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得到-教育-未來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文章出處:未來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教育對每個中國家庭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家長們寧可餓肚子,也不會虧待孩子的教育。在現如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
急速變動的時代,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才能不被落下?
教育領域在未來又會怎麼發展?
王煜全在專欄“前哨·王煜全”中分析了這個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我們一起聽聽看。


他認為,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在傳統中小學教育領域裡,
孩子能接觸到的周邊產品無非就是網絡教學、教輔材料和家教培訓這幾樣兒,
只是傳統教育的簡單延伸。但實際上,就算有再好的網校、再好的家教、做再多的習題,
孩子也還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大家的目標也沒有任何改變,那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削尖了腦袋要考上個好大學。這也是好多有能力的家長把孩子往國外送的主要原因。

大城市相對還要好一些,起碼孩子的眼界和接觸面都是有一些保證的。
但在一些中小城市裡,教育現狀更不樂觀,很多都是中學畢業就等於失業,
高中三年出來未必就比藍翔技校頂用。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
傳統教育本身的弊端,這種狀況下是必須要改革的。
改革的方向大概有這麼幾個:

首先是英語教育,新東方就是典型代表,
雖然托福,GRE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但有新的增長點。
比如說外教一對一練口語,就像駕校一樣,每年都會有新增用戶要學英語,要過關。

其次是IT教育。王煜全說啊,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的IT教育好多還是以在職培訓為主,而且往往是給你好多承諾,
比如說學了就能讓你找一個好工作啊,能掙多少錢啊什麼的,
但你接受完培訓以後,它就不管你了,還是得你自己去求職。
而想進BAT這種好公司是非常難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最後的效果就很不理想,
所以說,現在的IT教育其實並沒有做大。


為啥中國教育的現狀不太理想呢,是因為大家沒有放開思路,
我們要先明確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
鄧小平說過一個口號是教育要面向未來,那啥是面向未來呢?
要從未來需要的核心技能入手,王煜全就認為,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像Fac​​ebook、Google這樣的公司都已經直接從中國招人了,
換句話說就是,優秀的IT人才,在中國面試以後就可以直接被招到Facebook去,
美國公司會幫著把所有手續都辦了,然後還給你很高的薪水。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激勵,相當於不是在中國祇能找中國的機會,
而是我在中國就能找到全球的工作機會。再強調一下前提,你得是個好的IT人才才行。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第二就是現在國際上有個教育新趨勢,叫做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國際上認為,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一旦孩子具備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這5大技能,
就意味著他發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夠自己動手去解決掉。
王煜全就認為,中國未來的中小學教育必然要向STEAM轉向。
就連國外很多考試也都發生了轉變,不再是以機械式的,一問一答的考題為主。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第三就是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會大行其道
我們都在說現在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得那麼快了,這時候大家就得思考,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比如說,迄今為止人工智能撐死了只能寫一些蹩腳的詩,還遠遠做不到寫小說的地步。
反過來講,人工智能大量替代了人的重複性勞動,
就會讓我們創造力和勞動力的價值被大大提升。

未來的人需要機器智商。知道怎樣調用機器為自己幹活。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總結一下就是,未來教育的核心是教什麼。
教IT、教STEAM、教藝術和創造力,教怎麼使用人工智能,提高機器智商


本文源自:得到App“前哨·王煜全”訂閱專欄
稿:徐亞聖
轉載:得到

---------
主旨:
1. 英語教育
2. IT教育

 IT在未來,會是一個有巨大空間的支柱產業。
 第一,未來的核心技能一定得是IT化的,IT就相當於未來的英語。
 IT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技能型,也就是說,上手就能開展工作。
 I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教育和應用是分不開的,
 高校裡的教授並不能直接去某個行業領域裡去指導人家工作,教育,
 科研和實際產業之間的區隔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如果計算機系的教授們到一個公司去,
 那直接就可以指導工作,這是因為在IT領域裡,教育和實戰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
 應該讓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3. STEAM
 也就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合稱。
 未來培養的​​孩子應該是能夠隨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並能夠自己去動手解決的。
 孩子們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創造力,所以未來的考試應該是開放式的,
 我給你一個問題,請你去找到答案,找到解。不管什麼解,只要能解決問題就都是好的。
4. 藝術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
 什麼才是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答案肯定是藝術和創造力。
5. 機器智商
 比如說,當世界上有一萬台機器為你幹活的時候,
 你會比一萬個人給你幹活賺的錢還多,這就叫機器智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