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得到-商業-穩虧不賺,為啥還搶著辦奧運?



我們都覺得,舉辦奧運會是個只賺不虧的事,不僅能光耀門楣,還能藉機撈一筆錢。
但是最近,微信公眾號“經濟學漫談”說,歷史上,
幾乎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都是虧錢的。
就算一開始以為能賺錢,也一定會超過預算,最終還是虧本。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文章裡給出了解釋,我來給大家說說。


辦奧運會要花很多錢,這個我們都知道,
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場館建設還有開幕式、閉幕式,都是巨額的花銷,
像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一共支出了450個億。
所以支出大這件事咱們就不多說,虧損還是因為該掙錢的地方,沒有預想中收益那麼多。
下面咱就把奧運會的收益拆開來,
一個一個說,為啥一開始都以為能掙錢,幹著幹著就賠了。


首先,我們都認為,電視轉播收入、國內外贊助和門票收入,這部分收益肯定不少。
事實上也確實不少,但是相對於支出就是杯水車薪。
舉個例子,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直接收入大概是33億美元,
就算這部分收入全部歸主辦國,跟支出之間還差80億。

再有,我們覺得舉辦奧運會能帶來很多短期收益,
比如亞特蘭大奧運會就給當地帶來7萬多個就業機會和50多億美元的GDP,
但是這沒有考慮到奧運會對當地經濟的負面影響,文章管這叫“替代效應”。
意思就是說,一個居民消費看了幾場比賽。
但是如果沒有奧運,他也可能會去其他地方消費,這部分被替代的消費支出應該減掉。
而且,奧運會還有所謂的“擠出效應”。
意思就是說,當某地承辦一項大型活動的時候,很多遊客都會因為害怕當地交通不便啊、
人多擁擠啊,就避免到這個地方去。
數據顯示,2012年倫敦奧運會召開的7至8月間,遊客數量大概是610萬,
而前一年同期,這個數字是650萬。
類似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同上一年同期比,
國際遊客也下降了30%,賓館入住率下降了39%。

最後,我們所以為的長期收益也不存在
比如奧運場館,我們以為可以服務千秋萬代,以後還能作為旅遊地收門票。
但事實上,許多冷門場館其實都是專門為奧運的特殊需求而建的,
當地人根本用不上,不僅不實用,維護費還高。雅典的好多奧運場館都已經雜草叢生了。
再比如,我們覺得奧運會能給城市提高知名度,帶來一些廣告和旅遊收益。
但歷史上從中獲過益的只有兩個城市,巴塞羅那和鹽湖城,
大多數城市還是像挪威的利爾汗馬和加拿大的卡爾格里一樣,默默無聞。
還有,你可能覺得促進國際貿易這個作用總是有的吧?
但是調查顯示,還真沒有。一項研究發現,
舉辦奧運會的國家確實在申奧和舉辦奧運會期間,GDP有明顯的增長,
但是申奧失敗的國家同樣也有。也就是說,
其實所有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都是在當時欣欣向榮,
而且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國家,後續發展好很正常,跟舉辦奧運會並沒有關係。

說到這,你肯定要問了,既然舉辦奧運會是穩虧不賺,那為啥還有那麼多國家趨之若鶩呢?文章提供了三個理由。

首先,雖然舉辦奧運的整體收益是負的,
但是某些行業還是能從中撈一筆的,比如旅遊業啊,建築業等等
像波士頓申辦2024年奧運會,就是建築業和旅遊業的領頭羊推動的。

其次,一個國家舉辦奧運會,也全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
像日本申請舉辦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就是因為戰後經濟高速發展了,
希望能通過一個機會向世界展示一下;
再有,韓國申辦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
也是因為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給韓國帶來了展示實力的可能。

最後,文章裡說,部分的虧損情況可以歸結為競拍理論上的“贏者詛咒(winner's curse)”
意思就是競爭者們人傻錢多,
把價格拱上去了,如果只有一個城市申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比如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盈利的奧運會。
申辦的時候,蒙特利爾奧運會剛出現過巨大的虧空,所以誰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洛杉磯申請的時候就跟奧運組委會討價還價,通過利用舊有的設施等手段,
只用了不到蒙特利爾奧運會四分之一的成本,就成功舉辦了奧運會。

所以你看啊,經濟原因雖然是我們大多數行為的一個風向標,
但是放在一個國家身上,就沒那麼簡單了。
能不能掙錢,絕對不是評判一個國家做不做一件事的標準。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經濟學漫談”(舉辦奧運的總體收益是賺錢還是虧本)
稿:趙敏芝
轉載:得到

----------
主旨:
1. 雖然舉辦奧運的整體收益是負的,
 但是某些行業還是能從中撈一筆的,比如旅遊業啊,建築業等等。
2. 不全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
3. 部分的虧損情況可以歸結為競拍理論上的“贏者詛咒(winner's curse)”,
 意思就是競爭者們人傻錢多,
 把價格拱上去了,如果只有一個城市申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能不能掙錢,絕對不是評判一個國家做不做一件事的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