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內參-職場-如何應對職場霸凌

出處:如何應對職場霸凌


很多人都聽說過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欺凌和壓迫行為,
包括肢體和言語的攻擊,嚴重的時候會讓受害的學生都不想去上學。
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也不時會被報導出來。但是,職場霸凌行為討論的卻比較少。

職場霸凌行為可能是由性格暴躁的極品老闆帶來的,也有可能是同事之間的。
舉個例子,我們從前段時間優步的眾多負面新聞中,
就能看到,這家公司肯定存在職場霸凌行為。
比如,優步一個城市的負責人在開會時拿杯子砸自己的同事,
在正常公司中,人力資源部會介入調查,但是由於這位負責人業績一向很好,就被原諒了;
再比如,對女性員工的歧視行為等。

很多公司可能不會像優步表現得那麼極端,並且被報導出來,
但是我們肯定都聽說過發生在職場中的種種霸凌行為。
如果面對這種情況,除了辭職走人,一個人還能如何應對呢?

羅伯特·薩頓(Robert Sutton)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和組織行為學教授。
他也是一些管理學暢銷書的作者。他出版過的書包括:
《管理的真相:事實、傳言與胡扯》、《混蛋止步法則》、《好老闆,壞老闆》等。
在他的新書《如何應對無視你的人》(How to Deal With People Who Treat You Like Dirt)中,
就給出了應對職場霸凌行為的方法。 《華爾街日報》刊登了這本書的部分內容。
通過跟職場欺凌行為的受害者的數千次訪談,薩頓給出了6個建議,供你參考。

1.保持距離,有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個原因是隨著距離變遠,溝通會變少。
一項研究發現,和座位相隔20米的同事相比,
人們跟座位相隔2米的同事定期聊天的概率高出三倍。 
2013年至2015年間,一項追踪了一家科技公司2000名員工的研究表明,
如果一位有不好行為的員工坐在你附近,你自己表現出不好行為的概率會上升1.5倍;
而且,座位距離表現不好員工8米以內的人離職概率也高出一倍。


2.減少互動,並放慢互動節奏。
盡可能減少對負面行為同事的回應,如果要回應,也要過上一陣再冷靜和沈著地回應。
因為你的即時回應,反而是在增強負面行為實施者的動力。
薩頓教授說,這是他從自己的一個博士生身上學到的。
這個博士生之前的導師非常情緒化,
會給她發郵件進行人身攻擊或者在凌晨兩點打電話罵她。
開始時,她會迅速回應,結果反而讓導師得寸進尺。
後來,她就放慢了回應速度,開始時是過幾個小時再回應,然後過幾天,幾個禮拜再回應。
她相信,這個技巧幫助她保持了正常心態,並完成了學習。


3.建立預警系統就像電影中,難搞的老闆進入辦公室之前,會有人通知大家,
大Boss馬上要來了,然後每個人就會進入另一種狀態。


4.轉換自己的視角,也就是用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正經歷的一切。
比如,告訴自己不能怪你(“她就是個垃圾,垃圾人做垃圾事”)、
降低事情的嚴重性(“這只是件小事”)、
關注好的方面(“確實,我老闆就是個極品,但他也教了我很多”),
以及把眼界放高(米歇爾·奧巴馬說過:“他人往低處淪陷,我們往高處前行”)。

其他轉換視角的方法包括:
站在遙遠的未來看待自己當前的困境——這不算什麼;
告訴自己這終將過去,未來卻很美好。
比如,一位空軍學院的學員寫信告訴薩頓,當高年級學生欺負他時,他會跟自己說,
相比於幾年後成為飛行員而言,眼下的折磨微不足道。最終他也如願以償當上了飛行員;
以及,通過轉換身份來實現情感脫離,比如薩頓認識的一個大學行政工作人員,
碰到非常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的同事時,會假裝自己是一名醫生,
專門診斷罕見極端的垃圾性格病例,他會告訴自己,這個病例不錯啊!


5.努力化敵為友
心理學家說,存在一種”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國父之一,是傑出的作家、發明家和政治家。
在他年輕時,有一位同齡人公開發表演講抨擊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沒有罵回去,而是給批評者寫了封信,請求借一本自己沒有的書。
那個人把書送了過來。不久後,富蘭克林把書還給人家,還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富蘭克林說,那個人“自此之後為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這份友誼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富蘭克林效應就是,
我們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不喜歡不喜歡自己的人。


6.確認一下,自己是否就是職場惡霸。
薩頓說,根據《美國職場欺凌調查》 ,
近一半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曾經被欺凌或者目睹職場欺凌行為,
但只有不到1%的人承認自己就是那個作惡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認清自己總是最難得。
不過,薩頓說,我們最好還是搞明白其他人是如何看待我們的。

以上就是管理學家給出的6個應對職場霸凌行為的建議,希望對你開開心心上班有幫助。


---------------------------
摘要:
1. 保持距離
 一個原因是隨著距離變遠,溝通會變少。
 一項研究發現,和座位相隔20米的同事相比,
 人們跟座位相隔2米的同事定期聊天的概率高出三倍。
 2013年至2015年間,一項追踪了一家科技公司2000名員工的研究表明,
 如果一位有不好行為的員工坐在你附近,你自己表現出不好行為的概率會上升1.5倍;
 而且,座位距離表現不好員工8米以內的人離職概率也高出一倍。
2. 減少互動
 盡可能減少對負面行為同事的回應,如果要回應,也要過上一陣再冷靜和沈著地回應。
 因為你的即時回應,反而是在增強負面行為實施者的動力。
 作者說,這是他從自己的一個博士生身上學到的。
 這個博士生之前的導師非常情緒化,
 會給她發郵件進行人身攻擊或者在凌晨兩點打電話罵她。
 開始時,她會迅速回應,結果反而讓導師得寸進尺。
 後來,她就放慢了回應速度,開始時是過幾個小時再回應,
 然後過幾天,幾個禮拜再回應。
 她相信,這個技巧幫助她保持了正常心態,並完成了學習。
3. 建立預警系統
 就像電影中,難搞的老闆進入辦公室之前,會有人通知大家,
 大Boss馬上要來了,然後每個人就會進入另一種狀態。
4. 轉換自己的視角
 用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正經歷的一切。
 比如,告訴自己不能怪你(“她就是個垃圾,垃圾人做垃圾事”)、
 降低事情的嚴重性(“這只是件小事”)、
 關注好的方面(“確實,我老闆就是個極品,但他也教了我很多”),
 以及把眼界放高(米歇爾·奧巴馬說過:“他人往低處淪陷,我們往高處前行”)。
5. 努力化敵為友
 心理學家說,存在一種”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
6. 確認一下,自己是否就是職場惡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