JD萬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章:《比爾·蓋茨2017夏季書單:這5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澎湃新聞編譯。
作者:李翔
------------------------------
摘要:
窮人思維:
1. 對成功的認識
人們會把成功的人分成兩類。
第一類靠的運氣,這些人出身好,含著金鑰匙出生,因此註定要成功;
第二類人靠天才,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因此也很容易成功。
這種認識,讓大家認為,辛勤的努力不如天生的才能重要。
然後,在這種認識論的主導下,小孩子有時會分不清楚知識和智力。
他們輕易的就會放棄努力,以為是自己太笨了,但事實上這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
萬斯說,當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長大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律師、銀行家。
更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其他的孩子早就開始了對將來出人頭地的競爭。
2. 家庭和生活方式
萬斯的一個姨媽嫁給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
萬斯的外婆說,姨媽和姨夫之間從來不吵架,也不相互大喊大叫,
原因是,姨夫是個聖人。
這是萬斯第一次發現,原來家庭成員說話是很和氣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大鬧。
後來,他慢慢了解到姨夫的整個家庭,發現其實人家整個家裡的人都這樣,
在公眾場合從來不會對彼此大喊大叫,
而且,在私下場合也都是和顏悅色,有事情好好商量。
3. 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什麼
什麼都不信的人,當然就沒有辦法有效參與到社會運作和社會協作裡,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會努力;
如果你認為即使你嘗試了也很難取得進步,那麼你會覺得幹嘛還要嘗試呢?”
從他的這本書裡,我試著總結出一些萬斯認為導致這種糟糕狀況的原因。
這些原因,對於理解人們為何陷入貧窮,以及為什麼階層流動變難,都有啟發。
首先是對成功的認識。萬斯說,在他生活的群體中,人們會把成功的人分成兩類。
第一類靠的運氣,這些人出身好,含著金鑰匙出生,因此注定要成功;
第二類人靠天才,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因此也很容易成功。
這種認識,讓大家認為,辛勤的努力不如天生的才能重要。
萬斯回憶,自己家那時有一個鄰居,
經常抱怨說,利用現有體制的人太多了,那些勤勞的人根本得不到需要的幫助。
她認為其他成功的人都靠的是招搖撞騙,
但是她自己一輩子都沒有工作過,靠的是政府救濟。
而在米德爾敦這個城市,30%的年輕人一星期工作時間加起來不超過20個小時,
但沒有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懶惰。
要知道,在矽谷和紐約這些地方,經常會有人誇耀自己一天就可以工作20個小時。
然後,在這種認識論的主導下,小孩子有時會分不清楚知識和智力。
他們輕易的就會放棄努力,以為是自己太笨了,但事實上這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
萬斯舉了一個例子,
在他一年級時,學校會玩一個遊戲,
老師宣布一個數字,然後列出正確數學方程式的孩子會得到獎勵。
有一天,老師宣布的數字是30,孩子們紛紛列出29加1,15加15這樣的方程式。
萬斯得意洋洋列出了50減20。老師馬上對他贊不絕口,因為他第一個列出了減法。
但是下一個孩子說:10乘3。
萬斯當時的反應是,他連乘法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他以為是因為天生太笨了,所以才不知道。
“對於一個想在學校好好表現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我那尚未成熟的大腦並不明白智力和知識之間的區別。我認為自己是個笨蛋。”
好在,他的外公幫助他認識到這一點,還幫助他補習數學。
但是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小孩,出身單親家庭,
母親忙著工作可能還吸毒,不停換男朋友,根本沒人管。
萬斯說,當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長大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律師、銀行家。
更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其他的孩子早就開始了對將來出人頭地的競爭。
第三是家庭和生活方式。
萬斯的一個姨媽嫁給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
萬斯的外婆說,姨媽和姨夫之間從來不吵架,也不相互大喊大叫,原因是,姨夫是個聖人。
這是萬斯第一次發現,原來家庭成員說話是很和氣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大鬧。
後來,他慢慢了解到姨夫的整個家庭,
發現其實人家整個家裡的人都這樣,在公眾場合從來不會對彼此大喊大叫,
而且,在私下場合也都是和顏悅色,有事情好好商量。
萬斯在外婆的堅持下,在一個雜貨店找了份兼職工作,做收銀員。
這份工作也讓他了解到更多。他發現,有些人來雜貨店匆匆忙忙,
拿到東西就走,有些人是很放鬆地在貨架之間穿行,仔細地劃掉購物清單的每項物品。
有些顧客買一大堆灌裝和冷凍食品。有的人推到收銀台的購物車裡滿是新鮮食物。
越是匆忙的顧客,越有可能購買熟食和冷凍食物,也越有可能是窮人。
怎麼判斷出是窮人呢?一個方法當然是看衣著;
另一個方法是,買單的時候付款的方式,
窮人會用美國政府發放的作為救濟窮人福利的食品券。
過了幾個月,有一天,萬斯回家後問他的外婆,為什麼只有窮人會買嬰幼兒奶粉。
“難道富人家就沒有嬰兒嗎?”外婆回答不上來。
他過了很多年之後才知道,中產階層和有錢人家庭,更傾向於用母乳喂養孩子。
萬斯還看到了窮人是怎麼揩福利制度的油的。
食品券只能用來買飲料跟食物,於是,就有人用食品券買很多汽水,
買單時再減價賣給雜貨店換現金,然後,把要買的東西分開結算,用食品券買食物,
用現金買啤酒、紅酒還有香煙。然後他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階層。
這個階層裡,有人努力工作,想要往上走,
但也有人寧肯就靠失業救濟金工作,還發明出了生存技巧。
所以,萬斯總結說,社會流動不只是財富多寡等經濟學問題,還關乎生活方式的變化。
和窮人相比,中產階層有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活準則。
第四是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什麼。
萬斯為了交大學學費,曾經在一個地磚工廠打工。
這份工作報酬其實還可以,就是有些辛苦。老闆一直苦惱的問題就是,
工人流動性特別大,年輕人經常是幹幾天就不幹了。
萬斯就看到自己同時期工作的一個年輕人,很隨意就放棄了這份工作。
儘管這個年輕人有各種需要工作的理由,
比如要供養未來的妻子還有即將出生的孩子,
但他卻丟掉一份不錯的有著很好醫療保險的工作。
而且,萬斯說:“更令人不安的是,當丟掉自己工作的時候,
他還認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身上缺少一種主觀能動作用,
他認為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掌控很少,總是想要責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萬斯認為,什麼都不信的人,當然就沒有辦法有效參與到社會運作和社會協作裡,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會努力;
如果你認為即使你嘗試了也很難取得進步,那麼你會覺得幹嘛還要嘗試呢?”
這就是在美國引發轟動的書《鄉下人的悲歌》能給我們的啟發,
窮人和中產階層以及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
才是最致命的,絕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本期文章內容評論的書籍:《鄉下人的悲歌》,作者JD萬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章:《比爾·蓋茨2017夏季書單:這5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澎湃新聞編譯。
作者:李翔
------------------------------
摘要:
窮人思維:
1. 對成功的認識
人們會把成功的人分成兩類。
第一類靠的運氣,這些人出身好,含著金鑰匙出生,因此註定要成功;
第二類人靠天才,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因此也很容易成功。
這種認識,讓大家認為,辛勤的努力不如天生的才能重要。
然後,在這種認識論的主導下,小孩子有時會分不清楚知識和智力。
他們輕易的就會放棄努力,以為是自己太笨了,但事實上這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彌補。
萬斯說,當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長大瞭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律師、銀行家。
更不知道,在其他地方,其他的孩子早就開始了對將來出人頭地的競爭。
2. 家庭和生活方式
萬斯的一個姨媽嫁給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人。
萬斯的外婆說,姨媽和姨夫之間從來不吵架,也不相互大喊大叫,
原因是,姨夫是個聖人。
這是萬斯第一次發現,原來家庭成員說話是很和氣的,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大鬧。
後來,他慢慢了解到姨夫的整個家庭,發現其實人家整個家裡的人都這樣,
在公眾場合從來不會對彼此大喊大叫,
而且,在私下場合也都是和顏悅色,有事情好好商量。
3. 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什麼
什麼都不信的人,當然就沒有辦法有效參與到社會運作和社會協作裡,
“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會努力;
如果你認為即使你嘗試了也很難取得進步,那麼你會覺得幹嘛還要嘗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