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得到-表達-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晰表達觀點

文章出處: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晰表達觀點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想說明白一件事,結果說了很多對方還是沒明白?
怎麼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最近,公眾號“饅頭商學院”發了篇文章,
提出了一個思考的方式叫結構思考力,我們來聽一下是怎麼回事。

先想像這麼一個場景,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有一天下屬給你匯報工作,
他在電話是這麼說的:
領導你好,劉經理來電話說系統出了問題,四點鐘他不能參加會議了;
小張說他晚一點開會也可以,但最好別在十一點半之前;
而且明天的會議室已經有人預定了,但是星期五還是空著的;
還有王總的秘書說,王總明天要很晚才能從外地回來,
所以我建議把會議的時間定在周五的十點,您看行嗎?

如果你是老闆,聽到這種匯報是什麼感覺?
是不是完全不知道這個下屬說的重點在哪兒?
這裡,就需要結構思考力來幫我們捋清思路了。什麼是結構思考力呢?
它是一種強調先總後分的立體化思維,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樹狀圖,
最上面的是中心思想,它有幾個分支,是支撐中心思想的理由;
每個分支下面還有小分支,就是支撐理由的子理由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別急,文章還根據結構思考力提出了三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第一,想表達清晰就要結論先行。
想想剛才的案例,在下屬的表達中有結論有原因,
結論就是他建議把開會的時間定在週五十點,其他的都是詳細的理由。
我們要想清晰地表達,必須要先說結論。為什麼呢?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們都特別希望很快明白對方表達的觀點是什麼,而且越明確越好。
這和我們日常交流的方式是相反的。平常我們都習慣怎麼說呢?
比如你和一個老同學多年不見,他來你的城市出差,你們就在星巴克里聊了半個小時。
前28分鐘他都在回憶當年的校園生活,最後兩分鐘終於說這次來主要是想借點錢。
這是我們習慣的表達方式。但在正式場合下,為了提高效率,
應該先說結論,再分說理由,就會更有說服力、更清晰。


第二,表達時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概括。
還是剛剛的案例,下屬說了那麼多原因,這些原因可不可以分類呢?
比如說,有些是關於人的原因,有些是關於會議室的,
當你把這些進行分類之後,別人聽得就更清晰了。
但在日常生活裡,你會發現有些人分類表達確實很有條理,
但是聽的人還是覺得信息量太大,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在說很多個並列的原因時,他沒有概括。

拿最開始的例子來說,人的原因能概括成什麼?
王總、劉經理還有小張各有各的情況,但周五的時間都ok,對吧?
那把三個人概括到一起說,信息傳遞的效率就更高一些。


第三,表達時還要注意邏輯的遞進,說很多原因時要有先後順序。
剛才提到的王總、劉經理還有小張,是按職務順序。
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順序來說,比如時間順序,結構順序。
當你的表達有了明確的順序後,聽的人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按照這三個方法,我們看看最前面說的那個案例的標準答案是什麼,
可以這樣說:
領導你好,我們能不能把今天下午四點的會改到週五上午十點?
因為周五王總、劉經理還有小張都有空參加會議,而且週五會議室空著可以預定。
你看,這樣表達就變得簡潔明了了。
如果老闆還有疑問,你就可以展開說每個人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如果畫一個結構思考力的樹狀圖的話,就很明確了。
最上面的中心思想就是下午的會改到週五上午十點開,
支撐中心思想的理由有兩個,理由一是參會的人周五都方便,理由二是會議室可以接待。
然後理由下面可以再分三個分支,分別是王總、劉經理、小張的理由分別是什麼。

以上就是“怎樣在短時間裡清晰表達觀點”的方法,我們總結一下,
第一,表述時要結論先行;
第二,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概括;
第三,要注意信息的邏輯遞進。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饅頭商學院”(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晰表達觀點,並有效說服他人?)
稿:一顆得意的荷包蛋
轉載:得到

--------------
主旨:
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強調先總後分的立體化思維,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張樹狀圖,最上面的是中心思想,
它有幾個分支,是支撐中心思想的理由;
每個分支下面還有小分支,就是支撐理由的子理由。
下面提出了三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1. 表述時要結論先行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

 他們都特別希望很快明白對方表達的觀點是什麼,而且越明確越好。
2. 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概括
3. 要注意信息的邏輯遞進

 當你的表達有了明確的順序後,聽的人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