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內參-教育-如何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

出處:如何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


孩子不喜歡上學,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得到訂閱專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的主理人Dr.魏在專欄說,
孩子不喜歡上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認知科學家發現,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孩子天生就不喜歡上學。
Dr.魏在專欄裡介紹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格林厄姆。
書裡介紹了一些認知科學原理,並且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教育原則。

第一,人類天生好奇,但並不是天生擅長思考。
學習是需要思考的,但人類的行動更多地依靠記憶。
比如去餐館點菜,想不出來吃什麼,點原來點過的就可以了,
這樣最節省認知資源,或者說最省腦子。
我們之所以有時候願意思考,
是因為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人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問題太難或者太容易都不行,太容易會讓人覺得無聊,太難會讓人有挫折感,
所以難度適中最好。也就是說,讓孩子喜歡學習,給孩子的問題難度要適中。


第二,事實性知識比技能優先。
很多人不提倡死記硬背,提倡批判性思維,
但是像推理、判斷等思考過程,是需要調用基本的背景知識的。
比如我問你,蜜蜂、螞蟻、蜘蛛、蜻蜓,哪個不是昆蟲?
要想做這個判斷,你就要知道昆蟲的定義,
知道蜜蜂、螞蟻、蜘蛛、蜻蜓的身體構成,這些都是事實性知識。
知道得越多,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
所以家長應該儘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
比如讓孩子閱讀,參觀博物館,帶孩子旅遊,或者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都很有效。


第三,我們是通過已有知識來理解新知識的,大腦傾向於選擇具體的知識
比如,你問孩子,你有三個蘋果,再給你兩個,現在有幾個?孩子會回答說5個。
但你換個問法,路邊有三棵樹,有人又種了兩棵,現在路邊一共有幾棵樹?
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了。因為和蘋果比起來,種樹是孩子比較陌生的事情。
用不熟悉的例子來學習數學這樣的抽象知識,孩子就會遇到困難。
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盡可能多舉跟孩子經驗有關的事情。

Dr.魏說,完全不費力的學習是不存在的,
家長要做的是,根據認知規律,給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環境和學習材料。


-------------------------------
摘要:
1. 人類天生好奇,但並不是天生擅長思考
 我們之所以有時候願意思考,
 是因為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人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問題太難或者太容易都不行,太容易會讓人覺得無聊,太難會讓人有挫折感,
 所以難度適中最好。也就是說,讓孩子喜歡學習,給孩子的問題難度要適中。
2. 事實性知識比技能優先
 很多人不提倡死記硬背,提倡批判性思維,
 但是像推理、判斷等思考過程,是需要調用基本的背景知識的。
 比如我問你,蜜蜂、螞蟻、蜘蛛、蜻蜓,哪個不是昆蟲?
 要想做這個判斷,你就要知道昆蟲的定義,
 知道蜜蜂、螞蟻、蜘蛛、蜻蜓的身體構成,這些都是事實性知識。
 知道得越多,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
 所以家長應該儘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
 比如讓孩子閱讀,參觀博物館,帶孩子旅遊,或者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都很有效。
3. 通過已有知識來理解新知識的,大腦傾向於選擇具體的知識
 比如,你問孩子,你有三個蘋果,再給你兩個,現在有幾個?孩子會回答說5個。
 但你換個問法,路邊有三棵樹,有人又種了兩棵,現在路邊一共有幾棵樹?
 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了。因為和蘋果比起來,種樹是孩子比較陌生的事情。
 用不熟悉的例子來學習數學這樣的抽象知識,孩子就會遇到困難。
 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盡可能多舉跟孩子經驗有關的事情。
完全不費力的學習是不存在的,
家長要做的是,根據認知規律,給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環境和學習材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